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巨虧超175億,地平線IPO能否擺脫燒錢困境?快訊
地平線的營收高度依賴于少數大客戶,尤其是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
日前,中國證監會公布Horizon Robotics(以下簡稱地平線)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標志著地平線香港IPO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準。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IPO背后,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隱憂與困境。
地平線近年來業績的快速增長令人矚目,2021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為4.67億元、6.46億元、15.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82.7%。然而,這光鮮的營收數據背后,卻是連年累月的巨額虧損。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分別虧損20.64億元、87.2億元和67.39億元,三年合計虧損超過175億元。即便扣除非業務因素影響,經調整后的虧損凈額也高達46億元。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無疑給地平線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地平線的營收高度依賴于少數大客戶,尤其是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這種客戶集中度過高的現象,使得地平線在享受大客戶帶來的穩定收入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大客戶出現經營問題或合作關系破裂,將對地平線的業績造成重創。此外,過度依賴大客戶還可能限制地平線在業務拓展和創新能力上的發揮,影響其長期競爭力。
為了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地平線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2021年至2023年,研發開支分別為11.44億元、18.8億元和23.66億元,占當期收入的比重均超過100%。這種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雖然為地平線帶來了技術上的優勢,但也使得其盈利之路變得異常艱難。在可預見的未來,地平線仍需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也意味著其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隨著智能駕駛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這一領域。然而,由于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和市場需求同質化嚴重,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同質化產品。地平線雖然憑借其在算法、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技術優勢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的圍攻和價格戰的壓力,其市場地位也岌岌可危。
為了支撐其龐大的研發開支和業務拓展計劃,地平線不得不依賴外部融資來“補血”。然而,隨著虧損的持續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地平線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上市融資成為了地平線解決資金饑渴問題的唯一出路。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地平線能否獲得預期的IPO融資規模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融資失敗或融資額不足,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綜上所述,地平線在沖刺IPO的道路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展,但其所面臨的隱憂與困境也不容忽視。如何在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實現盈利?如何降低對大客戶的依賴并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如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同質化問題?這些都是地平線在未來發展中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