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玉一語成讖,銷量乏力、庫存存疑的iCAR還有多少機會?快訊
可在幾個子品牌的表現上,缺乏市場爆發力的星途早業界并不太看好,而被給予厚望的iCAR,同樣表現得乏善可陳,6月銷量5907輛。
一眨眼,2024年到了7月,不少品牌交出了“半期考”成績,目前已知突破百萬的中國品牌分別是:160萬的比亞迪、112萬的長安中國品牌,以及110萬的奇瑞集團。可以說數據上,奇瑞確實夠得上“國產頭部”的位格。
可在幾個子品牌的表現上,缺乏市場爆發力的星途早業界并不太看好,而被給予厚望的iCAR,同樣表現得乏善可陳,6月銷量5907輛。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定位不明確的“跟風品牌”,真的會對品牌發展,帶來實質性的發展嗎?
不具備爆款能力,更陷入庫存疑云?
在品牌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潛規則,如果三個月市場表現沒能有明顯起色,那這個品牌的處境就很難被看好,簡單來說——不具備爆款潛質。很不幸,這個被奇瑞汽車給予厚望,“將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000億元用于技術創新”的iCAR,遇到的便是這樣的情況。
數據顯示,iCAR從三月份正式進入市場競爭開始,在售車型也僅有iCAR 03一款,這也是其難以破局的原因之一。因此整體銷量走勢就呈現出仰臥起坐的狀態,并不穩定,5月份環比下滑16.09%,6月份又到5900出頭。
今年上半年,iCAR累計銷量只有25586,處于行業的下游。只是這個數據同樣落差,如果按照零售銷量來計算,今年前6個月iCAR的累計銷量只有19563輛,這接近6000的差值,有庫存的嫌疑。
而事實上,iCAR的真實銷量情況,也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
如下圖所示,5月份iCAR 03的零售銷量為4145輛,終端銷量4286輛,整體還算接近,但批發銷量達到7366輛。無獨有偶,4月份iCAR 03批發量達到6844,零售銷量4940輛,終端銷量4402輛。3月份零售銷量和終端銷量分別為3602和3585輛,批發銷量為5487輛。
從整體數據上看,iCAR 03的批發銷量都遠遠高過終端銷量和零售銷量,3月份和4月份都在2000輛左右,到了5月份,差值超過3000。這意味著,iCAR經銷商或承受著相當程度的庫存壓力,此情此景對于一個根基不穩的品牌而言,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面對這樣的境遇,最尷尬的應該是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iCAR 03并沒有像其預測的那樣,在4月份突破8000輛,哪怕批發量也都沒能達到這個數值。照此勢頭,章紅玉奢想的“03與03T雙車沖擊月銷1.5萬-2萬”或將破產,到2026年實現年銷百萬,或也將是天方夜譚。
而iCAR會出師不利,過高的定價是一方面,但根本問題之一,是尷尬的品牌定位。
不隨大流被市場忽視,iCAR又該如何前行?
對于iCAR該如何發展,章紅玉在今年3月份的采訪時強調:奇瑞并不希望僅僅跟隨市場的步伐,而是希望從市場和用戶需求出發,打造出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走差異化方向的iCAR 將進一步豐富奇瑞新能源的產品矩陣。
說實話,這個愿景是好的,將用戶群體鎖定在年輕人身上同樣是正確答案,把競爭空間定在10萬-20萬之間的中低端市場也還算得當。只是iCAR的“入局方式”令人費解——以新能源輕越野開局。對此,當時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會限制iCAR品牌發展。
眾所周知,10萬-20萬級SUV市場的競爭主旋律是剛需,拼的是性價比和價值感受,“大玩具”定位的純電輕越野很難成為消費者的首要考慮對象。在該大眾價值體系下,iCAR 03不僅很難打動年輕人,空間小、續航不突出、定價偏高、性價比不足的問題也會被放大。
而且純電輕越野行動半徑、可靠性不如混動輕越野的事實,iCAR想要打破這個桎梏顯然不可能。可以說章紅玉可算是一語成讖,不希望跟隨市場腳步、差異化都做到了,可現實卻是被市場所忽視。
而最要命的是,iCAR銷售體系布局也遠低于預期。
還記得在2023年11月,iCAR高層很自信的提出“年底開300家iCAR Space、到2024年達到400家”的愿景。但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3月份發布的一篇文章中顯示:iCAR Space只有200多家,擴展速度遠低于預期,整體線下銷售網絡依賴于奇瑞新能源體系。
這樣的現狀,或將讓iCAR陷入惡性循環。市場表現難有起色,iCAR獨立的線下銷售渠道便難以鋪展開來,品牌形象也會被漸漸掩蓋。
從當下的市場反饋上看,iCAR有些陷入進退維谷的狀態,從小眾細分表現品牌的差異化發展,便難以扎根于大眾價值感中,住定其難有作為。而如今新能源輕越野的風頭也逐漸淡下去,留給iCAR的空間和機遇也越來越少,或許決策層真該重新思考這個品牌到底該怎么走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