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維修IPO:用戶和工程師兩頭收割、超4成營收用于營銷 亂收費、小病大修問題或仍較嚴重快訊
近日,啄木鳥維修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啄木鳥維修”)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主板IPO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中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cici
近日,啄木鳥維修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啄木鳥維修”)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主板IPO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中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此次沖擊港交所IPO,啄木鳥維修擬將募資投向招募賦能工程師、多元化服務品類及擴大服務覆蓋區域、升級數字化平臺、提升公司的品牌曝光度與知名度等。但同時,公司在生產經營中,或仍面臨著以下諸多問題:
(1)輕資產模式下公司毛利率高達80%,用戶、工程師兩頭收割。啄木鳥維修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平臺工程師并非公司雇員、調度雇員或分包商。平臺撮合工程師和用戶之間的交易,并從中抽成。據有關工程師透露,啄木鳥維修平臺抽成比例超50%,為此不得不通過維修費用加價的方式實現分成后獲利。
(2)4-5成收入用于營銷,其中,絕大部分營銷開支用于流量獲取、廣告及品牌宣傳。
(3)小紅書、微博、黑貓投訴平臺尚存大量用戶投訴,招股書中好評率或“摻水分”。控訴內容主要包括維修人員專業度參差不齊,態度不好;修理存在收費高、維修費不透明、“小病大修”等問題;維修售后問題未能即使有效解決等。
輕資產模式下用戶、工程師兩頭“收割” 毛利率超80%、2022全年凈利率卻僅1.04%
啄木鳥維修平臺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庭維修平臺,為各種家庭維修需求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平臺提供的服務覆蓋300個主要家電和家居設施類別。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收入分別為4.01億元、5.95億元及7.35億元,年/期內利潤及全面收益總額分別為0.33億元、0.06億元及1.02億元。從經營業績來看,公司營收增勢較好,但利潤表現略顯波動。
具體至細分業務,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平臺服務、銷售產品及向企業客戶提供維修服務。公司通過在啄木鳥維修平臺上為可完成家庭維修服務訂單的合作工程師進行匹配,提供平臺服務;通過向合作工程師銷售零配件及材料以及向用戶銷售新家電獲得收入;同時,為企業客戶(包括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提供維修服務。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平臺服務實現收入6.65億元,占比90.4%;產品銷售實現收入0.67億元,占比9.1%;企業維修業務實現收入0.03億元,占比0.5%。由此可見,平臺服務仍為公司最為核心的業務。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從經營模式角度看,啄木鳥維修平臺采取的是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撮合合作工程師和用戶之間的交易。平臺工程師并非公司雇員、調度雇員或分包商,而是平臺與工程師訂立標準協議,與工程師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向合作工程師提供家庭維修服務需求。
通過平臺吸引用戶下單,再由免費的人力成本(工程師)維修后抽成,在此輕資產模式下,公司經營成本較低,銷售毛利率極高,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為80.5%、81.4%及84.8%。然而,公司的凈利率卻沒有毛利率那般“好看”,同期公司的凈利率分別為8.31%、1.04%及13.86%。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公司毛利率與凈利率之間巨大的差異,或在于公司較高的期間費用率,特別公司的巨額營銷開支。
4-5成營收用于營銷 維修亂收費、小病大修問題或仍較嚴重
很多小區的廣告顯示屏上頻繁出現啄木鳥維修家庭維修的廣告,廣告上寫著“正規家庭維修,就找啄木鳥維修”,其廣告位于社區的主要出入口(如居民樓電梯間、居民社區活動廣場宣傳欄中),居民每次出行都可接收到廣告信息,覆蓋面廣,廣告信息傳達率高。
(資料來源:網絡)
隨處可見的廣告背后,啄木鳥維修每年約需花費4-5成營收用于營銷。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77.6百萬元、290.9百萬元及317.9百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4.3%、48.9%及43.2%。其中,絕大部分營銷開支用于流量獲取、廣告及品牌宣傳。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除此之外,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均為廣告商,采購的產品/服務也是廣告及品牌服務、流量獲取及互聯網平臺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短期內,大量營銷投入確實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于平臺產品的認知度,擴大用戶及工程師基數從而提高平臺交易額。但長久來看,靠營銷吸引來的用戶,又能否靠維修的專業度等留下?
在小紅書、微博及黑貓投訴等平臺上,我們發現了大量有關啄木鳥維修的控訴,控訴內容主要圍繞著以下幾點:(1)維修人員專業度參差不齊,態度不好;(2)修理存在收費高、維修費不透明、小病大修等問題;(3)維修售后問題未能即使有效解決等。
其中,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包含“啄木鳥維修”搜索詞的投訴高達3153條,投訴內容主要包含收費過高甚至欺詐套路消費者疑存在“小病大修”問題、維修人員專業度差態度惡劣等。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
過度維修、收費亂象背后,或還是平臺較高的維修服務抽成比例和非標準化服務特性。對此,我們向一位曾入駐過啄木鳥維修平臺的維修師傅了解到平臺的抽成規則及加價維修的原因,賈師傅告訴我們:“一個單子師傅拿40%,平臺提60%,消費者正常修理家電如果需要100的費用,那么師傅就會加價到250,這樣師傅的收入還能保證100,而那150的平臺抽成則還是消費者買單。”
除此之外,維修服務本就是非標準化服務,難以統一定價管理,這樣也就給了維修工程師很大的定價自主權,在這種情況下,若平臺監管再不到位,維修服務“小病大修”“坐地起天價”的痛點便難以解決,進而也會影響到品牌聲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