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樂寶上市前的兩大課題,都遇到了麻煩快訊
屢屢傳出上市消息的君樂寶,最近才是動真格的了。
屢屢傳出上市消息的君樂寶,最近才是動真格的了。
要知道,在2022年7月,君樂寶的副總裁仲巖才公開表示,要爭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
而現在的發力,時機非常合理。
事實上,為了上市,君樂寶這些年沒少做準備工作。
主要就兩個方面,一是做大規模,再一個就是提高利潤率。
這應該是君樂寶方面和背后資方共同的要求。
試想一下,作為君樂寶的投資人,可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其實現上市的夢想。更主要的,像是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這些無利不起早的主兒,是要獲得超額收益的。
那么,不斷做大規模并且提高收益率,才能讓君樂寶在上市的時候獲得更高的估值。
這也就不難解釋,此前強調平民化的君樂寶,為什么會越賣越貴;而且還不斷揮舞著資方的鈔票,甚至不惜高負債,不斷進行對外收購。
不過,君樂寶這兩項重要課題,貌似都遇到了麻煩。
入股四個月
茉酸奶引發負面輿論
每年315期間,各大食品生產企業都會緊繃神經,祈禱自己不要成為節日的主角。
而在今年,現制酸奶頭部品牌茉酸奶,雖未登上315晚會,卻也一度占據微博熱搜的前列。
原來,近日上海市消保委曝光稱,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脂肪偏高。對此,上海市消保委質疑,“這些多出來的脂肪一定不是酸奶里的,也不會是芒果里的。那就需要茉酸奶跟消費者說明一下,在芒果酸奶奶昔加了啥?”
茉酸奶隨后也迅速做出了回應,公布了該產品的主要原料,以及不含有的物質,卻未對多出的那部分脂肪作出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茉酸奶此番遭遇315危機,讓君樂寶這家乳業巨頭,處境非常尷尬。
原來,就在2023年11月,君樂寶正式入股茉酸奶并持有30%的股份。雙方還約定,將在乳制品原料供應、新品研發及食品安全和經營管理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協同與合作。
資料顯示,茉酸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現制酸奶連鎖品牌。該品牌在2023年持續快速擴張,門店數量大幅增加。截至2023年8月,茉酸奶線下門店已覆蓋30個省份,242個城市。
而君樂寶之所以要入股茉酸奶,是想通過與茉酸奶的合作,強勢做大低溫酸奶,以此來實現“做到低溫酸奶市占率全國第一的目標”。
誰曾想,入股合作至今也就四個月時間,茉酸奶便遭遇負面輿情,這肯定是大股東君樂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實際上,茉酸奶的爭議還不知這些。
2023年7月,一向以高品質著稱的茉酸奶因定價高昂,被消費者戲稱為“酸奶刺客”,隨后又被爆出使用植脂末等不健康的原材料,一連串的爭議使其連續霸占微博熱搜。
很有可能,君樂寶這是入股了一個大麻煩。
勿效仿飛鶴
上市前并購引火燒身
歸根結底,君樂寶入股茉酸奶,還是想迅速做大規模。
此前,君樂寶的副總裁仲巖曾表示,君樂寶要在2025年力爭實現500億元的營收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
要知道,就在2021年,君樂寶才剛剛實現整體營收203億元。
也就是說,君樂寶要在4年的時間內,營收翻一倍多,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來想去,君樂寶選擇了頻繁并購,來快速做大營收規模。
畢竟,有這么多投資機構在背后支撐,錢肯定不是問題。
就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君樂寶先后兩次,向皇氏集團收購乳云南來思爾乳業、來思爾智能化乳業各自57.90%的股權,成為這兩家公司的控股股東。
這還不算完,君樂寶還收購了乳制品廠商銀橋乳業,并入股了奶酪行業創業公司酪神世家。就在2023年年底,也就是君樂寶正式開啟A股IPO階段,君樂寶還分別戰略投資了茉酸奶,以及益生菌乳酸菌研發商一然生物。
看到了吧,一切都是在為上市造勢。
但是,頻繁的并購,也使得君樂寶面臨著諸多風險。
首先,君樂寶必須要承擔極高的負債率。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君樂寶資產總額為210.89億元,其中負債規模為163.72億元,負債率高達78%。
這一數據,要遠高于同期伊利、蒙牛、飛鶴的負債率。
而在經歷了2023年的并購狂潮之后,我們有理由相信,君樂寶的負債率只會更高。
再一個,君樂寶并購之后,很可能受到相關公司負面消息的連累,甚至會影響其上市進程。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此前飛鶴就有關血淋淋的案例。
2014年,飛鶴收購了羊奶粉企業關山乳業。為了清晰地表示二者的從屬關系,飛鶴還特意為關山乳業加入“飛鶴”二字。
然而,2015年6月,飛鶴關山乳業6批次產品國檢不合格。要知道,彼時的飛鶴正處于上市的關鍵期,如此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勢必對飛鶴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為了撇清關系,飛鶴緊急刪去該公司名稱中的“飛鶴”二字。一年之后,飛鶴更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虧損2億元,賤賣了這家公司。
當然,這只是飛鶴當時的權宜之計,實際上這家公司的控制權一直在飛鶴手里。直到2019年上市之后,飛鶴再次找準機會,將這家公司收入麾下。而這家關山乳業,此時已改名為小羊妙可。
而現如今,君樂寶同樣要面對曾經飛鶴面對的問題。
這也是君樂寶如今迫切想要做大規模,所必須要面對的風險。
一切為了上市。
時運不濟
高端高價遇行業巨變
當然,只是做大規模,卻沒有很好的利潤率,即便是上市了,也不會有很高的市值表現。
回想起來,君樂寶這方面的表現確實不佳。
在2019年蒙牛出售君樂寶時,蒙牛財務總監郭偉昌就曾表示,“君樂寶的毛利率低于蒙牛水平,把君樂寶剔除之后,財務報表將得到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君樂寶的凈利潤分別只有2.3億元、3.8億元,對應的凈利率分別僅有2.5%和3.2%。
而在同期,伊利的凈利潤率分別為8.9%、8.2%,飛鶴的凈利潤率更是高達19.7%、21.6%。
而在獨立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君樂寶繼續保持低利潤率的水平。2020年,時任君樂寶副總裁的劉森淼痛斥中國市場畸形的奶粉銷售價格,“奶粉價格在中國賣得挺不合理的,幾十塊錢成本,卻賣到四五百、五六百”。
表面上來看,劉森淼這是在為消費者鳴冤,實際上,君樂寶這是想繼續用低價策略,占領奶粉市場。
當然,劉森淼的表演,很快就在上市的硬性要求下,完全破功了。
君樂寶先是推出了悅鮮活,以INF0.09秒超瞬時殺菌技術為賣點,賣到了業內數一數二的價格。
再者,君樂寶的簡醇酸奶,憑借0添加蔗糖的宣傳口號,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價格同樣遙遙領先。
很快,君樂寶對其一再強調平民化的奶粉市場,也下了手。
2022年5月,君樂寶推出“詮臻愛”嬰幼兒奶粉,標榜為“全球最高含量乳鐵蛋白嬰兒配方奶粉”,賣到了400元左右。
同樣是在2022年,君樂寶推出了售價高達500元左右(800g)的純羊奶粉品牌"臻唯愛"。這一價格,在國內羊奶粉市場上肯定是最高的。
為了上市,君樂寶真是鉚足了勁兒,勢要高價收割消費者。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君樂寶想靠高價提高利潤率的努力,卻遇到了一場乳業市場的巨變。
以奶粉市場為例,4年時間的價格戰,造成了市場的巨大震蕩。從實際結果來看,持續的價格戰讓國產頭部企業利潤大幅下滑。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君樂寶的身影。
再從鮮奶市場來看,雖然悅鮮活已經做到高端鮮奶的市占率第一,但這一結果,很可能是建立在降價促銷的基礎之上。
在北京的商超內,悅鮮活經常推廣買四送一的活動。而其3元一袋的售價,在折扣后幾乎與三元鮮牛奶價格相當,卻永遠賣不過這一個直接競爭對手。
再來看簡醇酸奶。
近期低溫酸奶市場陷入低迷,各大品牌紛紛采取降價的措施。
在這種背景之下,君樂寶旗下包括簡醇等兩款酸奶,也分別降價3.1元和4.9元,力求吸引消費者。
如此看來,酸奶這一食品,終究要回歸“食品”價值本身。而這一趨勢,也不是君樂寶能夠阻擋的。
綜上來看,君樂寶通過高端高價來提高利潤率的努力,正在被人口出生率下降、理性消費回歸等一系列行業變革所抵消。
也就是說,君樂寶上市前的兩大課題,一個營收規模的做大,一個利潤率的提高,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