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潮流電商到放貸平臺:得物APP消費金融業務引發大學生貸款風波與監管質疑觀點
在年輕消費群體中頗具人氣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Dewu),正在被一場關于“貸款”的輿論風暴推向聚光燈中央。自2023年以8億元收購持牌小貸公司、開啟自營金融業務以來,得物逐漸完成從潮流電商向金融科技平臺的轉型。但這場轉型的背后,卻是一連串令人警惕的監管紅線觸碰和信貸倫理困境。
在年輕消費群體中頗具人氣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Dewu),正在被一場關于“貸款”的輿論風暴推向聚光燈中央。自2023年以8億元收購持牌小貸公司、開啟自營金融業務以來,得物逐漸完成從潮流電商向金融科技平臺的轉型。但這場轉型的背后,卻是一連串令人警惕的監管紅線觸碰和信貸倫理困境。
四年布局終獲金融“正名”,卻被大學生貸款爭議反噬
得物APP近年來迅速擴張金融業務。2020年推出“佳物分期”試水助貸,2023年更進一步,以收購方式拿下“瀚華小貸”更名為“佳物小貸”,獲得網絡小貸牌照,實現自營貸款產品落地。至此,得物已具備面向C端發放貸款的正規金融資質。
然而,“正名”之后爭議隨之而來。平臺被曝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涉嫌違反2021年銀保監會等五部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小貸公司不得向大學生提供互聯網消費信貸服務。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關于“得物·借錢”“佳物小貸”及相關催收問題的投訴已超過370起。其中不乏關于暴力催收、信息泄露、未成年人授信、惡意誘導借貸等嚴重問題。大學生用戶、小微借款人等弱勢金融消費者,正成為這場輿論風波的核心群體。
金融副業野蠻生長:從“分期購”到“借錢”,得物金融體系迅速擴張
目前,得物金融產品主要分為兩類: 一是“分期購”,為用戶提供在平臺消費時的分期付款服務,額度最高可達5萬元,主要由得物與360數科、浦發銀行、無錫錫商銀行、重慶富民銀行等機構聯合運營;二是“得物·借錢”,為用戶提供最高20萬元的現金貸款服務,年利率范圍7.2%-24%,放款方包括上海華瑞銀行、寧波銀行、百信銀行等。
盡管得物在APP頁面做出“年滿20歲、有穩定收入”說明,但多位投訴用戶表示,提交資料后系統可自動審核放款,無人工核查是否在校、是否有還款能力。更有大學生用戶反映,自己在未提供在校生證明的前提下就獲得了近萬元貸款額度,陷入還款泥潭。
有用戶控訴,“提前還款時無法獲取驗證碼、解綁手機號后收不到還款通知、客服態度惡劣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增加了借款人逾期風險。
高薪引金融老將,激進風控策略或成“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得物在啟動自營金融業務后大力招攬金融人才,高薪聘請的文嘉備受爭議。據業內人士透露,其曾主導數禾科技旗下“還唄”產品的36%高利率運營策略,并在監管紅線邊緣游走,使“還唄”凈利潤一度超越行業龍頭樂信。
此次加盟得物后,其風控、定價、貸后策略被質疑有“超利率、重催收”傾向。若延續激進路線,不僅用戶風險加劇,也可能將得物整體品牌推向合規灰色地帶。
暴力催收、信息外泄:誰來保護用戶權益?
用戶“機靈喵”在黑貓投訴平臺舉報稱,因失業導致還款困難,遭遇佳物小貸暴力催收、信息外泄至親屬通訊錄。另一位用戶控訴稱,“逾期一天就被催收人員電話轟炸親屬,甚至出現恐嚇語言。”
盡管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6條,未經授權不得處理或轉交個人信息,違規者面臨百萬級罰款風險,但目前得物及其金融子公司尚未對大規模投訴作出正面回應,缺乏有效的申訴機制和客戶協商通道。
監管呼喚到位:金融業務邊界亟待厘清
得物從潮流電商跨界至金融科技,本質是平臺生態變現的擴張邏輯。其通過分期支付、現金貸撬動交易與用戶粘性,試圖復刻京東白條、花唄等消費信貸模式。
然而,作為非傳統金融出身的科技平臺,其金融風控、合規能力明顯滯后,尤其是在用戶識別、利率設定、催收規范等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
在“大學生貸款”“超高年化率”“暴力催收”等輿情爆發之下,監管機構應盡快對電商平臺涉足消費金融的邊界與責任予以明確:一是是否建立了合理的貸款人資質審核機制? 二是利率定價是否違反24%年化紅線?三是催收是否存在第三方外包亂象?四是是否存在侵犯用戶信息與合法權益的情況?
潮流電商“變形”成金融平臺,是創新還是偏航?
2024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迎來政策紅利與技術革新雙重驅動。得物APP以潮流之名切入消費信貸,雖有助于平臺營收多元化,但“技術包裹下的誘導信貸”,正在模糊用戶與平臺間的信任邊界。
消費自由并非信貸自由的擋箭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應以犧牲用戶權益為代價。得物能否在科技金融的浪潮中穩住航向,不只是一次資本考驗,更是一場價值與責任的檢驗。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