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加價搶票,這個五一攜程又要賺麻了快訊
攜程從一個出游平臺,在攜程等平臺買的票,攜程平臺顯示的。
五一,你搶到票了嗎?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又是一個“史上最繁忙”的假期。高鐵票、機票、酒店、景區門票全部處于“售罄”狀態。
據攜程剛剛發布的《2024“五一”旅游趨勢洞察報告》顯示,“五一”中長線旅游成為主角,國內長途游訂單占比達到56%;尤其是縣域市場,酒店預訂訂單同比增長68%、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51%。
在2023年賺得盆滿缽滿的攜程,再次過上了“肉送到嘴邊”的日子。
只是,買票的費用卻越來越高了。
攜程“贏麻了”
現在的攜程,已經不是當年的攜程旅游網,而是“鈕祜祿·攜程”。
今年年初,攜程公布了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攜程總營收為445億元,同比增長122%;凈利潤為100億元,同比增長614%。
可以說,這是一份滿分成績單。在財報公布當天,攜程港股、美股的股價漲幅都超過7%。
攜程的爆發一大半原因是大環境導致。
在2023年,“報復性出游”是全年熱搜關鍵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出游人次達48.91億,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億,同比增長93.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9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87萬億元,同比增長達140.3%。
在旅游業整體復蘇的時代,攜程、同程、飛豬、美團等OTA大賺特賺也是情理之中。
財報之中,交通票務業務是攜程在2023年營收的“主力軍”,斬獲184億元收入,占營收比重四成。而交通票務收益,就是攜程提供的“搶票服務”。

攜程2023年財報
據了解,攜程將“搶票服務”分為兩個套餐,分別是“攜程全能搶票”和“專人搶票通道”。
其中專人搶票服務,按照“搶票速度”階梯式收費,分為“低速、快速、高速、極速、光速、VIP”六個檔位,每個檔位需要增加10元的費用進行升級,升級到頂級VIP則需要加60元。
另一個“攜程全能搶票”套餐,則是一次性收費,價格根據路程增加而增加。鋅財經實測從“杭州——淄博”的套餐,需要加價38元;從“杭州——廣州”則需要加價48元。
想要在攜程買票,被加上一筆錢是少不了的,少則10元,多則60元。可這種“搶票”“加速包”的收費形式,實際上和賣演唱會門票的黃牛沒什么區別,加速為虛,代搶為實。


來源:攜程App
央廣網多次報道,無論使用第三方平臺的加速包,還是12306候補,都要通過12306鐵路后臺,加速包沒有用,如果后臺識別到提速軟件多次侵入網站,可能還會對該訂單造成卡頓;2023年,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就已經明確表示,任何用戶沒有優先購票權,在第三方平臺購買的加速包,都無法實現優先購票。
也就是說,在攜程等平臺買的票,也得在12306排隊等待放票。
實際上,攜程平臺顯示的“加速等級”,根本不是真實的搶票速度,而是平臺給所有購買搶票服務的用戶打的標簽,方便攜程管理。
多付款的用戶,標簽序列就靠前,攜程有限分配人力和算力搶票。
付款少的用戶,就只能看運氣,和12306上候補并沒有什么區別。
負面報道不斷
在購買搶票服務上,攜程都會標明“100%搶票成功”“不成功就退款”。
然而當買不到票的時候,攜程就會不停推送給消費者“有票方案”,鼓勵消費者多購買幾站車程,或者在兩個城市三個城市換乘的方案,已達到搶票成功的假象。
用消費者多付的車程費、搶票的服務費,成就攜程“100%搶票成功”的假象,也成就了攜程184億元的交通票務收益。
在“有票方案”的邏輯下,消費者很容易多出手續費,陜西廣播電臺就報道過王女士在過年期間,通過攜程加速包提供的8種中轉方案,一次性購買了8張車票。
車票一旦生成,想要退票,還需要承擔一筆不小的退票手續費。
王女士表示,需要退掉6張車票,多加的費用,退票的手續費,都夠她再買兩張票了。
而關于退票則是要通過12306處理,但是如果在第三方平臺搶票,12306便核對不了相關信息,只能咨詢購買平臺。
最終在攜程和12306多方拉扯下,王女士只能自咽苦果,自己承擔了手續費和退票費。
像王女士一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還有更復雜的案例就是攜程在提供有票方案時,經常會出現在兩個城市或三個城市換乘的聯程票,比如說你要從上海到北京,需要買兩次票,前半程票是上海——石家莊,后半程票是石家莊——北京。
新黃河報道,攜程提供出行聯程票,在前半程車票還沒有成功搶到的前提下,已經先行出票了后半程的車票。最終,只有后半程票無法構成出行條件。在退票時,還需要扣除20%手續費。
對于買聯程動車票僅買到半程,退票需扣20%手續費的烏龍事件,攜程表示,手續費由鐵路部門扣除,并非平臺;在用戶搶票前系統已提示相關風險。
言外之意,就是沒買到全程聯程票的原因,是用戶需要承擔的風險,而不是攜程的系統設置問題。
因為中轉方案失敗,造成的損失并不是個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攜程出行服務累積投訴量高達66804件,除去酒旅服務之外,關于票務的投訴大多涉及到手續費、不退全款、大數據殺熟、差價問題。
近些年,“進淄趕烤”“爾濱看雪”“天水麻辣燙”引發了全網旅游熱潮,但在這股浪潮下,火車票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買,也成了每個旅游特種兵最大的痛。
搶!搶!搶票!
攜程從一個出游平臺,逐漸變成搶票平臺,并不是它的本意,或者說,搶票這件事壓根不是它帶起的風頭,而是一款名叫“智行火車票”帶火的。
最早的搶票軟件,是免費的。
很多互聯網巨頭僅僅將其視為“節點性”的大流量入口,用來增加軟件打開率,或者吸引廣告主的加入,以廣告的形式完成流量變現。
當時用戶使用最多的搶票軟件,是360發布的一款插件“360搶票王”,提供火車票預約功能,提前通過360瀏覽器、360手機助手、360手機衛士等平臺,設置好預約購買火車票的時間,系統會提前發出提醒,不斷刷新余票并一鍵搶票。
借助360搶票王,360瀏覽器一度新增3000多萬用戶,打敗谷歌擠進瀏覽器排行榜第四。
到了2015年,蒜芽科技推出“智行火車票”App,讓搶票業務從免費走向了收費,開始了售賣加速包的“潮流”。
加速包、上車補票、中轉換乘方案這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玩法,就是被當時的智行火車票開啟。甚至還推出了雙通道搶票,為家鄉搖一搖,秒殺神券,抽獎贏免單的新營銷玩法,堪稱“搶票界的拼多多”。
靠著搶票狂歡的營銷,智行火車票成為僅此12306之外,流量最大的火車票購買平臺,用戶累計超過了1億。
智行火車票的出色表現,吸引了攜程的關注,于是以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智行火車票背后的母公司蒜芽科技。
自此之后,搶票這門“小生意”,逐漸從節點性流量入口,變成一家互聯網大廠的核心業務。
有媒體統計,目前有將近50多個平臺有搶票加速的服務,除了攜程、飛豬、美團、去哪兒等在線旅游平臺,還有專門訂票的智行火車票、高鐵助手,以及瀏覽器如360、獵豹等等。
對于背后的資本來說,錢越賺越多了。
對于消費者來說,票也越來越難買了。(孫鵬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