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炮轟比亞迪 中國插混大決戰正式打響快訊
作為比亞迪填補秦 PLUS與漢系列之間市場空白的轎車雙旗艦,秦L DM-i、海豹06 DM-i主攻A+級新能源轎車市場。
插混之戰,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2024年5月28日,比亞迪秦L DM-i、海豹06 DM-i正式上市發布,新車共推出5款車型,定價區間9.98萬-13.98萬元。作為比亞迪填補秦 PLUS與漢系列之間市場空白的轎車雙旗艦,秦L DM-i、海豹06 DM-i主攻A+級新能源轎車市場。
除了市場“容錯”的創新,兩款車型更讓人關注的是比亞迪第五代DM-i技術的上車。從2008年比亞迪推出第一代DM-i技術,比亞迪插混技術至此已經實現了4次迭代,在安全性、動力性、節油性、智能化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補全”。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現場直言:“中國品牌在全球插混市場的占比已經超過70%,毫不夸張地說全球的插混已經進入中國時刻。”
伴隨著比亞迪16年在DM-i技術路線上持續探索,讓插混成為了當前新能源技術路線的主流。但在發布會后,比亞迪最新發布的第五代DM-i技術并沒有得到同行的“一致認可”——外界并不質疑比亞迪在過往的16年對插混路線的貢獻,但并不認可比亞迪第五代DM-i在下一代的插混競爭中的“遙遙領先”。
這其中,吉利率先出頭,表達不服。
吉利不認可比亞迪的“全球第一”
5月29日,比亞迪第五代DM-i技術發布的第二天,吉利汽車集團官方轉發了吉利汽車集團品牌用戶溝通中心總經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徐東衛的微博。
博文中展示了中汽中心認證的發動機熱效率認證證書,吉利雷神電混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達46.1%,超越了比亞迪第五代DM-i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46.06%;而在5月28日,比亞迪官方宣布,第五代DM-i搭載的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全球第一。
吉利汽車集團與徐東衛同時強調:“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
這種明顯的叫板行為,并沒有讓比亞迪慌亂。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微博對此迅速回應,著重強調“量產”。同時,比亞迪也公布了由中汽中心發布的發動機熱效率認證證書,該證書中,比亞迪相關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6.5%。
李云飛同時明確表態:“像這種非量產的,更高熱效率的,我們還有大把,不說而已。”
圍繞最高熱效率的“口水仗”中,率先表達不滿的吉利并沒有得到“甜頭”。但坊間對比亞迪第五代DM-i的質疑聲并沒有停止。
5月28日的發布會上,比亞迪第五代DM-i宣稱綜合續航里程達到2100KM,百公里油耗2.9L,簡稱“雙2時代”。
5月30日,關于比亞迪第五代DM-i采用NEDC作為續航標準的質疑聲再次發酵,該標準不同于2021年后適用的WLTC標準,確實存在更多的“水分”(比亞迪秦L DM-i虧電狀態的百公里油耗官方數據分別為WLTC工況的3.98L與NEDC工況的3.08L,兩者相差0.9L,對應的綜合續航數據也有一定的差距)。
為了“自證清白”,比亞迪在6月6日將開啟萬車續航里程和油耗公測,給公眾一個更明晰的答案。
能明顯看到,第五代DM-i技術的發布,并不像以往比亞迪發布換代DM-i時那般順利,輿論時刻都在盯著比亞迪最新技術可能存在的“漏洞”。這也一定程度表明,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內,大部分車企都在盯著插混這塊“肥肉”。
插混的“諸神之戰”
2023年,國內插混市場累計銷量達280.4萬輛,雖然體量比不上純電汽車(668.5萬輛),但插混市場的增速達到了84.7%,達純電市場增速的近3.5倍。
不僅是國內,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市場都在逐漸向插混傾斜。
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284.2萬輛,同比增長了16.9%;其中,純電車型的銷量為180萬輛,仍占據市場的“大半江山”,但同比增速只有4.2%,而插混車型的銷量雖然依然不如純電車型(104.1萬輛),但同比增長了48.3%,是純電車型同比增速的11.5倍。
從銷量比例看,2023年,純電和插混車型的銷量比例是2.4:1,到2024年一季度,這一比例已經只有1.7:1。推動2024年新能源上量的核心力量,正逐漸轉變成插混。對于在2024年開啟關鍵轉型的傳統車企而言,這樣的機遇,必須抓住。
自2024年以來,奇瑞依靠風云A8的推出,早已率先打響插混競逐戰。在比亞迪被質疑使用NEDC標準的博文下,經常能看到有網友評論,奇瑞風云早就做到了“雙2時代”,為什么沒人提?
今年4月,奇瑞風云A8推出遠航版,官方此后推出了風云A8雙2挑戰賽,成為國內第一個實測進入超2000km續航和百公里油耗2字開頭的車型和品牌(乘員艙滿座狀態)。
5月東風乘用車發布的全新風神新能源車型風神L7,實測穿越無人區,全程續航已經超越了2100KM;在3月東風馬赫動力的發布會上,相關技術人員宣布,東風馬赫電混的混動發動機熱效率已經超過45%,東風的儲備技術已實現熱效率突破47%,預計2026年將突破48%,并且,熱效率突破50%的新技術預研也已開始。
也是5月,上汽旗下榮威品牌發布全新“DMH”超級混動技術,搭載DMH插混技術的首款車型,上汽榮威D7 DMH在一次官方實測中,完成1962km超長續航、百公里平均油耗只有2.8L。
除了三家2024年的“新入局者”,吉利雷神電混和長城旗下檸檬混動DHT和2023年發布的Hi4,都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相比于比亞迪2008年推出第一代DM-i時的“獨樹一幟”,當前中國插混的局面已經是“百家爭鳴”。
每家車企也都知道,下一代插混的競爭,在技術領域的核心方向就是“雙2”競爭。
這也是為何比亞迪第五代DM-i保受爭議的源頭——比亞迪在插混第一的位置坐了16年,也在16年內推動了中國插混的發展;但之后,比亞迪要再坐穩這把交椅,必須要和國內友商“鏖戰廝殺”。
自主第一與盈利的競逐戰
同時,插混之戰不止決定了車企在新能源轉型領域的成功與否,也決定了自主品牌的“位次戰”,這既指向自主第一的爭奪,也指向盈利水平的高低。
小米汽車發布后,雷軍頻繁提及的一句話,就是當前國內只做純電的,沒有一家是盈利的。魏建軍在4月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其認為當前盈利的汽車企業都有一個相似點,就是都有發動機。
發動機和盈利關聯的答案,對傳統車企而言(不包括理想和問界),似乎就是插混。2024年以來,比亞迪每月的插混銷量都要高于純電車型的銷量,這是其產品銷量矩陣最不同于2021年—2023年的態勢。
同時伴隨著一季度多款榮耀版車型的發布,比亞迪以價格優勢率先掀起了“內卷”的大幕。在價格混戰下,多家傳統車企一季度財報崩盤,長安、廣汽、上汽等車企的凈利潤都受到了大幅擠壓。
對于車企的長期良性發展來說,壓力很大。曾慶洪在股東大會上直言:“希望相關部門介入”。
因此,在下一輪的行業競爭面前,插混的戰爭絕不是“口水戰”,它基本決定了下一輪競爭內(非A00級純電、氫能市場的可能性爆發之前),車企在國內市場的行業地位;而規模本身,實際也決定了車企的盈利水平和生存能力。
插混不是新能源的決戰,但如果在這一階段(尤其是此前新能源轉型不太成功的傳統車企)跟不上,未來難談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2024年的插混之戰,實際是很多傳統車企登上新能源這艘大船的“最后門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