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百度差一點從泥潭爬回顛覆金融
國慶長假第二天,百度距歷史最高股價僅一步之遙,似乎多給一點時間,百度就能走出陰影。但帶動這波漲勢的產業布局,在2014年就埋下伏筆,甚至比危機爆發還早。我們頂著鹿晗熱搜,梳理了百度爬出…
十一假期,美國資本市場沒有休息。
百度距離自己的巔峰時刻,只差一點點點。
自AI開發者大會舉辦的7月5日之后,百度便迎來了連續上漲。至10月2日,這波漲勢迎來最高點250.57美元,而距離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251.99美元,僅一步之遙。
單從股價市值上看,再多給一點時間就夠了。
不過從“巔峰”再回巔峰,百度走得并不輕松,甚至這個歷史紀錄的創造,早在略顯遙遠的2014年11月。
2014躊躇滿志
回到2014,當時的百度內外安定、欣欣向榮,一時風光無兩,是無可爭議的BAT排頭兵。
在外,百度核心主營業務搜索,地位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挑戰,每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均超過50%,Q2開始單季營收均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對內,人才召之即來,一個又一個重要人物宣布加盟。5月,Google大腦計劃的負責人吳恩達加盟,任職首席科學家;9月,微軟亞太區一把手張亞勤加盟,擔綱總裁。
更早一點,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和百度美國研發中心均已建立,大批技術人才也紛至沓來,從北京加盟,從硅谷加盟,從西雅圖加盟,一時彬彬之盛。
百度2014大事記
面向未來,也有一大波將至未至的故事在講述。
移動化方面,剛在2013年8月作價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希望在2014年完成整合后,在移動分發領域,再造一個“百度”。
手機百度用戶超過6億,月活數高達2.5億,鋒芒初露;百度地圖則在競爭中擊敗高德地圖,占據市場份額第一。也就在2014年,百度宣布移動流量首次超過PC,來自移動互聯網的營收占比,上漲至36%。
更重要的移動化戰略,在于“連接人和服務”的提出。
對外是一起接一起的并購和投資:收購糯米,收購樂彩網,收購傳課,投資初入中國的打車應用Uber。
對內則有“直達號”框架的推出,并由最年輕的E-staff李明遠擔綱推進,這一年的百度世界大會,李明遠是僅次于李彥宏的二號人物,在李彥宏《擁抱移動時代》的演講后,李明遠登臺宣布百度要“打造人與服務連接的移動開放平臺”,也正是這一年,“百度太子”的名頭空前響亮——組織交接班似乎也要隨移動化浪潮而畢其功于一役了。
更遠一些的未來故事,百度大腦計劃已經從無到有,百度無人車也進入曝光階段,關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甚至已經在鳳巢系統中換來了真金白銀。
2014年的百度,未來在握,躊躇滿志。
在當年年會暨創立15周年的慶典上,李彥宏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勉勵全員:“It’s time to move forward! It’s time to lead the future! It’s time to change the world!”
2015、2016:危機前所未有
然而風云難測,一片形勢大好之下,危機卻此起彼伏。
2014年的欣欣向榮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2015年開始,百度先是卷入與360的口水仗中,其后又在ImageNet測試中遭遇“作弊門”,還因此損失了“杰出科學家”吳韌。
品牌和口碑的危機還在蔓延,“百度全家桶”的聲討在社交網絡上一浪高過一浪,這家以技術安身立命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在產品體驗和安全感上,并不受用戶信賴。
更進一步的危機在2015年年底爆發,“血友吧”從知乎上的一則吐槽帖,迅速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聲討,最后還成為了一次直指“價值觀”的輿論危機。
但對于百度而言,這還不是最壞的時候。
2016年五一假期,“魏則西事件”同樣起于浮萍之末,最后在傳播、質疑和聲討中,成為互聯網廣告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百度因此陷入口碑最低谷,監管也在輿論洶涌中到來。調查、整改之后,《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并實施。
百度的核心營收模式,第一次經受嚴峻考驗。
在百度SEC文件的風險披露中,來自監管的風險是最重要的風險。而資本市場自然也在《辦法》刊發后迅速作出反應,股價在開盤前就已經大跌7%,股價跌破150美元,距離兩年前歷史最高點,市值蒸發超過350億美元。
戰略上也備受質疑,競爭中多線推進不力。
200億元砸出O2O未來的故事沒有得到華爾街認可,競爭中也被美團、餓了么甩在身后,“送外賣”還一度成為外界調侃百度的新梗——認為技術立命的百度在做缺乏技術含量的業務。
同樣推進不力的還有投資。要么是團購賽道中的第一二名合并,留下實力差距更遠的糯米,要么是投資的去哪兒、Uber中國被收購,失去投資這些公司時獲得的話語權,淪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者。
內部的移動化戰略更是聲勢漸無。直達號團隊從組建到解散,短暫到甚至架構編制都來不及變化,百度醫療也被證明O2O路徑不通。在多個架構調整后,被外界賦予“接班使命”的李明遠,一步步邊緣化,最后在一次詭異的內部舉報后,引咎辭職。
李明遠也不是這兩年中百度高管離職的孤例。同樣由于內部腐敗問題落馬的,還有為百度從0到1打造商業推廣系統的創始功臣王湛,他在4月底的反腐通報中被開除,而此時因推廣而起的“魏則西事件”,正將百度拖入史無前例的輿論聲討中。
更多的技術人才也在這兩年里得而復失。
2015年6月,IDL創始院長余凱離職創業,帶走了主任架構師黃暢,以及百度科學家余軼南。其后一直在內部擔綱無人車項目的倪凱也離職轉投樂視,成為賈躍亭汽車夢想中最懂自動駕駛的副總裁。
當初為籠絡人才而建的IDL和百度美研,徘徊在歷史進程和個人奮斗的路口,李沐、李磊、張潼、顧嘉唯、JamesPeng、樓天城等一系列技術人才先后出走,成為百度離職員工中的一員。
而且動蕩還未結束,這波人才的歸去來,在2017年的3月迎來高潮,高級副總裁王勁、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以及CFO李昕晢,先后退出了百度管理層官網。
當然,最高決策委員會成員的變化,也與百度2017年的最大變革息息相關,與一個空降而來的高管、一個重回百度的話事人密不可分。
2017年,百度迎來陸奇加盟,迎來馬東敏回歸,也開啟一段冬去春來的復蘇旅程。
2017復蘇
其實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李彥宏為百度轉型,幾乎破釜沉舟。
在2016年底,宣布從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職位上離開的陸奇,先后與騰訊和阿里傳出緋聞,但等到1月17日,出乎意料之外,百度官宣了這位硅谷最具權勢的高管的加盟。
李彥宏專門為陸奇的加盟調整了架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領所有業務,享有殺伐整改大權。
陸奇也不負所望,帶來新氣象。
一方面是戰略上的,宣布兩大方向,一邊夯實移動基礎,重提信息分發,借信息流新造營收引擎,緩解搜索營收壓力。另一邊“All in AI”,旗幟鮮明打造兩大生態平臺,一個家庭場景為核心,叫DuerOS,另一個車場景為核心,取名Apollo。
另一方面的氣象來自業務,按照Geoffrey Moore的戰略管理思想,陸奇為各項業務重新梳理規劃,向著“zone to win”的思路,讓工程派掌舵,以產品落地技術,提拔了王海峰、景鯤、朱凱華等一批技術工程師。同時也不斷消解之前派系林立、各自為戰的混亂局面。
新氣象也表現在品牌的重塑上。
無論是DuerOS,還是Apollo,核心都是建平臺、打造生態花園,互利共贏、一榮俱榮。
于是百度的“朋友圈”也在不斷外拓,之前松散的聯盟生態,被更富贊譽的開發者生態替代。目前DuerOS接入了數十家廠商,Apollo則有近70個合作伙伴。
另一位話事人——馬東敏的消息雖然不多,但在人才的挽留和內部管理的調和中,卻也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量子位聽說的是,重要技術人才萌生退意,馬東敏都會親自出面安撫、調整,勸說其繼續留在百度發揮價值。實際也有不少技術人才因只留下。
實際上,于轉型中的百度而言,陸奇正在開疆拓土,馬東敏則固土安林。
一切也正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最壞的時候正在過去,復蘇的跡象也從各個方向展開,而資本市場,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10月8日收盤,百度距離重回巔峰時刻的251.99美元,僅需2.73%漲幅而已,并不難實現。
只是這段從波峰跌到波谷再回到波峰的路程,顯得太過艱難,AI可能只是一個契機,但這樣時代級的機會又能有多少呢?前車之鑒,再失再忘,恐怕機會就再也不會降臨了。
更需警惕的是,個體用戶和互聯網巨頭之間的休戚與共,還會更加緊密。希望2015、2016年的洶涌往事,永遠成為百度未來路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來源|微信公眾號:QbitAI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