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HR SaaS第一股,一年沒了180億快訊
一面冰雪,一面熱火,“兩重天”里的北森控股,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在經營端和資本市場上,大家對它的分歧如此之大?
一面冰雪,一面熱火,“兩重天”里的北森控股,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在經營端和資本市場上,大家對它的分歧如此之大?
文|韓 湘
從2023年4月13日登陸港交所至今,頭頂“HR SaaS第一股”的北森控股還是那個北森控股,但肯定不是當初那個北森控股了。
「數智研究社」發現,北森控股IPO當日股價一度漲至29.80港元/股,截至6月28日收盤,北森控股股價當日盤中報3.69港元/股,當日報收4.07港元/股,總市值僅剩下28.78億港元。
上市僅僅一年多時間,北森控股的股價跌幅已經超過86.3%,市值蒸發也超過了180億港元。一年之隔,北森控股將自己“墜落”到僅剩一個零頭。
但從企業經營方面來看,北森控股似乎并沒有那么差。「數智研究社」從北森控股近期發布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年報數據顯示,北森控股收入同比增長13.8%至8.5億元,毛利同比增長23.9%至5億元,毛利率相較去年增長5%至60%。整體來看似乎還不錯,但虧損依然相較去年有所擴大約24%,虧損總額為32億元。整體負債率為39.4%,還算是比較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北森控股手頭的現金流量十分充裕,大概有11億元左右。從長遠來看,北森控股的客單價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ARR的復合增長率在23%左右,這個情況可以保證北森控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收入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另外,北森控股最近也是“獲獎無數”。在知名市研公司IDC發布的專業報告顯示,北森控股以顯著優勢再次獲得中國HCM SaaS市場份額第一(同時蟬聯榜首達到八年),同時在招聘管理SaaS市場上,北森控股也連續三年霸榜。
一面冰雪,一面熱火,“兩重天”里的北森控股,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在經營端和資本市場上,大家對北森控股的分歧如此之大?
上市即巔峰
和上市一年多來,股價跌去86.3%相比,北森控股上市一個月股價跌去70%,才是真正的大新聞。值得一提的是,北森控股入選了2023年港股表現最差的標的之一。
當時的北森控股為了挽救股價頹勢,匆忙舉辦了一場新品發布會。但事后來看,發布會對于提升市場認知和判斷沒有任何幫助,北森控股還是那個北森控股,依然熱衷于營銷炒作和概念刷新。
市場期待的是北森控股的經營業績。作為成熟的資本市場,港交所實行的注冊制,決定權在投資者手里。如果經營穩當妥帖,市場和投資者自然紛至沓來。如果經營業績一頭霧水,那自然也會招致投資者和市場的嫌棄。
值得一提的,還有北森控股上市時的名號,“HR SaaS第一股”的報道見諸各大報端。事實上,業內人士十分清楚,在北森控股之前早就有包括金蝶、獵聘等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了。「數智研究社」認為,優質的公司不會給自己冠以“第一股”的頭銜來獲得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
即便將北森控股看做是SaaS企業,但在「數智研究社」看來,北森控股不是一家想要真正玩SaaS的企業。想要維持高估值,北森控股在上市之前從A輪融資到F輪,投資人用3.6億元和3.3億美金硬生生砸出了一家估值18億美元的“獨角獸”。
拿到資本市場的熱錢,北森控股免不了做出一些變形了的動作。重金投營銷、大肆燒錢換流量等已經“市場”化的行為很快讓北森控股實現了崛起,并如IDC的報告所言一樣,連續多年蟬聯榜首。
但這不是真正的SaaS玩家該走的路,看看大洋彼岸的SaaS玩家,哪個不是在行業里鉆研了多年才崛起的。所以,國內的SaaS企業多少動作都有變形,只是從經營虧損上看,有些公司的虧損實在太大。
繼續虧損下去
從2002年以一家人力資源科技公司的面目問世至今,北森控股已經走過了22個年頭,在這20多年里,北森控股的經營狀況多以虧損告終,而盈利至今仍然遙遙無期。
對于SaaS行業來說,有一個不成文的法則即40法則(Rule of 40),這個法則將增長和利潤率相結合可以被用來整體評估一家SaaS公司增長和盈利能力的方法。如果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率大于等于40%,則表示該公司業務良好有效,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反之亦然。
對應到北森控股來看,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利潤率之和距離40%非常遙遠,而且一直是個負數。若按這個指標來看,北森控股目前似乎是沒有什么投資價值的。
從業務來看,北森控股的收入主要由包括云端HCM解決方案在內的兩大業務構成,云端HCM解決方案占營收比例超過7成,是妥妥的核心業務。但另一專業服務業務貢獻的營收占比也接近3成,對應的營收接近2.2億元,這塊業務其實并不屬于SaaS業務。也就是說,北森控股并不是一家純純的SaaS公司。
更為人所詬病的是,從人才測評業務起家的北森控股,經過20多年發展至今,測評業務已經成為公司業務中的較大組成部分。只是,將測評業務算是SaaS業務的一部分很難說得通。在「數智研究社」看來,測評業務更多是一種企業服務,如果全球所有的企業都按照北森控股的思路來,那么幾乎是個公司都可以說自己是SaaS頭部玩家了。
所以,一家并不純凈的SaaS公司,頭頂“HR SaaS第一股”,想要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青睞,這幾乎難比登天。
入“坑”大模型
事實上,布局大模型的戰略,“坑”了北森控股一把。
2022年底大洋彼岸的OpenAI發布的ChatGPT,為全球帶來了生成式AI的熱潮。在中國大陸, 幾乎任何一家公司都在想方設法將自己的產品AI化。北森控股也不例外,積極構建AI Family產品全家桶。
舉個例子,北森控股旗下有一款北森AI面試官產品。據「數智研究社」了解,這一款面試官產品是業內售價全面立體評估候選人的新一代人崗智配面試官,可以提高企業招聘的人效。
但真的是這樣嗎?「數智研究社」對提升人效確實存疑。
存疑背后,是北森控股投入大量資金在生成式AI方面的研發、拓展和營銷。財報數據顯示,北森控股2024年的研發開支為3.51億元,相較2023財年的3.03億元大漲15.7%。
「數智研究社」想說的是,研發投入年均雙位數增長,研發出來的AI產品在市場上運用中對效率的提升增長,是否也有雙位數?北森控股并未給出解釋。
當然,布局大模型的戰略,“坑”的不僅僅只是北森控股。還有那些相信“所有的產品都值得被AI重做一遍”的企業,大家都認為機會來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就像2024年中國企業出海火熱一樣,又有幾家企業能夠出海成功呢?
作為擅長營銷和概念炒作的北森控股來說,出海自然也是不可錯過的一個話題。在2024財年報告中,北森控股也提到了云端HCM解決方案出海的打算,就在2024年9月底前,距離現在也就一個季度時間了。我們期待北森控股的新動作。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