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貝果中被曝吃出螺絲,賠償1000元并詢問能否刪帖快訊
天天消費訊,近日,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投訴在盒馬的貝果中吃出了螺絲。
天天消費訊,近日,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投訴在盒馬的貝果中吃出了螺絲。
該消費者表示,自己12月22日在新興廣場盒馬門店購買了蔓越莓貝果,自己切開夾了牛油果,“切的時候都沒感覺,吃的時候突然覺得硬硬的,還把補的牙硌豁了一丟丟”。自己開始以為硬物是塑料管,隨即向盒馬客服投訴。客服發送了在線鏈接讓李女士上傳圖片,稱會后續跟進,這時她掰開貝果才發現里面是螺絲釘。
李女士向12315進行了投訴。
12月23日,盒馬門店客服回電稱可進行十倍賠償,李女士表示并不認可賠償方式,提出退款+換貨+賠付。隨后盒馬表示可以退款+換貨+賠償1000元,并詢問李女士能否刪除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據了解,盒馬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
在黑貓投訴上,有消費者投訴稱,在盒馬購買的熟醉話梅大頭蝦,在單位食用時,咬開發現一個蝦里面全是黑色的卵和沙,之后出現腹痛等癥狀。
還有消費者稱,2022在盒馬年購買的速溶咖啡,保質期是到2025年,結果在2023年發現咖啡發霉,還是在正常保存的情況下。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以來,盒馬生鮮已經有超過八次被曝光食品抽檢存在問題,超標最嚴重的樣品,其菌落總數曾經超標14倍,高達150萬CFU/克;大腸菌群超標更是高達85倍。即使是超標“最不嚴重”的樣品,其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也分別超標了7.9倍和17倍。
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的公開信息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今,盒馬鮮生旗下多家上海門店已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上海各級食品監管部門處罰多達20次,其中多次也是因為生產經營了大腸菌群不合格的食品。比如厚切三文魚刺身、預包裝進口三文魚魚腩,都被檢出過大腸菌群不合格。
自從2016年第一家盒馬門店落戶上海金橋,盒馬一度成為中產消費的風向標,榴蓮千層、瑞士卷、麻辣小龍蝦、鮮榨果汁等單品是一線城市白領們下午茶的寵兒。
今年10月,盒馬啟動了號稱“八年來最大變革”的折扣化改革,線下鮮生門店5000多款商品全面迎來價格下調,其價格普遍直降20%,這是盒馬推出“移山價”之后發起的又一個大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