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快訊
根據輔導進程安排,企查查將于2024年5月完成輔導驗收。
近日,據中國證監會網站信息披露,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企查查”)上市輔導備案獲江蘇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根據輔導進程安排,企查查將于2024年5月完成輔導驗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這是繼啟信寶母公司合合信息沖刺科創板后,國內又一家頭部商業查詢巨頭沖擊資本市場。
不過,作為商業查詢平臺,行業同質化嚴重、數據披露有誤等問題,也為企查查的IPO之路帶來了諸多挑戰。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一)
無心插柳的創業故事
企查查創始人為陳德強,浙江溫州人。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辦企查查是一個無心插柳的故事。
2014年,陳德強與另外兩位合伙人楊京、施陽因為都喜歡運動,他們決定做一個體育場館租賃項目,主要提供租場地服務。
但他們當時找了一圈,發現很多時候找到的場館“老板”只不過是中間人,如何找到真正的老板,成為了他們的一大需求。
恰逢當時國內江蘇、上海等地開放了工商信息,于是陳德強等人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查詢工具,在上面輸入場館的名字,就能查詢到工商信息。
原本這個公眾號是項目的配套服務,但陳德強卻發現身邊做生意的朋友都很喜歡用,他們想通過這個平臺查一查公司的“底細”。
緊接著全國工商登記制度進行改革,工商系統數據都接入了當時的工商總局。于是陳德強這個無心插柳的生意越做越大,僅僅三個月,用戶就從200增長到7萬。陳德強也表示,這是出乎意料的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企查查已擁有覆蓋全球近5.5億家企業的企信數據庫,用戶數超4億,累計查詢量超10萬億次,匯集國內80個產業鏈、8000個行業、6000個細分領域的商業信息。
概括起來,企查查的商業模式,主要通過技術爬取公開數據,再將數據進行整合,服務于企業客戶(ToB)和一般用戶(ToC)。
據國際在線報道,企查查的盈利模式為:to C的大部分服務基本免費,更深的服務是定制會員,用戶需要購買會員資格或充值、付費后才能使用特定服務;盈利點多數在B端,通過給專業機構提供服務,從而收取服務費。
從融資歷程來看,目前企查查已獲8輪融資。
2015年,企查查獲得第一筆投資,來自險峰投資的220萬元。2019年,企查查獲得萬得投資、興富資本數億元C輪融資,C輪戰略融資完成后,企查查估值超30億元。
2020年,企查查獲國方創新、元禾辰坤、興富資本的D輪融資;2023年10月,獲得中信證券的D+輪融資,最新估值未透露。
(二)
行業同質化嚴重
從行業來看,目前國內的商業查詢板塊,其頭部聚集效應已十分明顯。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企查查、天眼查分別以42.32%、38.63%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企業信用大數據應用市場第一、二名,其他“查查”公司合計占有不到20%的市場份額,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此同時,商業查詢領域整體從產品到服務,同質化都十分嚴重。
以企查查和天眼查這兩家企業為例,兩個平臺在主界面、內容布局等相似度都非常高,企查查搜索框上方顯示“查企業、查風險、查招標”,天眼查則顯示“查公司、查老板、查關系”。
在會員付費方面,企查查VIP會員一年收費388元,SVIP會員一年收費1800元;天眼查個人年度會員收費360元,SVIP會員一年收費1800元。兩家企業的收費水平也基本一致。
來源:企查查官網
服務內容過于同質化,讓企查查的產品體驗感可能會缺少競爭優勢,因為對于大多消費者來說,購買哪一家的服務似乎都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和天眼查這兩家企業,還曾因“三查”廣告語等事件,發生過一些糾紛。
2019年7月,因認為企查查在經營中使用其擁有在先權益的“查公司,查老板,查關系”廣告語及類似用語,天眼查將企查查訴至法院。
2020年4月8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企查查作出禁令,要求其在任何場合不能再使用天眼查的“三查”廣告語及容易引起混淆、誤認的類似用語。
同年6月29日,企查查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起訴天眼查不正當競爭的公告”,稱已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天眼查涉嫌“不正當競爭”提起民事訴訟,并索賠500萬元。
當日晚間,天眼查發布《致友商 “企查查”的一些建議》進行回應,直言“不要賊喊捉賊,已準備反訴。”
總的來說,商業查詢這門生意,各家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公開數據,產品難以形成本質的區別,導致整個賽道同質化競爭嚴重,最終導致各家“爭斗”不停。
如何找到自身的競爭優勢,這是計劃沖擊IPO的企查查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三)
數據“烏龍”成隱患
此外,企查查作為一個大數據平臺,因數據披露有誤導致的“烏龍”事件,也成為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
事實上,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和黑貓投訴平臺上,涉及企查查訴訟和投訴相關事件多起,受到影響的包括個人、中小企業,以及大型企業。
以螞蟻金服為例,2019年5月5日,企查查向用戶推送了“螞蟻微貸公司新增清算組成員應君”的信息,并將該信息的風險級別列為“警示信息”,引發較多關注。
隨即螞蟻金服緊急做出澄清,表示消息不實,螞蟻微貸自成立以來,一直正常經營,經營狀況良好。
而上述清算信息其實是2015年的歷史信息,2016年初,螞蟻金服已向工商部門提交終止清算,繼續正常經營。此次“烏龍”事件也讓企查查與螞蟻金服對簿公堂。
用戶方面,這類“烏龍”事件同樣并不少見。
比如2021年10月1日,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企查查平臺中湖南唐筑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的法人顯示是我的名字,且與我其他企業做了關聯。事實上我與這家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我目前正在談投資……導致我與合伙人之間產生了間隙,最終導致沒有談成功。”
同年10月15日,企查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回復稱:“信息已取消關聯,非常抱歉。”
來源:黑貓投訴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能看到一些用戶投訴企查查,理由為“手機號碼錯誤”“姓名錯誤”等等。由此可見,企查查作為一個大數據平臺,頻頻出現數據準確性方面的問題,或將對企業帶來較大的信任危機。
來源:黑貓投訴
對于企查查來說,如何減少和控制錯誤信息,成為了企業的當務之急。因為錯誤或不實信息,將直接損害企查查的企業形象,同時也可能帶來經營風險與法律風險。
小結
作為國內第一家商業查詢平臺,企查查發展近十年,如今離資本市場又進一步;但如何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上講自己的故事,以及如何保障自身數據的準確性,成為了企查查的一大考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