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元落袋為安,海爾集團要跟中金公司說拜拜?快訊
一樁股權投資,5年凈賺100億元,還能完美謝幕瀟灑離場,放眼中國資本市場,能成就這種好事的公司,寥若晨星。
一樁股權投資,5年凈賺100億元,還能完美謝幕瀟灑離場,放眼中國資本市場,能成就這種好事的公司,寥若晨星。
海爾集團,就屬于那顆耀眼的投資之星。2018年3月,中金公司上市前兩年,大股東中央匯金公司擬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中金公司股權。轉讓數量3.98億股,評估值50億元,掛牌價格為54.12億元。最終海爾集團旗下金融控股公司以掛牌價格拿下了這部分股權,計3.98億元股,成本54.12億元,合計每股價格13.58元。
后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證監會毫無意外地批準了這筆交易,當年6月海爾集團與中央匯金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海爾集團正式成為中金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8.26%。
當時而言,中金公司乃國內頂尖投行之一,海爾集團是實業領域的佼佼者,不僅合作雙方均認為會通過強強聯合、協作共創,給雙方的長遠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市場上的評價也大致如此,積極且正面。
隨后,海爾金控董事長譚麗霞女士進入中金公司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并兼任董事會里兩個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雙方的合作,貌似開局良好。
然而,誠如一般人所言,在利益面前,一切的海誓山盟且當做海風吹了,那么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只能是被大風吹了。
海爾集團入股中金公司利益有多大?話說海爾金團2018年上半年支付股權購買的成本為54億元,兩年后也就是2020年中金公司A股上市成功,發行價為28.78元每股,也就是說僅計算發行價,海爾集團的這筆投資兩年就翻了一倍,掙了55億元。
更大驚喜還在后面。2020年11月上市后,中金公司的股價曾一度沖上了77元多,按照這個價格,海爾集團的持股市值驟然達到了300億元——兩年多的時間,賬面盈利達250億元左右。在中國,什么樣的買賣,能有如此豐厚快速的盈利?
當然,這個賬面盈利在股票鎖定期內是不能變現的,這筆股份的解禁時間在2021年底。當然到了2021年底,中金公司的股價有所回落,但也維持在40元以上。海爾集團賬面盈利仍有100多億元,仍是一個天文數字。后面的劇情,也不狗血,在2022年上半年,限售股剛一解禁,海爾集團即賣出了9355萬股,估算套現金融在36億元以上。2023年上半年,再次套現1.03億股,套現金額在40億元以上,3季度繼續套現近600萬股。這三次套現,海爾集團合計進賬金額在80億元左右。在80億元落袋為安后,海爾集團仍通過海爾金盈控股持有中金公司1.91億股,按照現在的40元價格,市值在75億左右。也就是說,2018年以54億元的對價入股,至今已近回籠了資金80億元,收回的資金中,已經凈賺了26億元,還仍在持有股票,市值75億元,妥妥的百億盈利。而完成這一盛事,也僅僅4年時間。
從“海誓山盟”到半道抽身,從戰略投資者到財務投資者,從甜言蜜語到爾虞我詐,這于資本市場來說乃司空見慣,每天都在上演。當然,有些淳樸的小股民以為張瑞敏及其領導下的海爾集團,或可免俗,但又讓他們失望了。
截止到三季度末,海爾集團持有中金公司的股份比例,僅為3.96%,在5%的紅線之下,可以不用公告,隨時走人了。
見此情況,中金公司也無暇多說,直接將海爾金盈董事長譚麗霞請出董事會。11月10日,中金公司公告稱,由于工作安排,公司非執行董事譚麗霞女士于 2023 年 11 月 10 日向公司董事會提出辭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與 ESG 委員會委員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委員職務,該辭任自同日起生效。公告還稱,譚麗霞女士確認,其在任期間與公司董事會無不同意見,中金公司董事會對于譚麗霞任職期間所作的貢獻,表達了感謝。
至此,雙方在表面上,已經是一拍兩散。
證券市場永遠是水深林子大,有人掙大錢,有人賠掉了家底,均屬正常。但海爾集團在中金公司股權上的這筆大買賣,筆者仍有兩點想不明白,在此請教于各位讀者,以解心中之惑。
一是當時匯金公司為什么要在中金公司A股上市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轉讓大宗股權,如此重大決策是出于何種考慮?
二是即便匯金公司決定轉讓這筆巨額股權,但這種肉眼可見的大蛋糕,如何會落到青島海爾的頭上?
當時有媒體報道海爾的人士稱,海爾與中金公司在財務顧問、跨境并購、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面有著超過10年的合作歷史。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海爾將與中金公司在廣泛的領域開展合作,實現協同共創。
中金公司回復媒體時則說,股權轉讓有利于中金公司的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化,及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助于中金公司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好的回報。
這些話,我是信了,你信嗎?
當時匯金公司聲明,中金公司股權掛牌期滿,若只征集到一家意向受讓方,則采取協議方式交易;若征集到兩家及以上意向受讓方,則以網絡競價方式確定受讓方。
最后的事實是,海爾集團以掛牌價54億元,協議受讓了這宗股權,似乎沒有經過競價。難道沒有其他的投資者參與競標嗎?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央企投資公司、其他知名的制造業企業,都在哪里?
事實上,騰訊和阿里也是結緣不淺。2017年9月,中金公司公告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以每股13.80港元的價格,認購了中金公司2.075億股H股,合計耗資28.64億港元;2019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于近日完成了對中金公司的入股,持有后者2.03億股港股,占其港股的11.74%,占其已發行股份的4.84%,每股價格在16港元左右。2020年11月,中金公司上市前戰略配售時,阿里旗下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公司,還獲得了1300多萬股的戰略配售股份,價格為發行價,即28.78元每股。現在,海爾集團要撤了,騰訊和阿里大概率應該還在。但中金公司在港交所的地位遠沒有A股吃香,其港股價格最高在24元多,近幾年一直維持在十幾港元,騰訊和阿里如若還矜持著自己戰略投資者身份,沒有跑掉的話,甭說盈利,能保本就要恭喜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