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億注資難救主?中郵人壽陷“利潤泥潭”,過度依賴投資埋下巨雷?觀點
在競爭持續加劇的人身保險市場中,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郵人壽”)依托差異化競爭優勢,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
盡管近年來公司已著手推進渠道多元化布局,嘗試降低單一渠道依賴,但從2024年數據來看,郵銀渠道保費收入貢獻率仍高達96.73%,渠道結構優化仍需持續推進。
首發|明見局
作者|張典
在競爭持續加劇的人身保險市場中,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郵人壽”)依托差異化競爭優勢,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
依托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廣泛的線下實體網點布局與渠道資源,中郵人壽近年來實現了保費規模的持續增長,在非上市人身保險公司群體中,其業務規模表現處于頭部序列。
收入增長與利潤增長不同步
從公開數據來看,中郵人壽近年業務規模保持增長態勢。2025年第二季度,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為379.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78%;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累計達1180.72億元,同比增長12.07%,業務規模擴張趨勢顯著。
需關注的是,在業務收入增長的同時,中郵人壽利潤表現尚未實現同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其凈利潤為51.7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02%。
回溯歷史數據,此類“收入增長與利潤增長不同步”的情況并非首次出現:2022年前三季度、2023年全年該公司均曾面臨類似經營局面;2024年雖因會計準則調整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但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降幅仍達43.17%,利潤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改善。
作為評估保險公司財務健康度與可持續經營能力的核心指標,償付能力水平對公司發展具有重要影響。2025年一季度末,中郵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3.9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8.92%,兩項指標雖均高于監管要求下限,但較上一季度末存在明顯下滑。
同時,盡管在今年6月公司兩大股東通過注資39.8億元補充資本,推動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回升至128.5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回升至194.59%,但橫向對比來看,其償付能力水平仍低于泰康人壽等同行業競爭對手。
償付能力指標的階段性波動,既反映出中郵人壽盈利穩定性有待加強,也對其后續業務拓展形成潛在制約。從行業監管與經營規律來看,若償付能力水平持續處于低位或進一步下滑,可能導致公司面臨業務開展限制、監管措施介入等情況,進而對其市場形象及客戶信任關系產生間接影響,需持續關注其資本補充與盈利改善措施的落地效果。
對郵銀渠道的依賴特征較為顯著
作為具有銀行系背景的人身保險公司,中郵人壽依托中國郵政集團旗下約5萬個線下營銷網點資源,為其保費收入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推動保費規模實現較快提升。
不過從渠道結構來看,公司對郵銀渠道的依賴特征較為顯著,歷史數據顯示,郵銀渠道對保費收入的貢獻率長期維持在99%以上。
盡管近年來公司已著手推進渠道多元化布局,嘗試降低單一渠道依賴,但從2024年數據來看,郵銀渠道保費收入貢獻率仍高達96.73%,渠道結構優化仍需持續推進。
渠道依賴度較高的經營模式,也為中郵人壽帶來了一系列待優化的經營問題。
其一,產品結構呈現集中化特征。受郵銀渠道客戶需求與銷售場景影響,該渠道主要側重儲蓄型、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推廣,長期保障型產品供給相對有限。
其二,營銷成本面臨較大壓力。由于對郵銀渠道的高度依賴,支付給該渠道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在公司運營成本中占比較高。2019-2023年期間,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呈現大幅增長態勢,而同期凈利潤表現未達預期,2023年甚至出現較大規模虧損。
從產品價值維度來看,中郵人壽產品價值率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也對其長期可持續增長能力產生影響。盡管2021年后公司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推動新業務價值率有所上升,但橫向對比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行業頭部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受產品內涵價值不足、銷售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等因素影響,公司曾面臨誤導性銷售相關問題,進而導致退保率處于較高水平。盡管2020年后退保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從歷史表現來看,其退保率曾長期處于人身險行業較高區間。較高的退保率不僅會增加公司的財務周轉壓力,也會提升運營風險,對穩定經營產生一定影響。
已啟動轉型探索
從業務結構來看,中郵人壽保險產品以儲蓄型、理財型為主,這一特點使得其盈利表現對投資業務的關聯度較高。2020-2024年期間,該公司投資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均保持在94%以上,投資收益對凈利潤的影響較為顯著。
2022年前三季度及2023年,受投資收益大幅下滑、準備金折現率下行等因素疊加影響,公司分別出現26.43億元、114.68億元的虧損,進一步體現了投資業務與盈利狀況的緊密關聯。
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呈現復雜多變特征,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全面落地后,產品收益對市場利率波動的敏感度顯著提升,而市場利率整體下行的趨勢,也使投資收益率面臨的下行風險有所加劇。
在此背景下,盈利與投資業務關聯度較高的經營模式為中郵人壽帶來了一定的經營挑戰。若后續無法有效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優化投資組合配置以降低風險,其盈利狀況的根本性改善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針對當前經營中的待優化環節,中郵人壽已啟動轉型探索,通過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調整產品結構等舉措,嘗試降低對郵銀渠道及儲蓄型產品的依賴。
對于中郵人壽而言,若要實現“增收不增利”困境的突破及可持續發展,需聚焦核心問題推進系統性改進,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環境,實現從規模導向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