3.15期間網約車亂象被關注,高德打車依然我行我素快訊
每年的“3.15”期間,各個行業的亂象都會收到關注,網約車也不例外。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每年的“3.15”期間,各個行業的亂象都會收到關注,網約車也不例外。
3月15日,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分別對高德打車、T3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等十家網約車平臺開展消費體察,高速費、跨城費收取及告知情況被重點關注。據悉,網約車平臺普遍存在高速費收取告知不顯著、不充分情況;部分司機存在額外收取返程高速費、空返費情況;收取機場高速返程費成行業“潛規則”。
“3.15”期間,高德打車的問題也被媒體曝光。例如,西安一名乘客通過高德平臺打車,但是在車上丟失的物品難以找回。后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承運車輛上加裝的監控設備沒有與行業管理服務監管平臺實現數據傳輸共享,不符合《西安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的要求,屬“無資質車輛”。
上海的一位老人申領了高德助老打車優惠券,但是無法直接在網約車界面使用,只能進入高德的助老打車界面使用。但是結果發現,同一段路程在網約車中估算價格約為50元,在助老打車中卻計價98元,優惠券也無法使用。
相較于廣受好評的高德地圖,高德打車受到了更多的非議。
被消費者和司機“混合雙打”
在經過“3.15”的曝光后,高德打車的違規亂象仍沒有得到有效的約束。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4月8日,高德打車的累計投訴量已經達到7300多條,近30天累計投訴量為240余條。
3月31日,一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在3月30日晚打車,駕車司機目測年齡70歲左右老人,全程開的非常慢,一直在車道分割線上開車,來回搖擺不走直線,20多分鐘的車開了45分鐘。在車上該消費者與司機無法正常溝通,最終因害怕提前下車。消費者將上述情況以上情況反饋高德客服,沒有得到道歉和賠償。這表明高德打車對網約車司機的資質審核仍存在較大漏洞。
4月1日,另一名消費者稱自己在高德地圖打車軟件參與合成券活動,集齊兌換優惠券后卻顯示異常,與前文上海老人的遭遇如出一轍。
不僅如此,網約車司機對高德打車也有怨言。3月31日,一名高德打車平臺的司機稱,由于乘客的原因取消訂單,沒能接到乘客,但是被高德打車判定線下交易,并被罰款。該司機要求高德打車退還60元罰款并恢復賬戶。
3月30日,另一名司機投訴稱自己在高架橋下收到高德打車平臺派單,需要右轉,但是由于該司機在直行道上,需要直行到下一個路口掉頭接單。中途顧客取消訂單,卻被平臺以未接乘客為由進行判責。高德打車既沒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也沒有維護網約車司機的利益
聚合模式的“雙刃劍”
有評論認為,高德打車的亂象是其業務模式所致。不同于滴滴出行的自營模式,高德打車采用的是聚合平臺模式,向出行平臺分發流量,并不直接提供出行服務。平臺不需要自己置辦車輛、招募司機,也不需要在全國各地申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運營成本。
據報道,高德打車在2022年就能實現盈利。盈利的分水嶺在每日接單量550萬單-600萬單,達到這一區間水平后,高德聚合打車業務在扣除B、C端補貼、返點、總部費用后的毛利為正。
但是這一模式存在“權責不對等”的問題。2023年,高德打車先后被云南、江西、河南、福建、安徽、寧夏等地交通運輸執法部門以“無照駕駛”等理由處罰。
盡管高德打車聲稱“聚合平臺不需要牌照”,但是云南省昆明市出租汽車管理局指出:高德打車是一個大號的網約車平臺,平臺內聚合的網約車平臺并沒有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其只是負責招募司機、發展車輛,做好車輛和駕駛員的日常管理,從而彌補高德打車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線下能力不足的短板。據此,高德打車應當依法申請取得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許可。
換言之,高德打車以聚合平臺的名義做著網約車的業務。這種“權責不對等”不僅使得高德打車可以規避監管,也可以脫身于司乘問題,最終傷害的是消費者和司機的利益。
除了合規問題,高德打車也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此前,網約車市場龍頭滴滴出行一度占據網約車市場近90%的份額。滴滴事件爆發后,滴滴出行APP被全網下架,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缺,高德出行等網約車平臺有了增長的空間。但是滴滴出行依然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高德打車仍無法撼動其地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