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皮衣、穿上唐裝,黃仁勛中文演講首秀快訊
H20芯片本是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95%,他直面的是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最大挑戰。
【TechWeb】7月16日消息,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聚光燈下,一身深色唐裝的黃仁勛穩步走向演講臺。面對臺下眾多與會者,這位英偉達創始人用略顯生澀卻堅定清晰的中文開啟演講:“這是我第一次發表中文演講,我非常緊張,我會盡力的。”這簡短的開場白立即拉近了他與中國觀眾的距離。
此刻是2025年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現場,黃仁勛標志性的皮夾克首次被中式唐裝取代,傳遞出這位科技巨頭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誠意姿態。
形象轉變背后的深意
兩天前,北京氣溫高達35℃,一組黃仁勛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合影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
照片中,兩人站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微笑合影,另一張則并肩于小米SU7 Ultra旁豎起大拇指。
引人注目的是黃仁勛在酷暑中依然穿著標志性的黑色皮夾克,被網友調侃為“抗熱體質”。
后來,有媒體記者問及此事,黃仁勛幽默回應:“因為西裝沒來得及干洗,我只有一套西裝,還有點被穿壞了。希望我的皮夾克看起來還行。”
不到48小時,黃仁勛在鏈博會開幕式上的形象煥然一新。
他身著剪裁考究的唐裝,用中文表達對中國創新環境的贊賞:“鏈博會的規模非常大,氣氛也很熱烈,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創新的支持。”
事實上,這也不是黃仁勛首次在中國穿本土特色服裝。
2024年初,黃仁勛參加中國區年會就穿上了東北大花襖與國內員工共舞上了社交媒體平臺熱搜。
從皮衣到唐裝,著裝轉變背后或許是英偉達對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從彰顯個人標志到融入本土文化,傳遞出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中國市場:英偉達的必爭之地
“中國已有150多萬開發者基于英偉達平臺創新。”黃仁勛在演講中公布的這一數據,揭示了英偉達在中國構建的技術護城河。
他特別點名肯定中國AI企業的全球貢獻:他表示,中國超快的創新能力由研究員和企業家創造,像DeepSeek、騰訊、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模型的共享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市場如此龐大、充滿活力。人工智能在中國發展非常快,這里有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黃仁勛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這一觀點。他更深層的憂慮在于:失去中國市場等于放棄未來增長引擎。
2025年4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H20芯片本是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合規閹割版”,性能僅為旗艦產品H100的15%-30%,但占英偉達中國區收入的80%,該禁令導致英偉達計提55億美元損失,股價暴跌6%。
據黃仁勛分析,中國的AI芯片市場規模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可能將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如果無法參與其中將是“巨大損失”。
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財年中英偉達全球營收1305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170億美元,占比13%。到今年5月,英偉達發布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國市場收入55億美元,占比降至12.5%。
同時,中國市場英偉達產品的市占率也在發生變化。今年5月,在臺北國際電腦展的新聞發布會上,黃仁勛曾表示:“四年前,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95%。如今只有50%。”這背后,華為等本土企業加速填補空缺。
此前,外媒在采訪黃仁勛時,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的技術只比他們領先一代。如果美國不想參與,那就將失去中國市場。”
此次演講前夕,黃仁勛就向媒體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美國已批準H20芯片恢復對華銷售,且“已收到大量訂單”。他還宣布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且完全兼容的NVIDIA RTX PRO GPU。
H20的回歸揭示了美國政策的矛盾性——既想遏制中國技術升級,又不愿放棄商業利益。解禁的H20芯片更像是一塊“戰術跳板”,既緩解了中國企業的算力焦慮,也為英偉達爭取著生態轉型的時間窗口。
下一戰場:生態競爭
黃仁勛在演講中強調CUDA生態的粘性,他直面的是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最大挑戰:90%的中國AI代碼基于CUDA開發,遷移至昇騰MindSpore等平臺可能需要企業額外投入數千萬元成本。
這種生態壁壘曾是英偉達的護城河,但國產替代正在加速。
除了華為昇騰系列芯片崛起,國內AI芯片設計企業寒武紀4月公布的今年一季報驚人,實現總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實現凈利潤3.5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分析人士就認為,在英偉達 部分芯片遭禁的背景之下,寒武紀的平替價值正在顯現。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此前發布的預測,中國AI服務器市場預計外購英偉達、AMD等芯片比例會從2024年約63%下降至2025年約42%,而中國本土芯片供應商在國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預期2025年占比將提升至40%,幾乎與外購芯片比例平分秋色。
正如黃仁勛在華盛頓的坦承:“中國市場的創新速度遠超預期,我們必須持續進化才能保持相關性”,當國產芯片在性能、生態、成本上形成閉環,任何外部技術限制都將失去威懾力。這場圍繞AI算力的博弈或許正在改寫規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