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媽媽旅游網,病危!快訊
雖然景域集團董事長洪清華依然活躍在公眾面前,但他創立的著名在線旅游平臺“驢媽媽旅游網”或已瀕臨絕境。
雖然景域集團董事長洪清華依然活躍在公眾面前,但他創立的著名在線旅游平臺“驢媽媽旅游網”或已瀕臨絕境。
目前,驢媽媽旅游網的官網、APP、小程序等已不能正常使用,微信公眾號已停更數月。
企查查等公開平臺的信息顯示,有近10家銀行向“上海飛驢灣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訴訟,并申請財產凍結、強制執行等。上海飛驢灣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驢灣”),此前的名稱是“上海景域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是此前在新三板掛牌的“景域文化”,承載著景域集團的核心業務。
如今,景域文化(飛驢灣)已經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據知酷文旅統計,飛驢灣涉及各家銀行的訴訟金額接近6億元,這還不包括未公開的部分。其中,飛驢灣欠中原銀行(前身中旅銀行)金融借款2.49億元,欠華夏銀行1.95億元,欠上海農業銀行4000萬元,欠工商銀行3000萬元,欠農業銀行2695萬元,欠寧波銀行2530萬元。
各大銀行集體起訴并申請財產保全,這背后意味著什么?相信有商業常識的讀者都能明白。
據悉,目前驢媽媽絕大部分員工已經解散。無法預訂產品,僅剩數名員工,大批債主起訴,這家在線旅游平臺距離最終的“死亡”,只差一張“死亡通知單”。
驢媽媽的失敗之路
曾經因“一元門票”而聞名全國的在線旅游平臺驢媽媽,為何失敗至此?驢媽媽的資金缺口到底有多大?這事還要從驢媽媽成立開始說起。
驢媽媽旅游網創立于2008年,由景域集團董事長洪清華所創立。景域集團此前主營業務是旅游規劃策劃,一個風險相對較小但也發不了大財的行業,景域集團創立于2004年。2008年,洪清華看到了利用互聯網整合旅游景區的機會,另起爐灶成立了驢媽媽旅游網,從售賣景區門票開始,逐漸延伸到交通、住宿、跟團游等旅游全品類的線上平臺。時至今日,在線旅游平臺、旅游規劃策劃、目的地投資及IP運營仍是景域集團的三大業務。
在線旅游平臺是十分燒錢的生意,自涉足該業務后,景域集團開始大規模融資,自2009年到2017年先后融資5輪,累計融資金額約30億元,錦江國際集團、紅杉資本、豐盛控股等知名公司和投資基金均參與過驢媽媽的融資。2015年,驢媽媽旅游網與景域集團的規劃業務一起打包登陸了新三板,名為“景域文化”。登陸新三板僅一年多后,景域文化主動從新三板摘牌。
從景域文化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驢媽媽旅游網是景域文化絕對的業績核心,占營收比重97%以上。驢媽媽旅游網的帶動下,景域文化業績增長也十分迅猛,2013年營收為7億元人民幣,2014年13.9億,2015年增加到31.1億元,2016年上半年26.9億元。
2012年-2016年是國內創投資金狂飆猛進的一段時期,但凡與互聯網、平臺化沾邊的項目都會獲得資本的狂熱支持。在當時,有資本的無限輸血,拉起來一家在線旅游平臺,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彼時驢媽媽旅游網一方面補貼C端游客,在OTA大戰中發起“1元門票”活動,瞬間吸引到大量游客的注意;另一方面補貼B端同業,同業拿貨只看價格,只要平臺價格低,馬上都來這個平臺拿貨,給這個平臺貢獻營收流水。雙管齊下,景域文化短短幾年時間迅速把營收從起步時的0元做到2015年的30億元。
但是,燒錢、補貼和同業分銷可以“買”來營收,卻買不來真實的用戶。整個平臺的熱鬧和增長,全是靠燒錢維持著。不管是C端游客還是B端同業,和驢媽媽旅游網之間都沒有粘性,這是最致命的問題。
從2014年至2017年,景域文化累計虧損超過15億元。2017年景域文化退市前,凈資產僅余1億多元,后續便不再披露財務數據。退市之時,景域文化稱要登陸其他資本市場,但時至今日,該計劃仍未達成。
股東們的解套之路
事實上,2017年之后,景域文化的在線旅游平臺創業模式已經明顯沒有機會成功了。本來創業是有風險的行為,創業失敗也屬正常,把項目解散,創業者和投資人該干嘛干嘛。然而我國的創業環境下,只要拿了投資人的錢,就不能失敗,投資協議里各種對賭、擔保條款使創始者承擔了無限連帶責任,風險投資變成了剛性借貸。創業者可以失敗,但投資人的錢不能不還。
因此,2017年之后,景域文化的主要目標是找到接盤俠,為此前一輪一輪的投資人解套。解套無非幾種方法,要么自己上市,要么賣給上市公司間接實現上市,要么尋找“人傻錢多”的冤大頭高價接手此前投資人的份額。在此后的幾年里,創始者和投資人各顯神通、通力配合,嘗試各種方法解套。
有沒有這樣的“冤大頭”?還真有。2017年景域文化和大股東豐盛控股聯手“設局”,套住了浙商銀行這家“冤大頭”,從浙商銀行套來了29億元,為此前的投資人解了套。
方案是這樣的,由浙商銀行和浙商金匯信托股成立一只信托,用信托購買景域文化的股權,等信托期滿,再由景域文化相關股東指定的某個公司回購這些股權,連本帶息的還給浙商銀行。這是典型的“明股實債”,該交易由豐盛控股董事長季昌群、景域文化董事長洪清華等進行擔保,并以相關公司的股權作為質押。
浙商銀行這支收購景域文化股權的信托,投資了29.24億元,間接認購了景域文化43.8%的股權。這是景域文化眾多投資人得以解套的關鍵。
你想賺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了你的本金。信托期滿后,此前指定的公司根本不回購景域文化的股權,就這樣,浙商銀行成為了那個替景域文化投資人解套的人傻錢多的“冤大頭”。討不到錢的浙商銀行將該公司以及季昌群、洪清華等告上法庭。2023年12月,該案件一審宣判,判決相關公司和連帶責任人賠償浙商銀行投資款及違約金共計44.74億元。
浙商銀行信托的44.74億元,各大銀行的金融借貸6億元,景域文化的窟窿已經在50億元以上,這還未算暫未暴露的債務。套銀行、基金和政府的錢,為投資人的不理性投資買單,為創業項目的不合理燒錢買單,這是典型的“收益私人化、風險社會化、債務全民化”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景域集團旗下有三大業務,在線旅游平臺、旅游規劃策劃、目的地投資及IP運營。燒錢的是在線旅游平臺,失敗的也是在線旅游平臺,其他兩塊業務仍有持續經營能力。于是,景域集團將在線旅游平臺驢媽媽當做棄子,破罐破摔。將仍有賺錢能力的旅游規劃策劃、目的地投資及IP運營則從景域文化體系抽離,注入到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中,目前,這些業務仍在正常經營中。
或許,景域集團轉移有價值的業務資源,是希望通過這些業務翻身,逐步償還50多億元的虧空。但旅游規劃策劃、目的地投資及IP運營這類業務能否有足夠的盈利規模償還如此大的債務,顯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