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召回頻發暴露質量短板,吳周濤50萬銷量目標恐成空談快訊
在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北京現代這個曾經的合資車企明星,正深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其每一步前行都顯得異常艱難且充滿挑戰。
【文/深度評車&財經三劍客】在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北京現代這個曾經的合資車企明星,正深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其每一步前行都顯得異常艱難且充滿挑戰。
近期,北京現代再次陷入召回風波,這已是其在不到9個月時間內發生的第三次召回事件。2025年8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官網發布消息,北京現代自2025年9月5日起,召回2025年5月11日至2025年6月24日期間生產的2024款庫斯途汽車,共計3469輛。召回原因直指制造工藝問題,后輪制動油管與四通連接器的緊固扭矩不足,極端情況下將導致車輛制動性能下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這并非個例。回顧此前,2025年4月18日,北京現代就曾因高壓燃油管端口制造問題,召回部分第十一代索納塔和全新途勝L汽車。而早在2024年底,北京現代更是召回了超過55萬輛的老舊車型,原因涉及制動系統液壓電子控制單元內部短路,可能引發發動機艙起火。
三次召回,時間集中且車型跨度大,既有十年前的老舊車型,也有近年上市的新款,這無疑暴露了北京現代在質量管理上的嚴重漏洞。盡管召回是汽車質量治理的常規機制,但如此頻繁的召回,無疑讓消費者對北京現代的產品質量產生了嚴重質疑,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張、車企高頻上新的大背景下,北京現代的產品迭代卻顯得異常遲緩。截至2025年8月,其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結構仍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型寥寥無幾。
以2024年為例,北京現代雖然推出了第十一代索納塔、2024款庫斯途MPV和2025款途勝L等車型,但這些車型在核心動力系統上仍以燃油為主,個別車型僅新增了油電混動版本選擇。而其首款純電SUV——ELEXIO,截至2025年9月15日仍未開始預售,錯失了新能源市場的先機。
北京現代曾在20周年活動上宣布啟動“2025向新計劃”,明確要在產品轉型、品牌向新和服務創新三大領域發力,提出燃油車全面混動化、加速引入純電品牌等宏偉目標。北京現代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周濤表示:“在2025年達成年銷50萬輛以上的銷售目標。”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目標似乎遙不可及。在新能源市場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主陣地的當下,北京現代仍以傳統內燃機平臺為主的產品結構,顯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競爭力大幅下降。
北京現代的財務困境同樣不容忽視。根據北京汽車發布的公告,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現代凈利潤分別虧損50.65億元、54.41億元和25.76億元,不到三年時間累計虧損超過130億元。這一數字觸目驚心,讓人不禁對北京現代的未來產生擔憂。
回顧北京現代的銷量歷程,從2016年的114萬輛高峰到2024年的15.42萬輛低谷,市場關注的已不僅是何時重回主流,更是何時能止住虧損。業內人士指出,北京現代的銷量下滑與其長期依賴傳統燃油車型存在一定關系。在新能源、智能化主導的汽車消費升級階段,北京現代的產品結構顯然已經跟不上市場的步伐。
新能源市場的缺失,讓北京現代難以建立新的盈利增長點。而產品結構和銷量的下滑,又進一步加劇了財務壓力。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北京現代如何扭虧為盈,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頻繁召回、產品迭代遲緩、財務困境等多重挑戰,北京現代的未來之路顯得異常艱難。盡管北汽投與現代汽車已經達成增資協議,為北京現代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北京現代面臨的問題。
北京現代需要從產品端入手,進行深度結構優化。在新能源快速更迭、品牌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只有用產品說話,才能獲得銷量數據的回應。北京現代需要加快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和上市步伐,構建多元化、矩陣化的新能源產品體系。同時,還需要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品質,重塑品牌形象。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投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北京現代能否抓住最后的機遇,實現逆襲?還是將繼續沉淪,最終被市場淘汰?這恐怕是所有關注北京現代的人心中最大的疑問。
北京現代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選擇都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北京現代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去迎接未來的不確定性。否則,等待它的,或許將是更加殘酷的結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