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在中國業務上半年利息收入同比降90%!業內曝消金公司存量質押應收賬款規模125億元快訊
消費信貸巨頭捷信集團的2023年上半年業績出爐。
來源:金融虎網 作者:樂金
消費信貸巨頭捷信集團的2023年上半年業績出爐。金融虎網注意到,據PPF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捷信集團的總收入為8.33億歐元,利息凈收入總額為4.77億歐元,凈利潤為2.26億歐元。其中,東南亞市場已成為其消費信貸業務收入最高的地區,收入達5.13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捷信集團在中國區的總收入為6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75億元),利息凈收入總額為1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01億元)。
與2022年上半年同期的2.44億歐元和1.29億歐元相比,捷信集團在中國區的總收入同比下降75%,環比下降57%;利息凈收入總額同比下降89.9%,環比下降78.7%。據金融虎網此前測算,2022年下半年,捷信消費信貸業務在中國的營收為1.4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2億元),環比下降42%;利息凈收入總額為0.6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環比下降52.7%。
據金融虎網了解,捷信集團在中國消費金融業務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深圳捷信信馳咨詢有限公司和深圳捷信一號咨詢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其廣東捷信二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02月15日注銷。
捷信集團根據四個地理集群提供了收入和凈利息收入的額外信息。包括:中國、獨聯體、東南亞、中東歐。目前,該集團已終止了俄羅斯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捷信的消費金融業務正式進入中國,并于2010年獲得中國消費金融牌照,成為國內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其規模曾一度超過千億元。2019年時,捷信集團曾計劃赴港交所IPO,但后又取消。2019年時,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曾突破千億大關,高達1045.36億元,一度成為業內唯一一家資產規模超千億的消金公司。但在此后,其營收凈利開始出現下滑。近年來,捷信消費金融的營收和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盈利能力也已急轉直下。
據PPF集團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捷信集團專注于執行戰略,在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都實現了盈利。2022年,捷信中國消費貸款業務的總營收為3.86億歐元(約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6%;利息凈收入總額為1.9億歐元(約14.9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73%。2021年,捷信中國消費貸款業務的總營收為11.48億歐元(約90.56億元人民幣),利息凈收入總額為7.06億歐元(約55.7億元人民幣)。
今年以來,捷信消金今年先后三次轉讓不良資產,合計金額超過198億元,涉及借款人數超126萬戶。
今年9月14日,工商信用信息系統顯示,近日,Home Credit N.V將旗下100%全資子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46.9億元股權質權給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70億元,由此計算,上述質權股權價值占其總股本比例的67%。這也是自捷信消金傳出“尋求新股東”消息以來,首次有關其股權相關的一則具體動態。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日,據網易財經報道,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官網公告,一只名為“匯金58號”的集合信托產品成立——這是11月10日至今,第5批匯金58號產品設立公告。根據官網信息,匯金58號用于向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提供貸款。一份資料顯示,外貿信托曾于11月8日向匯金58號的借款人,也就是捷信消金,發送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還款通知函,催促捷信消金償還到期本息,否則將宣告捷信消金31.7億元借款立即到期。然而嚴詞催債后,外貿信托竟然轉頭又一口氣為捷信消金發了5批產品募資。
據清流調查發現,目前與捷信消金合作的信托公司不止外貿信托一家。捷信消金還通過國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融資,并通過質押應收賬款為融資提供擔保。目前捷信消金向信托公司提供的存量質押應收賬款規模達125億元。而外貿信托在11月發出的還款通知函,可能是對這家昔日千億巨頭債務狀況的“警報”。
捷信可能出售越南業務:消息稱估值約7億美元
今年11月,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泰國最大的銀行開興銀行(Kasikornbank)和SCB X是消費者貸款機構捷信(Home Credit)在越南業務的最終競標者。
消息人士稱,韓國KB金融集團(KB Financial Group)旗下的韓國國民銀行(KB Kookmin Bank)也已進入下一輪融資。消息人士稱,這筆交易對這些資產的估值約為7億美元。
消息人士稱,捷信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為其越南業務找到買家。他們補充稱,考慮仍在進行中,競標者可能決定不繼續出價,捷信也可能延長持有這些資產的時間。
捷信可能從越南撤資,是其精簡業務努力的一部分。目前,捷信所有者PPF集團正將投資重點轉回歐洲。PPF集團由已故捷克億萬富翁彼得?凱爾納(peter Kellner)家族控制。該公司在2019年放棄了15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后,一直在審查其在亞洲的業務。
今年早些時候,捷信將其在印尼和菲律賓的業務出售給了日本銀行業巨頭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在泰國的子公司Bank of Ayudhya。路透社8月份報道稱,泰國第二大銀行Kasikornbank (KBANK.BK)正在談判收購消費金融提供商捷信越南(Home Credit Vietnam),交易價值高達10億美元,這將進一步推動其在越南的擴張。
這家總部位于曼谷的銀行也被稱為KBank,希望到2027年成為越南資產規模最大的20家銀行之一。Refinitiv數據顯示,該行總資產為1,197億美元,在泰國僅次于曼谷銀行(BBL.BK)。
捷信成立于1997年,業務遍及亞洲、中歐、東歐和前蘇聯。凱爾納的PPF集團是一家控股公司,業務涉及金融、電信、制造、媒體和生物技術。他在2021年死于直升機墜毀,享年56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