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第三大車企滑落到第五,比亞迪到底怎么了?快訊
對于比亞迪和王傳福來說,過去兩年是值得慶祝的兩年。
對于比亞迪和王傳福來說,過去兩年是值得慶祝的兩年。比亞迪用無比亮眼的銷量成績,實現了中國汽車的奇跡。王傳福用事實,證明了20年前開啟造車夢決定的正確性。
然而,最近一兩年,資本市場卻并不認可比亞迪成績。從市值上來看,比亞迪從全球第三大車企,逐漸滑落至全球第五大車企,這到底為什么呢?
2003年,早已功成名就、坐上“電池大王”寶座的王傳福,頂住極大壓力,收購秦川汽車,帶領比亞迪進軍汽車行業。
彼時,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王傳福的這個決定。資本市場上,股票被瘋狂拋售,比亞迪股價持續狂跌。然而王傳福不為所動,堅持帶領比亞迪造車。
這20年間,王傳福備受壓力,回首往事曾經一度哽咽落淚: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
20年后,比亞迪等待的新能源汽車春天,終于來臨。
2022年,在停售燃油車的情況下,比亞迪爆賣186萬輛,趕超南北大眾,成為中國車市銷冠,不僅一舉終結了合資品牌40年的壟斷歷史,而且還反超特斯拉,榮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資本市場上,比亞迪也備受追捧。這一年6月份,比亞迪市值突破萬億,成為國內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的車企。同時,比亞迪市值反超大眾,全球排名第三,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成為全球第三大車企。
剛剛過去的2023年,比亞迪交出了更加靚麗的成績單。
銷量上再創新高,全年爆賣302萬輛,成為史無前例的“三冠王”,在國內拿下中國汽車市場車企、品牌兩個銷冠;在全球市場,再次以121萬輛的極大領先優勢力壓特斯拉,蟬聯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在全球車企銷量十強榜上,比亞迪也位居第九名,這是中國車企首次上榜。而且,比亞迪去年歸母凈利潤有望首次超過300億,賺錢能力也躋身“全球頂流”。
雖然銷量、利潤等業績數據這么好,但是資本市場就是不認可。與現實中業績相背離,比亞迪股價去年一整年幾乎跌跌不休。2023年,比亞迪股價全年跌了約23%,遠低于同期萬得汽車行業指數表現(跌0.43%)。
如今,比亞迪市值約為5400億元,相較于萬億高位蒸發了一半左右。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上,比亞迪也從過去剛剛在上的第三位,滑落至第五位,被保時捷和奔馳趕超。
業績和市值背離,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首先,比亞迪市值下跌很正常,處于正常價值回歸階段。
前幾年,新能源處于風口之上,滔天洪流的資本涌入,讓其一飛沖天,最近一兩年,整個行業都在回落。例如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市值相較于巔峰時期更是蒸發了萬億左右。
比亞迪當前市盈率(TTM)在20左右,對比其萬億市值時高達280多倍的市盈率,出現了明顯的“估值回歸”。
其次,市場擔心比亞迪碰觸到增長天花板。
通常來說,一個競爭充分且趨于成熟的行業,龍頭玩家的市占率一般就在三成左右。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約886萬輛,比亞迪的302萬輛,市占率從去年的27%提升至34%。
過去一年,特斯拉不斷掀起價格戰,吉利、長城、埃安、華為問界、蔚小理等車企,也都在向比亞迪進逼。比亞迪從以前的挑戰者,變成守擂者,市場擔心其市占率還有多大提升空間。
最后,比亞迪最早提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上半場,比亞迪大獲全勝;下半場,比亞迪進度明顯落后了。
以智能駕駛技術為例,2023年被視為“城市NOA落地元年”,華為問界、蔚小理等諸多車企,早就用上了城市NOA。
但比亞迪直到去年年底才在騰勢N7上推送高速NOA,城市NOA則要等到今年一季度推送,而且只推送到騰勢、仰望等中高端車型,至于王朝、海洋系列等車型暫時還無法享受。
當然,造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通向王者的道路上,往往都布滿了荊棘,比亞迪只是暫時踩在荊棘之上。
擁有全球領先核心三電技術以及諸多黑科技的比亞迪,有望成為跟特斯拉一樣有高成長空間的科技公司,估值自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發力全球化,海外市場迎來爆發期,這給比亞迪的銷量增長帶來了極大空間;
比亞迪去年年中以來已經加大智能化投入,尤其是智駕團隊已有數千人的規模,未來在這一領域或將大踏步前行。
比亞迪需要一一越過眼前這些龍門,方能化身為龍并青云直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