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新瓶裝舊酒,CEO夏一平難承李彥宏之愿快訊
盡管極越口口聲聲說“智能化”是“殺手锏”,但從具體市場表現來看,用戶并不會輕易買單。
來源:天下車智 丁萌
盡管極越口口聲聲說“智能化”是“殺手锏”,但從具體市場表現來看,用戶并不會輕易買單。
上市不到一個月,極越01迎來全系降價。
2023年11月30日,極越官方宣布極越01全系車型價格下調3萬元,價格調整后,極越01Max起售價為21.99萬元、極越01 Max長續航版售價為25.49萬元、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售價為30.99萬元,其中極越01 Max長續航版車價降低了4萬元。
而在此前,極越汽車CEO夏一平表示,產品定位要匹配目標用戶,不應該用低價去換取銷量。不到一個月時間卻官降3萬,顯然,夏一平有苦難言。
“25萬的車,沒有800V,沒有智駕(單獨買),磷酸鐵鯉,550km續航,又是這個丑的樣子,沒有銷量,沒有品牌,百度背書,不死才怪。”一位網友評論道。據了解,早在極越01上市后便有不少用戶退訂。或是因為這個原因,極越01才迎來降價。
有著吉利和百度背書,極越01另辟蹊徑,定位“汽車機器人”,誓以此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有所區別。在該定位下,極越01給出的最大賣點便是智能化,在從其上市一個月的表現來看,極越01出師未捷。
在內卷加劇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極越01顯然來的有些晚了,汽車市場已經與前兩年不同,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天翻地覆。而面對復雜的汽車市場,極越手里似乎沒有王炸。
智能化賣點有名無實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別人的頂配只是汽車機器人的標配,因為別人的終點線只是我們的起點線。”夏一平表示。
在夏一平看來,面對未來更為激烈的競爭,智能化一定是決戰最核心的能力,沒有之一。
所以,極越將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智能化上,無論是上市宣傳還是接受采訪,夏一平始終將智能化作為極越的優勢。
從官方宣傳看來,極越01擁有領先同級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
在智能座艙方面,極越01首發搭載高通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8295芯片,首次完全啟用2個NPU,AI算力高達60TOPS,支撐AI大模型上車,為實現更好的座艙交互提供硬件支持。此外,業界尺寸最大的35.6英寸6k超清一體屏和智能語音SIMO,為用戶提供從視覺到聽覺多感官的體驗。
在智能駕駛方面,極越01采用了以與特斯拉一樣的“純視覺”感知算法路線,取消了激光雷達,搭載高階智駕ROBO Drive Max“純視覺”感知算法智駕系統,依靠其純視覺感知架構的11個高清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總計28個智駕傳感器。
“我們從始至終都想和特斯拉打一仗。”夏一平始終慷慨激昂。但從具體表現看,極越高聲歡呼的智能化實則名不副實。
極越01的“靈魂”——ROBO Drive Max目前還未在全國所有城市開放。極越表示,今年,將在上海、深圳、杭州三座城市開放,全國90%高架均可使用PPA,到2024年,PPA才將逐步開通200多個城市。
這意味著如果不是上述三個城市,那這一花高價買來的智駕系統將是個擺設。更甚,該系統的價格要高于同級。
據了解,用戶可選擇一次性買斷和定期訂閱兩種方式購買ROBO Drive Max,前者售價為4.99萬元(限時優惠1.99萬元),后者980/月。
作為對比,問界只需1.8萬元便可一次性買斷,阿維塔每月僅需要640元,蔚來每月為6780元,而作為在智能化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小鵬汽車,其更是免費贈送,并不以此作為利潤點。
如果拋開智能輔助駕駛,僅搭配高通驍龍8295芯片和雙英偉達DRIVE Orin-X自動駕駛芯片,極越01似乎賣的有些貴。“這個價格至少我是不愿意當韭菜割。搞不明白賣點是啥?如果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為主,你為什么要收費?”有網友表示。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普遍上車的800V平臺,極越01更是沒有。同時,在大家都爭先恐后用三元鋰電池時,極越01選擇了成本更低,電池利用率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
只追求智駕而忽略了消費者最基本的用車需求,極越此做法屬實是本末倒置。而當智能化成為車企們新一輪的競爭賽道時,極越并不能置身事外。
首先會面臨著中國消費電子企業的入局壓力。11月26日,長安汽車公告,公司擬投資華為新設的汽車智能系統公司,后者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兩天后,華為和奇瑞合作的智選車業務首款轎車——智界S7上市;11月30日,星際魅族集團公布將發布智能汽車座艙操作系統。
智能化賽道上的選手越來越多,華為、魅族甚至小米的入局,給極越造車壓力。“我不足以與華為抗爭,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要把自己極客的優勢做到最強。”面對競爭,夏一平表示,但顯然,極越的智能化優勢有待進一步考察。
狂言不再狂
事實上,極越的出現帶有一絲不得已的色彩。
時間倒回至2021年,彼時,“汽車機器人”的定位還是在集度。這正是百度和吉利聯合創造的汽車品牌。2021年3月,集度成立,百度持股 55%,吉利持股 45%。
集度的發展并不慢。僅成立100多天便有了多位高管和高技術人才,包括原摩拜公司的陳超超、章華以及傳統汽車公司的賈秀江、湯斯杰等,僅用15個月,其便發布了首款概念車ROBO-01。
自集度成立后,百度對其十分看重,這從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的行動中便可看出。“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得益于百度行業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我們有信心在電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
他毫不吝嗇對集度的夸贊,并多次為其站臺。不僅是因為百度是集度的第一大控股人,更是因為集度承載著百度自動駕駛落地的厚望。此前,李彥宏多次直言:“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多年的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上。”
早在2013年,百度便開始布局無人駕駛,如今已經有10年之久,發展自動駕駛過程中,其探索了不同的路線。百度于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百度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業務共有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車企快速搭建自動駕駛能力;二是百度造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成果,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三是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
在2021年,百度Apollo便已經與包括福特、豐田、長城、比亞迪等在內的30個汽車品牌達成合作。但百度距離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仍有一定的距離。
由于目前國家政策方面的限制,自動駕駛出租車仍未到達商業化落地的階段。于是,造車成為百度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最重要的路線。
“2022年上半年公布首款概念車,2023年實現量產交付。”當李彥宏還在為極度謀劃宏偉藍圖時,變局出現了。
時間來到2023年,市場上,集度的聲音逐漸削弱,資質缺少的問題也隨之爆出,在各個車企都在爭相推新車時,集度猶如消失一般。直到8月,吉利與百度聯合成立杭州極與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持股比例由集度的55%下降至35%,吉利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隨后,極越便開啟了加速模式。9月19日,極越01量產下線并開啟預售;9月28日,極越01在2023天津車展迎來亮相;10月27日,極越01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2款車型,售價區間24.99-33.99萬元。11月30日,極越01官方全系下調3萬元。
而極越出現后,李彥宏似乎沒有了像宣傳集度時的熱情。轉而為百度第六代無人車“RT6”站臺。7月21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站臺,重磅發布了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官方表示,Apollo RT6不僅是一輛以“乘客”為核心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是一輛面向未來,以規模化商用為最終目標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意味著,百度將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重心已經從集度轉移到Apollo RT6。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集度沒有撐起李彥宏的野心。但極越歸來,能否撐起百度自動駕駛的野心似乎仍不能確定。同時,盈利問題仍是個窟窿,未來,誰來支撐其巨大的研發投入?
縱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沒有新能源車企實現盈利,大多數的車企還處于不斷的填窟窿階段。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講,沒有誰能夠在出現第一年便開始盈利的,必然要經歷長期投入發展,吉利也是其中之一。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布局了吉利、領克、極氪、睿藍、銀河、smart、路特斯、極星等多個品牌或者車型,其中,極氪、領克、銀河是其新能源主力。
相比于上述品牌,與百度合資的極越與吉利的關系似乎更遠了些,不可否認,吉利會率先將資源傾注于自家新能源子品牌。而百度有了Apollo RT6后,或進一步分割極越的資源。
同樣是跨界造車,華為似乎成為了一個智能化樣本。11月末,華為發布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鴻蒙智行,這是目前華為和車企合作最全面、最緊密以及最深入的模式,它有著最先進的華為智能汽車創新技術加持,智能化體驗更優。
“我不足以與華為抗爭。”此前,夏一平早就表明了極越的智能化競爭地位。或許,智能化這一“王炸”在極越身上威力并不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