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賣一輛虧13萬元!長安新能源車,不如一個三線小廠?快訊
燃油車時代,長安汽車穩居自主三強之一寶座,強勁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長安轉型之路遇到大麻煩,甚至還不如一個三線小廠。
燃油車時代,長安汽車穩居自主三強之一寶座,強勁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長安轉型之路遇到大麻煩,甚至還不如一個三線小廠。
回看2023年業績,長安汽車的整體表現,其實挺好的。
去年,長安集團總銷量首次跨越250萬輛臺大關,高達255.31萬輛,同比上升8.82%,平均每天能賣出約7000臺新車。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長安汽車的總銷量,主要是自主品牌貢獻,合資車占比已經低于20%。去年,長安自主車銷量為209.78萬輛,同比增加11.91%,占總銷量的82.17%。
國內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上,長安位居第二,僅次于比亞迪。
銷量創歷史新高,營收自然也就不會差。2023年長安營業收入首超1500億,達到1512.98億元,同比勁增24.78%。
并且,長安的盈利能力也更上一層樓。去年其歸母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了達到113.27億元,同比大漲45.25%,表現十分搶眼。在自主品牌中,僅次于比亞迪和上汽。
總而言之,2023年的長安,無論是總銷量、自主銷量,還是營收、利潤等方面均刷新紀錄,抵達了新的高度。
然而喜中有憂,長安新能源業務,依舊遠落后于其他車企。
去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3.95萬輛,相較于上一年的25.26萬輛同比暴漲74%。
增速雖然亮眼,但是銷量仍大幅落后于比亞迪、廣汽、吉利等車企,與其總銷量在行業中的亞軍排名地位不相符合。
去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在總銷量中的占比只有17.21%。而現在國內車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50%,長安汽車新能源轉型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具體來看,長安新能源轉型,主要依靠啟源、深藍、阿維塔三大子品牌。
其中,啟源誕生最晚,主攻10萬元以下入門低端市場,累計銷量已突破7萬臺,是長安新能源汽車業務走量擔當。
深藍則聚焦主流家用車市場,憑借深藍SL03和深藍S7兩款車型,2023年去年累計銷量13.69萬臺,月均銷量超過萬臺,表現尚可,是三大品牌中最好的。
但深藍依舊處于虧損困境,去年凈虧損約30億元。
而主打中高端的阿維塔,則是長安新能源轉型的重中之重,也是長安上下最為重視的。長安集團董事長朱華榮,親自擔任阿維塔董事長。
說到重要性,阿維塔之于長安,就好像極氪之于吉利一樣。但相較于極氪,阿維塔落后的不是一星半點。
今年一季度,極氪累計售出3.31萬臺,行業排名第五;反觀阿維塔同期只有1.45萬臺,行業排名第十,處于非常靠后的位置。阿維塔月銷長期無法突破萬臺大關,壓力重重。
回望2023年,阿維塔全年銷量只有2.7萬臺,而凈虧損則高達36.93億元,與上一年20.15億元相比,同比暴增83.28%。
以此核算,阿維塔每賣出一臺車,相當于虧損13.68萬元。同時抱著華為、寧德時代兩大巨頭的大腿,阿維塔還發展成這個樣子,確實有點難看。
同樣抱著華為大腿的賽力斯,去年銷量高達10.67萬臺,凈虧損約21億-27億元,每輛車最多虧損2.53萬元,遠低于阿維塔。
華為和賽力斯主導的問界,更是大放異彩,銷量一度超越理想汽車。
賽力斯和長安同屬重慶車企,前者只是一個三線小廠,一度徘徊在破產倒閉的生死邊緣,從產品到技術均不及長安。
但引進華為之后,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從三線小廠搖身一變成新勢力頭部車企,其市值如今已經與長安汽車相當。
反觀阿維塔,背靠國企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棵大樹,如今卻連問界都打不過。車市已進入深度洗牌期,作為長安新能源轉型、進軍中高端市場的關鍵所在,阿維塔必須要加油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