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汽車變形記,北京汽車制造廠借雞下蛋能否成功?汽車
2022年6月27日,一場汽車圈“非主流”的線下活動,一篇充滿歧義容易引發外界聯想甚至誤解的廠商新聞稿,將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北京越野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文 | 車市007
編輯 | 小丸子
劉路站臺+代言的212,有沒有戲,各位看官及網友消費者,自行判斷,購買需謹慎!
畢竟人家車評人“一哥”打廣告,歷來講求“刊前付費”,屁股一拍走人之后,他的銀子賺到兜里了。
眾泰威馬極越們教訓在前,各位買212汽車的消費者,會不會欲哭無淚,鬼說得準。
天下的烏鴉,是不是一般黑?
亦或者換言之,有沒有不吃腥的貓?
我想,這或許是個哲學問題。
212青島狂歡日,車評人“一哥”座上賓
這不,當我在繁忙的周一工作生活間隙,刷一波微信微博的時候,無意間居然又刷到了前段時間剛聊過的車評人“一哥”阿震。
他媽了個巴子。
阿震目測已經從意大利給皮耶羅·法拉利老爺子過完生日回到中國,這兩天以重磅嘉賓兼車評人大咖的身份,人模人樣坐在北京汽車制造廠的青島活動現場,給212汽車站臺打CALL。
網友們說的很對,車圈劉路們還真是給錢就吹,啥都能吹啥都敢吹,管你是威馬極越還是212……
212青島雨中樂野之日
記得前陣子,阿震圍繞“汽車媒體/博主壞賬”的話題,與另一位車評人大V兼老冤家韓路,微博上繼續各種陰陽撕逼,一度引發過不少業界同仁圍觀討論……
畢竟這年頭500塊的車馬都能搞成“空頭支票”久托不給,更別說關乎車評人大V們生計+裝逼的合作壞賬這個話題了。
那波撕逼戲碼才過去沒幾天,最近圍繞小米YU7的上市及相關測試,又再一次引發了這對車評人“哼哈二將”老冤家,新一輪的互撕互懟+高頻陰陽!
不知該咋說,真是TM的相當無語。
敢情這幫子C端車評人大V,為了流量戲碼,早已沒皮沒臉,生死看淡一言不合就開撕。
說到底,在烏煙瘴氣的互聯網江湖,吵架撕逼,從來不缺流量與關注。
但長此以往,久而久之,車評人,已經同磚家、叫獸們一道,淪為了互聯網貶義詞。
網友們怎么調侃的,水淺王八多,遍地都是說車哥。
即便如此,只要你咖位足流量高,網友們的風評,好像從來不會影響它們登堂入室,大肆吸睛賺米。
小米不投米意大利老錢們多了去
自古以來,笑貧不笑娼,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低速電動車到212,陸付軍“借雞下蛋”
“人人都有一個越野夢,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名老兵,越野是我的終極夢想之一。”
2022年6月27日,一場汽車圈“非主流”的線下活動,一篇充滿歧義容易引發外界聯想甚至誤解的廠商新聞稿,將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北京越野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什么情況?北京越野啥時候涉足老年代步車行業了?”
樂逗同學仍記憶猶新,當時山東某常年關注和報道低速電動車的一位同行媒體老司機,向筆者表達了如此疑惑。
坦率地講,當我看到對方發過來的這則廠商新聞通稿時,也是一臉的“懵逼”。
不科學啊,北京越野人家造的是正兒八經中高端越野車,沒有也根本不可能去涉足什么低速電動車、老年代步車等領域。
帶著種種疑問,我們當時第一時間聯系上了北汽集團北京越野板塊的相關負責人,希望通過北汽方面來搞清楚這里面的種種“貓膩和關聯”。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北汽方面其實也很無奈,人家現在跟咱北汽半毛錢關系沒有,但太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乃至部分業內人士,迄今也仍以為他們跟北汽有關系!”
原來那次活動的主角——北京汽車制造廠董事長陸付軍,玩的是“移花接木、借雞下蛋”的把戲。
從什么致敬BJ212,到什么“駛向美好生活”,話里話外都是在蹭北汽、北京越野的名氣和老梗。擺明了是有意誤導不明緣由的網友和消費者,將其與北京汽車,乃至北汽集團聯系在一起。
為了進一步解答我的疑惑,上述相關人士還給筆者發來了以下幾點信息:
其一、北京汽車制造廠(BAW)和北京越野品牌已完全無關,北京汽車制造廠(BAW)現本質上是一家地方性的、造老年代步車的民營企業,不屬于北汽集團;
其二、自2014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脫離北汽集團之后,北京汽車制造廠所生產的產品,在質量與技術層面跟北京越野BJ40等北汽集團產品也并無關系,所采用的技術與平臺完全不同;
其三、北汽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不生產老年代步車。
此外,為了更直觀地表達其對此事的看法與態度,上述北汽內部人士還補充了一句:
“BJ212等品牌資產根正苗紅的歸屬是北京越野,BAW和北京越野已完全無關,BAW系列行為已經構成侵權,于本身發展和行業氛圍都是一種傷害!”
委身魏橋集團,陸付軍+張波共筑汽車夢
關于歷史問題,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查詢了解和深挖,在此不展開細述。
簡單來說,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北汽集團的確有著相同的“根”,都將1958年作為自己的發跡之年,在1973年之前,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北汽集團實際上是同一家公司。
不過伴隨著1973年北京汽車工業公司的成立,二者正式分化成上下級的關系。再往后,在2001年改制后,北京汽車制造廠正式成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
不過由于經營不善長期虧損,北京汽車制造廠在過去很多年里既沒有深入搞研發搞技術,更沒有新車型推出,一度成為了北汽集團旗下的“拖油瓶”。
在國企“保值增值、做大做強”的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2014年北京國資委要求北汽集團退出北京汽車制造廠。
隨后2015年姚長生名下的民營企業北京汽車裝配廠,100%將北京汽車制造廠收為己有。
再往后,通過系列“騷操作”,民企姚老板將北京汽車制造廠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歷史背景和名氣的“老字號招牌”,賣給了富路集團老板陸付軍,陸老板搖身一變成為了北京汽車制造廠這塊招牌的新東家。
眾所周知,山東是全國最大的低速電動車市場。
山東本土出生的陸付軍正是靠造電動三輪車+低速電動代步車起家(前些年一直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灰色”地帶),富路集團一度在山東低速電動車市場賺過錢、也頗有名氣。
不過隨著市場的變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收緊,陸付軍尋求從“灰色”地帶的低速電動車,向更主流且高端的四輪汽車產業轉型,收購212這個中國車壇老牌IP,可謂是一個“捷徑”。
有點類似于前些年北汽福田收購并試圖“復活”,德國老牌豪華車IP——寶沃。
不過不知是初步試水覺得這條路很難,還是資金實力等均不允許......
收購了212相關IP資產并在山東青島建設了全新的北京汽車制造廠工廠之后,陸付軍又把系列資產打包賣給了山東另一家實力更強的民企集團——魏橋集團。
被魏橋集團收購后,陸付軍也成為魏橋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主要負責人。援引相關采訪報道,陸付軍與魏橋集團大BOSS張波的關系并非普通意義上的上下級,有些許“合伙人”的意味。
魏橋張波與富路陸付軍(左)
作為山東最大的民企集團代表,魏橋集團產業鏈布局比較多,涉及紡織業、鋁產業,而且在相關產業上均做到了全國乃至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鋁產業為例,魏橋集團從技術到規模在業界都小有名氣,而且還為比亞迪提供轉向節,為小米電動車供應車架、全鋁貨箱及其他擠壓零部件,可以說為自己造車這件事有一些供應鏈積累。
2024年6月6日,北京汽車制造廠發布全新品牌“212”,并發布了首款新車,但對新車的宣傳進一步引發了國有企業北汽集團的強烈不滿。
北汽集團方面不僅就此向業界內外發布了措辭強硬的公告說明,將北京汽車、北汽、北汽集團,與北京汽車制造廠徹底撇清關系,而且還放話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句話,今天各種以212這個大IP來造車和搞事情的青島北京汽車制造廠,并非經典影視劇、及人民群眾普遍記憶中的那個北京汽車制造廠。
可以說除了名字沒變之外,其他深層次的東西早就變得面目全非!
北京汽車所屬的北汽集團,仍舊是根正苗紅的大型國企,而北京汽車制造廠,已經變成了大本營位于山東青島的民營車企。
007觀察:
今天的汽車人無法回避一個現實問題——汽車,依舊還是門好生意嗎?
過去燃油車時代,尤其中國燃油SUV市場大幅增長、出一款火一款的那些年,不說江淮、榮威、傳祺這些大廠大品牌旗下的車型產品,曾賣的有多火過(如江淮S2、S3系列,榮威RX5,傳祺GS4等)……
即便是“非主流”的眾泰、大乘、斯威、陸風等,也都曾銷量紅火風光無量,賺的盆滿缽滿笑呵呵。
如今呢,大浪淘沙淘汰賽加速,多少比富路集團起點高且更具實力的造車者,都偃旗息鼓鎩羽而歸、甚至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所以生不逢時、靠玩移花接木、借雞下蛋障眼法的富路集團+魏橋集團,想要成功破圈、出圈,難度和挑戰有多大,可想而知。
再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年頭即便是恒大格力,都玩不轉做不好造車這件事,更何況只是在山東有名和有實力的富路+魏橋。
多說無益,劉路站臺+代言的212,有沒有戲,各位看官及網友消費者,自行判斷,購買需謹慎!
人家車評人“一哥”打廣告,歷來講求“刊前付費”,屁股一拍走人之后,他的銀子賺到兜里了。
各位買212汽車的消費者,會不會欲哭無淚打水漂,鬼說得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