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AI PC,方向錯了?快訊
如果說去年還有人懷疑AI PC噱頭大于實際,那么到了2024年,AI與PC的結合已經勢不可當。
如果說去年還有人懷疑AI PC噱頭大于實際,那么到了2024年,AI與PC的結合已經勢不可當。
無論是英特爾、AMD等芯片廠商,還是微軟、蘋果等系統廠商,抑或聯想、戴爾、惠普等OEM廠商,都推出了相關的AI服務,并把AI PC視作行業增長的下一個爆點。
作為全球最大PC廠商,聯想也在AI PC領域動作頻頻。不過,相比微軟、蘋果等巨頭,聯想的AI PC路線圖似乎還不明確,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市場的角度來說,都還處于搖擺與不確定中。
聯想AI PC,方向錯了?
今年4月,在2024聯想創新科技大會(2024 Lenovo Tech World)上,聯想發布了其AI服務“聯想小天”,同時還公布了十多款AI PC應用,覆蓋從工作、學習、生活等多個使用場景。
例如,“AI畫師”依托本地AI算力,能夠快速文字生成圖片,也可選擇模型、風格、相似度等參數,對圖片進行編輯;“文檔總結”應用具備詞義理解、提煉摘要等功能,能對復雜多格式文檔進行信息提煉并生成摘要;“智慧分身”應用可實現“虛擬影像,實時記錄”功能,例如在視頻會議中臨時離開時,可為用戶生成虛擬個人影像。
可以看到,聯想的AI服務有兩個特點,一是與其他大模型功能高度重合,例如“AI畫師”和“文檔總結”,目前這兩項功能在AI行業堪稱泛濫,ChatGPT、 Stable Diffusion等頭部應用,早已在技術和用戶數上遙遙領先。試想當用戶需要文生圖時,PC上稚嫩的AI能多大程度吸引用戶?
如今,聯想僅靠PC上孱弱的本地算力與行業頭部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無論是文生圖、文本總結,抑或是文生視頻,在目前行業已有更優秀方案的情況下,PC廠商下場再做類似服務,無異于重復造輪子。
二是實際作用存疑。正如“智慧分身”功能,聯想稱,該功能主要是為了應對暫時離開會議帶來的尷尬。且不說是否真的存在“暫時離開會議時的尷尬”,生成一個全新的虛擬形象難道不會更尷尬嗎?這項功能存在意義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因此,總的來說,聯想的AI服務更像是智能手機廠商的語音助手:只能解決自己有沒有的問題,但很難打造獨有的產品優勢。
那AI PC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微軟給出了不一樣的答卷。
AI PC、AI手機,殊途同歸
在聯想發布“聯想小天”一個月后,微軟也推出了其首款專為AI設計的Copilot+PC,不僅采用了全新NPU,還重新設計了Windows系統。
微軟對AI PC的理解是這樣的:
更高級的智能助手,能夠理解自然語言指令,幫助用戶完成日常任務,如設置提醒、發送郵件、搜索信息等;
智能文檔編輯工具,能夠自動糾正語法錯誤、提供寫作建議,甚至可能幫助用戶生成內容;
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幫助用戶分析數據集,并自動生成圖表和報告。
例如,Copilot不僅能聽到用戶的聲音,甚至能看到用戶的屏幕,在用戶玩游戲時可隨時給出游戲攻略。
微軟的策略,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AI成為了PC系統的一部分,而非某一項功能。
事實上,前不久蘋果在WWDC上發布的AI服務“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也采用了相似的理念,iPhone上的語音助手Siri在加入強大的AI能力后,已經化身iPhone本身,能夠通過語音控制手機的諸多操作,或是擁有更高的整機數據分析能力。
并且,兩家巨頭都非常默契地宣布將與OpenAI合作,將帶來強大的云端AI服務。微軟是OpenAI的重要投資者,與之合作不難理解,但蘋果作為封閉系統和注重隱私的代表,與OpenAI的合作則意味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微軟和蘋果之所以能跨行業“達成共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了“AI+硬件”應該揚長避短。正如前文提到的,不管是手機廠商還是PC廠商,與行業已有的頭部大模型競爭并不明智,如果需要相關服務,與頭部大模型合作顯然是更合理的選擇,例如OpenAI。
另一方面,大模型廠商雖然AI單項能力強,但他們都幾乎沒有涉足硬件。因此對PC廠商和手機廠商來說,這便是最大的機會——揚長避短,不追求AI能力最強,而是把AI與系統/設備的融合做到最好,盡可能發揮硬件潛力。
不過,對聯想來說,能做的可能就不多了。微軟和蘋果之所以能“達成共識”的另一個原因是,兩家巨頭都是系統商,能夠從系統底層融入AI,而OEM廠商顯然缺乏這樣的基礎。
好消息是,微軟的Copilot+PC也正是為聯想、惠普等OEM廠商打了個樣,包括聯想在內的主流PC廠商均宣布將推出相關AI PC,例如前不久發布的聯想ThinkBook 14 i Gen 6,內置了Copilot鍵。
在CES 2024,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曾談到AI PC的五個特征:1、更強的運算能力;2、更大的存儲空間;3、壓縮了體積但不減性能的大模型;4、完整的AI應用生態;5、安全和隱私保護。
這五項指標中,聯想AI PC能主動把控的主要在大模型能力和隱私安全兩方面,前者有微軟打樣,后者不涉及AI能力。因此嚴格來說,聯想,以及其他PC廠商都很難在AI PC上玩出什么花樣。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副總監Mohit Agrawal也表示:“AI在PC中最初采用將由微軟通過其Copilot AI在Windows系統中深度集成,并在即將到來的Windows 12中進一步推動,以及與OpenAI、Adobe等應用程序開發商合作,共同提升整體AI體驗”。
在CES 2024上,聯想表示將在今年內發布“智能終端AI OS(操作系統)”,目前正布局個人Agent、個人大模型和應用接口的開發。但聯想肯定不可能從頭研發一個新的Windows系統,所謂的“AI OS”大概會像安卓生態一樣,各家在原生系統的基礎上做定制開發,融入自己的AI服務。例如,微軟的云端AI服務可能很難在大陸地區本地運行,需要PC廠商針對性優化或替代。
從整個行業來看,AI PC最重要的動力,基本都掌握在更底層的廠商手中,例如微軟如何做系統級AI,英特爾、AMD、英偉達如何在芯片架構、底層算力上革新AI運行方式。
AI成新增長動力,但推動有限
AI爆火后,不少PC廠商也寄希望于AI拯救市場,但在早已是存量市場的PC行業,AI可能當不了“救市主”。
根據IDC數據,經過兩年的下滑,全球PC市場在今年第一季度終于實現了回暖,共計出貨量達到5980萬臺,同比增長1.5%。至此,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終于回到了2020年前的水平,與2019年第一季度的6050萬臺持平。
不過,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2023年一季度)是個人電腦歷史上的最低點——市場下降了28.7%,因此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增長態勢。
在長期增長乏力的現實下,AI成為了PC行業新的“救市主”。
IDC預計,今年將成為AIPC快速發展的第一年,2024年整體PC市場AIPC占比將達到55%,而2027年將達到85%。其中,由于輕量級IT部署及云端需求,AIPC在中小企業市場將發展最快,2024年將超過60%;消費市場受到游戲場景和學習創作等場景的帶動也將有較快的發展,2024年將達到55.4%;大型企業受到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初期部署相對較慢,但預期在2027年,AIPC在大客戶市場的占比將達到76.8%。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也預計,到2027年AI PC將占整個PC市場的3/4,2023-2027年期間將售出近5億臺AI PC,AI筆電將重振換新需求。
但AI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提升換新需求,就得看PC廠商們如何將AI功能落地,并使其具備真正的價值了。
另一方面,盡管AI PC這一細分品類會高速增長,但也難以突破PC市場的天花板。Counterpoint預計,整個PC市場將在2023-2027年期間以約3%的復合年增長率緩慢增長。
一邊是近乎停滯的市場大盤,另一邊是高速增長的細分市場,顯然沒有哪家PC廠商愿意錯過AI PC的盛筵。
對聯想等OEM廠商來說,想要吃上AI PC這塊“肥肉”,關鍵在于將AI服務盡快可用、實用化,并構建差異化優勢。這既考驗聯想們的供應鏈管理,也將檢驗其AI能力究竟是何成色。
畢竟,如果每家廠商都像系統一樣,統一采用微軟方案的話,那AI PC市場最值錢的部分,依然落不到PC廠商的口袋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