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廚電市場:產品傍上AI,身價漲5000塊,老板電器“卷”AI大模型意在漲價?快訊
6月24日下午,老板電器“官宣”了一款廚電大模型。據悉,這款大模型能支持語音交互和多設備協同烹飪,這也是繼2022年老板電器推出數字人等嘗試后,再次面向公眾擁抱AI。
(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李保銘
大模型的風,最終還是吹到了廚電企業。
6月24日下午,老板電器“官宣”了一款廚電大模型。據悉,這款大模型能支持語音交互和多設備協同烹飪,這也是繼2022年老板電器推出數字人等嘗試后,再次面向公眾擁抱AI。
不僅是廚電企業,大模型正在家電領域生根發芽。美的、海爾等家電企業也曾先后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近日,搜狐財經實探線下廚電市場并與業內人士交流,試圖回答家電企業為何要“卷”大模型?家電企業“跨界”是出于拉動市場份額考慮,還是“噱頭”大于實質?在家電企業做大模型又有哪些痛點需要解決?
老板電器“卷”大模型
老板電器發布的大模型全稱為“食神”AI大模型,計劃今年10月內測,12月正式上線。在此之前,今年3月份,老板電器就曾透露要發布全球首個烹飪AI大模型。
據公開資料顯示,食神AI大模型里有烹飪知識庫,支持用戶以智能語音操控智能廚電,以及支持多設備協同烹飪,將支持文本、語音、圖片、視頻交互。
這已經不是老板電器首次擁抱AI。
2023年,老板電器年報顯示,其全品類實現語音控制、聲紋識別、多種方言識別,IoT平臺搭建完成,圖像及AI算法也實現升級。2022年,老板電器還推出了數字人ROKI先生以及首套數字廚電產品“創造者i1”。
在組織架構層面,2023年老板電器成立了數字廚電研究院,“實現傳統廚電與數字廚電雙輪驅動”。
據老板電器2023年報數據顯示,吸油煙機仍是其營業收入的重中之重,營收占比近一半。具體來看,2023年其吸油煙機的營收為53.22億元,同比增長10.13%,吸油煙機占其營收比重為47.51%。
而老板電器也在AI功能賦能煙機方面也樂此不疲。比如,其推出多款具有“揮手智控”的煙機產品。據京東客服介紹,今年3月老板電器推出的雙子星油煙機可以通過揮手智控,單機售價2999元,“除了靈犀基本都有揮手智控”。
在此之前,老板電器也推出語音控制煙機產品,據京東電器自營官方旗艦店的銷售人員介紹,老板電器在煙機方面“語音控制沒有新品”,在老板電器的京東自營店內,銷售人員也只推薦了一款2021年生產的售價3599元的產品。
此外,老板電器還在智能控煙等方面賦能煙機。2023年5月,其推出的一款靈犀系列煙機宣稱具有主動控煙系統,“通過靈犀之眼精準識別、高能預判、雙腔聚吸。”
除了在單品上實現智能化外,老板電器還做智能化集合系統。在軟件方面,老板電器推出ROKI APP,據APP STORE的軟件頁面顯示,這款APP發布于2014年,搭載語音助手,能實現智能廚電控制,還有數字菜譜、家庭檔案等功能。
在硬件方面,其推出了智能烹飪音箱,據老板電器官網介紹,這款音箱能實現智控廚電,也能進行語音教學、娛樂陪伴等。但搜狐財經在電商平臺搜索這款音箱,暫時沒有發現單獨的購買鏈接。
在24日的發布會上,老板電器也表示,AI大模型是“與頂尖實驗室合作開發”,不少家電企業的AI大模型有幾成是自研也值得關注。據悉,美的、海爾、海信、TCL等家電企業的大模型均與科大訊飛有密切合作關系。
為此,搜狐財經以電話形式就相關問題向老板電器董秘辦求證,一名證券部員工詢問作者身份后要求以郵件形式發送,并表示會轉給品牌部對問題進行回復,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廚電企業轉型大模型是趨勢使然。
他告訴搜狐財經,“目前,正式推出AI烹飪大模型的中國廚電企業僅有老板電器一家。不過,從趨勢看,未來三年之內所有廚電企業都將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或搭載別人的大模型。畢竟,廚電行業正在從單純硬件時代向整體解決方案這一方向轉型。”
實探廚房家電市場,AI加持溢價或達5000元
但是,在“智能廚電”、廚房大模型等概念火爆之下,也出現不少聲音認為這些概念是“噱頭”。
資深產經觀察家梁振鵬告訴搜狐財經,“雖然現在大模型、大數據、智能化個性化烹飪解決方案(百花齊放),但對很多廚電企業來說更多還是一種噱頭,有一定的炒作成分。”
據悉,老板電器2023年5月已經推出了i7數字廚電,官方電商平臺售價15.99萬元,但搜狐財經隨機走訪線下門店時店員卻表示沒有樣機,線上電商平臺的銷售數量也顯示為0。
老板電器宣稱i7系列擁有“AI智能烹飪曲線,保留鍋氣”,可以1:1還原每道菜口感、營養、口味,還能實現“煙灶鍋智慧聯動”,烹飪溫度、時間自調節,無需看管自動巡航翻炒,自動鍋溫檢測實時顯示等。
但是搜狐財經實地走訪了老板電器位于蘇寧易購的門店,店員表示這套設備目前店里還沒有樣機。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線上旗艦店。在老板電器某電商平臺的官方旗艦店,一位客服告訴搜狐財經,這款產品“我們沒有太多具體資料”,進一步詢問這款產品功能時,該客服則推薦作者查看該產品的頁面詳情頁,并表示:“我們也只是看詳情頁面,沒有其他的資料了。”
而且,詳情頁顯示,這款售價近16萬元的產品至今銷售量為0。
(圖片來源:老板電器官網)
不過,根據老板電器官網展示的“i7協作流程圖”可以發現,這套主打AI的產品主要是通過煙機智慧大屏中控、ROKI APP和智能烹飪音箱進行互聯。
根據其官網資料,搜狐財經對其功能進行了整理,發現智能化功能主要集中在烹飪音箱、自動翻炒鍋和洗碗機等產品上。
(資料來源:老板電器官網,搜狐財經制圖)
不過,自動翻炒鍋并非新事物。早在老板電器2022年發布的i1系列中,該產品已經有所體現。線上客服告訴搜狐財經,i7和i1系列的兩款炒菜鍋型號相同。
但兩套系列的相差卻高達將近10萬元,據悉,這款i1系列8件產品全套最高售價僅62499元。客服表示價格差異在于“搭配的東西不一樣”。
除了老板電器外,搜狐財經還走訪了其他品牌的線下門店。一位老板電器的競品企業門店銷售就對廚房電器AI化表示懷疑。
他告訴搜狐財經,“煙機灶具不要追求太高大上。因為灶涉及到燃氣,別太智能,稍微失靈,萬一跑點兒氣,那都不是小事。”他認為,煙機重點要考慮是不是能吸油煙,吸力是否足夠大。
他還表示,有些煙機多一些“揮手即開”“語音控制”等功能,大概會產生4000元-5000元左右的功能溢價,但“因為那個(功能)多花錢,不值當”。
在帥康電器的門店里,一位銷售人員為搜狐財經介紹了兩款功能類似的集成灶,其中一款是蒸烤分離且攜帶一塊能聽音樂、看菜譜的顯示屏,“其他配置都一樣”,但兩者的價格相差5000元左右。
該門店銷售還坦言,帶屏幕的集成灶有點兒“雞肋”,“因為現在網絡多發達,你不會做,在手機上一搜全出來。”
家電企業跨界AI大模型,痛點在哪里?
其實,不僅是老板電器,家電企業涉足大模型已不再新鮮。
廚電領域“三巨頭”之一的方太在2023年底推出了自己的數字人產品“方拾壹”。此外,海爾、美的等家電品牌也曾先后推出過自己的數字人產品。
除了數字人產品,家電企業們也像老板電器一樣,開始發力大模型。
除小米、華為等涉足全屋智能板塊的企業外,美的、海爾等家電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產品。比如,美的發布了自稱是“國內首個家居領域AI大模型”的“美言”,以及海爾的“海爾智家大腦HomeGPT”。
而家電企業“內卷”大模型,也與當前智能家電市場不斷增速有關。
根據中怡康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智能家電份額持續增長,且智能家電多次推動家電市場的增長。2023年,全球智能家電市場市場份額已達到25%,同比增長3%;其中,亞洲處在領先地位,中國則居于首位。
(圖片來源:中怡康)
梁振鵬認為,當前廚電企業做大模型,可以通過大模型更精準找到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用戶規劃智能化的烹飪解決方案。
資深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表示,家電企業推大模型和數字人,一方面在于AI成為科技行業的熱門話題;另一方面則意在通過大模型概念驅動產品市場份額增長。
此外,基于AI大模型,家電企業還能以大模型為抓手,賦能其整體產品形態,向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方向發展。
丁少將表示,“從目前的這個趨勢來看,此前企業以做互相割裂的單品為主,現在是要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布局全場景方案。全場景意味著把品類補齊,形成新的增長曲線,也意味著要增加集成化、一體化、智慧化、美學化考慮,通盤打造整體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種案例在家電行業并不鮮見。據米家官網顯示,一款售價1199元的米家蒸烤箱,可以通過米家APP、小愛實現雙操控,并且支持50種云端智能食譜;一款售價1999元的米家滾筒洗衣機,鏈接小愛音箱則可以在洗衣結束后收到語音提醒,陽臺晾衣架也可以自動下降,自動開燈方便收衣等。
而“全場景”也能為家電企業帶來更好的回報。“這能促使消費者在存量換新過程中,不僅考慮家電單品,而是在廚房等場景下的整體換新,能為企業帶來更高客單價和規模利潤。”
2023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均顯示,老板電器營收、歸母凈利實現雙增,但增幅大幅放緩。2023年,其營收112.02億元,同比增長9.06%;歸母凈利潤17.33億元,同比增長10.2%。2024年一季度,老板電器營業收入22.37億元,同比增長2.75%;歸母凈利潤3.98億元,同比增長2.49%。
通過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或能成為其新業績增長曲線。
但作為實體企業,單純的大模型不是家電企業核心競爭力。
丁少將表示,單純的AI大模型并不能成為家電企業的可落地產品,在家電領域,大模型、數字人需要和具體的產品形態結合,才能最終形成家電企業核心支撐點。
劉步塵也提出,“就智能家居而言,我認為推行AI大模型并不是當務之急。”
他認為,“首先把單個硬件產品做到高度智能才是緊要的,但目前看大多數家電產品的智能化體驗都差強人意,失去單品高度智能這個前提基礎,大模型也解決不了用戶痛點。”
丁少將認為,當前廚電乃至家電大模型面臨的最大痛點,是“推出大模型很簡單,但做出能真正引起變革、對用戶體驗產生顛覆性影響的大模型,并與產品進行融合還是很難”。
事實上,當前智能家居的產品現狀是,不少產品主打“人工智能”,但做出來的效果卻是“人工智障”。在社交平臺上,有關“人工智障”家電的吐槽并不鮮見。
一位掃地機用戶就向搜狐財經吐槽,她購買的一款小米某型號掃地機產品雖然客服表示能記住定制清掃功能里此前的設置,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款掃地機“記憶力不太好”,每次掃地都需要重新設置。
還有用戶在小紅書發帖吐槽,某電視品牌的語音助手很“邪門”,該電視甚至一度出現半夜自啟并播放《海綿寶寶》的情況。
“大模型需要算力、算法、數據,廚電企業雖然積累了一些數據,但廚電數智化時間不算長,所以數據的積累和運用與電視等品類相比還比較少。”丁少將稱。
梁振鵬認為,烹飪需求千人千面,決定了廚電行業要做好真正的人工智能、智能化烹飪解決方案,需要朝此方向不斷努力,這些痛點也是必要的探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