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這回被錘慘了汽車
7月20日,極氪汽車發布官方聲明,試圖為近期愈演愈烈的"0公里二手車"爭議畫上句號。
作者丨張從白
編輯 | 吳瑋
01
7月20日,極氪汽車發布官方聲明,試圖為近期愈演愈烈的"0公里二手車"爭議畫上句號。
極氪方面強調,媒體報道中涉及的車輛均為合規展車,銷售行為完全正常。但消費者顯然不接受這個解釋,事件反而變得更加復雜。
中國證券報的調查顯示,全國多地消費者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在極氪直營店購買的"新車"已經投過保,有些甚至完成了過戶登記。更奇怪的是,購車合同的簽約方往往不是極氪,而是一些從未聽說過的第三方公司。
貴州一位車主的經歷很典型,銷售人員向他展示2025年2月生產的車型,交付時卻發現是2024年12月的庫存車。
重慶一位車主被告知車輛是"出口未果"的過戶車,銷售還用"贈送交強險"來掩蓋車輛已投保的事實。
廣州一位車主的遭遇更離奇,銷售制作了一個高仿極氪App的"限時購車平臺",收款方是"廈門歐行汽車有限公司"。該車主后來建了個維權群,發現類似情況的車主超過80人。
如果只是個別案例,或許還能解釋為操作失誤或銷售個人行為。但數據層面的異常就難以忽視了。乘聯會數據顯示,極氪2024年產銷量分別為22.5萬輛和22.2萬輛,產量稍高于銷量。
關鍵在于2024年12月的表現:極氪當月銷量達到2.92萬輛,創下年內最高紀錄。深圳和廈門兩地的增長曲線特別陡峭,銷量分別沖到4321輛和2767輛,環比增長377.5%和647.8%。
更關鍵的是,這兩個城市的公司戶銷量占比分別超過86%和90%,遠超行業常規水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李顏偉直言,這種數據波動在汽車銷售中很少見。
"0公里二手車"其實不是新鮮事。這類車輛已完成登記上牌但未實際使用,里程表接近0公里,卻通過二手車渠道流通。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痛批這種現象,稱有三四千家商戶在經營此類業務。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24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1961.42萬輛,專家估算"0公里二手車"可能占總交易量的5%-8%。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今年5月還專門召集會議,討論如何整治這一亂象。
02
極氪的回應重點強調"展車"身份。公司解釋,涉事車輛雖已投保交強險,但從未開具零售發票,也未進行新車注冊登記,法律屬性仍為未注冊的全新商品車。
事實上,由于展車通常有3-5個月庫齡,會根據展示歷史進行折扣銷售,消費者享有新車首任車主的全部權益。
但是,車主們對這個解釋并不買賬。浙江車主陳小姐向“紅星資本局”明確表示,她與第三方公司簽約的車輛"上了廈門歐行公司戶",這與官方聲明中的展車概念完全不同。"這就是兩批車",她這樣總結。
陳小姐還透露,銷售從未提及展車概念,而是以庫存車指代,且購買交強險和第三方簽約的情況都沒有在交定金前告知。
要知道,展車沒有上牌,所有權仍屬經銷商,屬于新車范疇;"0公里二手車"已完成首次銷售和登記,再次交易需按二手車流程過戶。
從商業角度分析,這種操作可能有復雜動機。激烈競爭下,部分車企將"0公里二手車"用作美化財務報表的手段,通過提前確認銷量和收入,影響資本市場對真實供需的判斷。
與此同時,極氪的財務狀況也值得關注。公司公布的6月銷量數據顯示,月總銷量43012臺(包含領克),但核心品牌極氪汽車交付量僅16702臺,同比下滑17%。自2021年以來,極氪累計凈虧損262.23億元,雖然2025年第一季度虧損收窄至7.63億元,盈利仍需時間。
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也很微妙。5月7日,就在消費者投訴集中爆發后不久,吉利汽車宣布計劃將極氪私有化退市。
無論極氪如何解釋,這次事件都暴露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銷量壓力下的一些問題。對消費者來說,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必須得到保障;對行業而言,建立透明的銷售體系才能走得更遠。
數據可以包裝,但市場最終會給出真實答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