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股價暴跌背后:關店速度趕超開店速度 加盟商回本遙遙無期快訊
上市一周年之際,百果園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木予
上市一周年之際,百果園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公開數據顯示,1月16日開盤,“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百果園集團股價便出現“斷崖式”下跌,最低點跌幅一度達34.83%。截至當日收盤,百果園每股報4.18港元,單日暴跌30.33%,市值直接蒸發超27億港元。
隨后的兩個交易日,百果園股價持續下挫,日跌幅分別為9.57%、1.85%。1月22日盤中創下3.32港元/股新低后,公司最新市值約為53.22億港元,相較發行日和上市首日市值分別縮水39.27%、43.32%。面對跌跌不休的局面,百果園只能略顯蒼白地回應稱,股價波動屬于資本市場正常現象,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來源:wind)
據公開信息顯示,百果園于2023年1月16日登陸港交所,此次共有24位首次公開發行前股東解除為期12個月的禁售期限制,合計持有的4.3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7%。投資者們踩踏式出逃,或是出于對解禁期到來的恐慌。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解禁前兩周內,百果園先是在深圳舉辦“黃金十年戰略發布會”,高調立下10年內門店數量破萬、終端銷售額超500億、自營ToB業務達200億、自建平臺業務GMV破1000億等遠大目標;后又宣布擬以自有資金最多6.343億元回購不超過1.18億股H股,占已發行H股總數10%。戰略展望和回購計劃都沒有明顯的提振作用,也一定程度從側面反映了投資者對于百果園長期發展前景的信心缺失。
賣得貴也不賺錢 消費降級擊穿基本面?
一個橙子8元、兩個蘋果25元、九個李子40元,百果園一度被消費者戲稱為“水果刺客”。
對比官方小程序、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平臺,同樣的新疆阿克蘇蘋果,百果園平均100g單價約為2.32元,是小象超市同品類均價的1.17倍、興盛優選的1.76倍。此外,百果園還有按個售賣的水果商品,最貴的進口青蘋果僅100g就要12.6元。
(來源:官方小程序)
盡管價格高昂,百果園卻并不賺錢。
結合招股書和業績報告披露的數據來看,2019-2022年,百果園分別實現營收89.77億元、88.56億元、102.92億元和113.14億元。凈利潤卻僅錄得2.49億元、0.49億元、2.30億元和3.23億元,銷售凈利率始終沒有突破3%。
2023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約為63.42億元,同比增長6.55%,較2022年同期增速下降0.49個百分點;降本增效作用下,凈利潤同比增長34.12%至2.61億元,帶動凈利率提升至3.95%。不過,與同行洪九果品相比,百果園的表現仍難言樂觀。報告期內,洪九果品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分別為百果園的1.35倍、3.08倍,毛利率和凈利率均比百果園高出4%-5%。
盈利能力堪憂,暴露了百果園“類直營”模式的短板。
所謂“類直營”,即是由負責門店日常經營的店長、負責片區門店管理的主管以及負責門店選址的拓展負責人三方出資,按照80%、17%和3%的比例分配門店股權。由百果園向加盟門店銷售水果商品,并基于月銷售毛利額階梯累進式收取特許經營使用費,最高不超過25%-30%。
據財報數據顯示,百果園的主要營收由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特許經營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和會員收入三部分組成。2019-2023年上半年,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對總營收的貢獻保持在97%以上。其中,公司管理的加盟店銷售收入約占比80%,區域代理管理的加盟店銷售收入約占比10%,兩類渠道的毛利率都只有個位數。而毛利率高達100%的特許經營使用費及特許經營和會員業務,收入合計占總營收比例不超過2.5%。
由此可見,百果園本質上做的還是高損耗、低毛利的水果零售生意,只是通過“類直營”模式將重資產運營的風險轉移到了加盟商身上。而高度依賴加盟門店,一旦增長不及預期,公司的基本面必然會受到質疑。
往期公開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百果園的門店數量增速便已明顯放緩,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連續2個報告期增長不足10%。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加盟數據推算,新增門店和關閉門店數量比例由2019年的5.59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87。換而言之,每新開1-2家門店,就會有1家門店清算關閉。
2023年國內消費復蘇進度整體慢于預期,全國居民消費價格4次進入負值區間,折扣零售、低價電商、奧特萊斯業態興起。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更多消費者開始關注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不愿再為過高的品牌溢價買單。堅持高價策略的百果園,增長難以為繼或只是時間問題。
單店收入下滑 加盟商撐不起萬店目標
消費者用腳投票,加盟商苦不堪言。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百果園共有5945家加盟門店,同比增長9.38%;加盟店銷售收入為47.32億元,僅同比微增2.81%。基于此簡單估算,報告期內加盟門店平均單店收入約為79.60萬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5.09萬元、2021年同期減少8.85萬元。
據官網和加盟公眾號信息顯示,百果園的加盟模式分為A、B兩種。模式A中,門店的全部費用由加盟商、片區主管和拓展負責人共同承擔,成本約在27.7-29.7萬元之間,合同期限為5年。模式B的出資方只需承擔8.5萬元,其余的工程設備、信息設備和門店裝修費用由百果園負責。
(來源:公司官網)
對于加盟商出資水平更高的模式A,百果園的抽成比例更低:線上和線下月銷售毛利額若在6.2萬元以內,只抽取3%;月銷售毛利額在6.2萬-12萬之間,超出6.2萬的部分按照15%抽成;月銷售毛利額超12萬,則超出的部分按照25%收取。前期投入相對較低的模式B對應的抽成比例則分別為:8%、20%和30%。但據了解,模式B僅對擁有多家加盟店的老加盟商開放,新加盟商通常只能選擇模式A。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百果園有接近60%的門店分布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如果按照一線城市的社區門店房租、水電物業以及員工薪資等成本每月共計10萬元、門店毛利率30%測算,在不考慮損耗的情況下,模式A門店的月銷售額必須要達到36萬元才能實現當月的收支平衡,模式B門店的月銷售額則需要超過37.5萬元。而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的單店月均收入僅為13.27萬元,大部分加盟商想要收回成本近乎遙遙無期。
更令加盟商頭疼的是,部分區域代理會強制訂貨壓貨,賣不出的商品也不能退回公司總部,導致門店庫存積壓、損耗嚴重。收入成本兩端承壓,加盟商們為了盈利甚至使出以次充好、哄騙入會、拖延售后等手段,“三無退貨”政策成一句空話。黑貓投訴平臺上,百果園的投訴量累計高達1928條。
(來源:黑貓投訴)
價格、產品、服務都沒有絕對優勢,加盟商入不敷出,百果園還能等到萬店同慶的一天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