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實現歷史性盈利背后:投訴量激增觀點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BABA.US)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旗下本地生活業務首次實現盈利,其中高德地圖更是實現了歷史性盈利。這一消息對于長期虧損的高德地圖而言,似乎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在資本市場慶賀這一“盈利拐點”的同時,高德地圖深層次的挑戰依舊未解——用戶投訴高企、市場競爭白熱化、商業模式可持續性存疑,令這家國民級應用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來源丨九州鳳凰
撰文丨九裘
編輯|鄒貓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BABA.US)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旗下本地生活業務首次實現盈利,其中高德地圖更是實現了歷史性盈利。這一消息對于長期虧損的高德地圖而言,似乎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在資本市場慶賀這一“盈利拐點”的同時,高德地圖深層次的挑戰依舊未解——用戶投訴高企、市場競爭白熱化、商業模式可持續性存疑,令這家國民級應用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投訴量激增:用戶信任危機加劇,高德品牌形象受損
高德地圖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拓展伴隨著大量的用戶投訴,涉及網約車、酒店預訂、家電維修等多個板塊。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圖相關投訴已超3.3萬條,遠超同類平臺曹操出行、美團打車等。主要投訴問題包括:
順風車提現難:大量司機反映,順風車訂單的車主收益提現遭遇長時間拖延,甚至部分款項遲遲不到賬。
繞路、價格不透明:用戶舉報,高德打車的部分司機存在繞路行為,“一口價”訂單最終支付金額卻超出預期,令乘客頗感不滿。
酒店預訂退款難:部分用戶投訴,通過高德地圖預訂的酒店,在符合平臺規則的情況下仍無法取消或退款。
家電維修亂象:上海消保委曾約談高德地圖,因平臺上的家電維修商戶存在虛假報價、虛構故障、強制收費等問題,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
投訴頻發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令高德地圖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盡管高德地圖近年來試圖通過本地生活業務實現商業化轉型,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導致用戶體驗惡化,甚至被官方點名批評。
盈利模式脆弱:成本控制下的“節流式盈利”難以持續
高德地圖首次實現盈利,但這一盈利是否具備可持續性仍存疑。其商業模式主要依賴廣告+傭金,但這兩項收入均面臨瓶頸。
高德地圖的廣告業務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24年,其在線廣告收入增長12%,達到7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65%,但相比2022年的28%增速已大幅放緩。同時,廣告客戶結構呈現“低端化”趨勢:本地生活服務商廣告占比超70%,汽車、奢侈品等高凈值品牌投放量同比下降15%。用戶行為固化,多數用戶將高德作為單純的導航工具,對于本地商業廣告的轉化率偏低。
當“找路線”“查公交”成為高德的核心功能,廣告的價值便無法進一步提升。相比之下,美團、抖音依靠精準推薦與社交裂變,形成了更強的商業閉環,而高德地圖在這一點上仍然較為薄弱。
長期以來,高德地圖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高額的研發投入與市場推廣成本。作為地圖服務提供商,高德地圖每年投入超20億元用于數據更新、算法優化、用戶體驗改進,這使得其盈利空間本就有限。此外,在本地生活與網約車業務上,高德地圖采用的聚合模式雖然能降低前期投入,但也帶來了嚴重的運營難題:打車業務傭金模式受限:高德作為聚合平臺,對司機的管理能力不足,且其抽傭模式在多個城市面臨監管壓力,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百度的“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業務逐步蠶食市場份額,美團、滴滴等企業在補貼與價格戰上也更具優勢。
目前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成本控制實現的,屬于“節流式盈利”,而非業務本身的高增長。一旦廣告增速繼續放緩、傭金模式受限,高德地圖的盈利將難以維持。
本地生活業務受限:美團、抖音雙重圍剿,高德難以突圍
高德地圖希望通過本地生活業務開辟新的增長曲線,然而在該領域美團、抖音等強敵已形成穩固壁壘。
美團:依靠多年深耕本地生活,已在外賣、到店、到家服務等領域形成閉環,并且擁有更強的運力調度能力,高德難以撼動其核心地位。
抖音:憑借短視頻與直播帶貨的強大優勢,快速在本地生活市場搶占份額,并且通過內容生態激活消費潛力,而高德地圖在內容方面的運營能力較弱。
相比之下,高德的本地生活業務仍缺乏足夠的用戶心智,多數用戶仍然只將其視作導航工具,而非生活服務平臺。這意味著,即使高德提供酒店預訂、餐飲推薦等服務,其轉化率仍然遠低于美團、抖音等對手。
自動駕駛業務受阻,高精地圖業務面臨盈利難題
面對未來出行的技術變革,高德地圖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并不順利。
高精地圖業務盈利難:高德地圖每公里高精地圖的采集成本高達1000元,每季度更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2024年地圖數據業務毛利率下降至22%,盈利能力不斷減弱。
政策限制:2024年《地理信息安全法》實施后,高德的車道級導航被迫關閉境外服務,導致其與寶馬、奔馳的合作受阻。
行業技術趨勢變化: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正在減少對高精地圖的依賴,百度地圖的AI自動化道路檢測技術成本僅為高德的1/5,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在自動駕駛的未來戰場,高德地圖面臨的不僅僅是百度地圖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整個行業技術路線的變化。如果智能感知系統逐步取代高精地圖,高德的核心優勢可能會被削弱,使其在智能交通市場的地位更加尷尬。
盡管高德地圖實現了歷史性盈利,但其背后的結構性問題仍未解決。高德地圖要想真正擺脫虧損宿命,必須在用戶體驗、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方面做出更大的突破,否則其短暫的盈利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