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腰斬,何小鵬困于腐敗快訊
澎湃新聞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月份,小鵬的銷量又跌破1萬輛,只有8250輛,比不過華為、理想、蔚來,甚至不如哪吒、零跑。
澎湃新聞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月份,小鵬的銷量又跌破1萬輛,只有8250輛,比不過華為、理想、蔚來,甚至不如哪吒、零跑。
小鵬面臨的不僅是外部競爭的加劇,還有內部的腐敗與內斗。這些問題在小鵬X9上暴露得尤為明顯。
一輛埃爾法“保姆車”在日本賣27萬,到中國就變成了90萬,其中豐厚的利潤空間令小鵬心動不已——與其和其他新勢力卷SUV,不如換道賣MPV。
策略沒錯,技術點錯。
被何小鵬寄予厚望的首款MPV“小鵬X9”第一次亮相廣州車展,就被車迷圍了個水泄不通。大家爭著想一睹國產純電MPV的風采。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一位碰撞安全專家看完X9后,當著媒體的面點出了X9最大的問題:為了空間犧牲了安全。車輛追尾時,無法保證后排乘客的安全。
新車被人“貼臉開大”,何小鵬的臉掛不住了。小鵬的公關、安全、技術部門傾巢而出,拿出了設計圖紙稱“X9在88公里時速以內的追尾,都不會威脅第三排乘客安全”。
這段很硬氣的回應,卻遺忘了一個關鍵數據:追尾時的重疊率是多少?如同槍械射擊,子彈“擦肩而過”或“命中眉心”是兩個概念。
究竟是選擇性遺忘,還是真的忘了,只有小鵬自己知道。
據了解,小鵬X9從立項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公司內各個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鬧得不可開交。
矛盾大到吵架、拍桌子無法解決的地步,部門間甚至動起了手。會議室的水杯成為最廉價、最方便的武器,談不攏直接朝對方砸。設計一款MPV,砸了十幾個杯子。
小鵬透露這個故事,或許是為了表現X9的來之不易,但無意間讓人對小鵬內部的管理產生了疑惑:他們情緒都這么不穩定嗎?設計者的意見分歧大到要靠砸杯子解決,這樣的車安全性還有保障嗎?
這一切混亂或始于小鵬對X9的要求:空間要足夠大,比任何競對都大。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恒定條件下追求空間,必然會帶來其他方面的一些讓渡,但愿不是安全性能。
比如,為了讓后備箱的空間變大,后備箱團隊打起了后輪的主意,要求后輪團隊想盡一切辦法縮小后輪轉向系統的大小。后輪團隊被迫設計出了最小的零部件。
后備箱的空間是有了,但轉向的性能被犧牲了。
再如,為了擴大車身的空間,底盤、造型、總配等部門都想讓對方壓縮空間。
每個部門都強調自己退無可退,可上面又壓著他們拿方案。會議室里彌漫著火藥味。
這時有經驗的部門負責人往往會選擇把事情鬧大——既然說服不了平級的同僚,干脆砸杯子把事情鬧大往上推,讓何小鵬拍板誰退。
“水杯”飛來飛去,最后還是落到了何小鵬桌上。
小鵬內部的管理問題一直很嚴重。不僅設計團隊矛盾重重,供應鏈也存在著腐敗。
更令人吃驚的是,發現供應鏈存在腐敗問題的,不是小鵬自身,而是德國的大眾公司。
為了促成雙方的合作,何小鵬把公司的內部資料送給大眾查閱。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大眾的審計人員發現小鵬采購汽車零部件的價格比市場價高了一大截。
在一場中國式飯局上,大眾CEO貝瑞德含蓄地向何小鵬指出:“你們的采購價似乎有些不合理,比外面高了25%。”
何小鵬說那是他人生中吃得最尷尬的一頓飯。自己公司的腐敗自己不知道。
供應鏈的腐敗很可能影響汽車的安全性。每一筆小鵬采銷吃的回扣,最后都會變成有瑕疵的零部件或高昂的車價,由車主買單。
正如設計X9時,各部門為何會鬧得那么厲害?僅僅是為了讓用戶體驗到更大的空間嗎?
不全是。
他們可能還有一條說不出的潛規則:如果自己部門負責的空間變小了,采購的機會也少了,那還怎么搞錢?
會議室里扔出的是水杯,開會的人看到的分明是人民幣。
去年小鵬高管名單上有12個人,今年只剩下了兩個。內斗和腐敗正消耗著小鵬的競爭力。
剛剛過去的1月份,小鵬的銷量再次跌破1萬輛,只有8250輛,比不過華為、理想、蔚來,甚至不如哪吒、零跑。
最怕小鵬還未走上“新能源車企淘汰賽”的賽場,就自己倒在了更衣室內。畢竟,列寧曾教育我們:一座堅固的城堡,最薄弱的地方是內部。
作者:江左佑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