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一次B端和C端的雙向奔赴觀點

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玩家們不再是消費互聯網時代的虛擬經濟形態。
當AI的浪潮開始席卷各行各業,當人們對于各色AI產品的應用熱度不減,產業互聯網的樣子,正在變得清晰而透明。
曾經,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是,以互聯網玩家們為代表的B端玩家們對于C端的消費行為和習慣的深度改造;
曾經,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是大型平臺的主動以及流量端的被動。
當AI的浪潮推開產業互聯網的大門,我們卻看到了一幅完全不一樣的場景,如果對于這樣一種場景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它更像是一個B端和C端雙向奔赴的過程。
一方面,AI正在深度而全面地改造以互聯網玩家們為代表的B端,并蛻變出來了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更好地服務于C端用戶;
另一方面,C端用戶借助AI的產品和工具在深度而全面得改造自身的行為習慣和工作方式,以更好地實現與B端用戶的完美橋接。
這樣一種B端和C端雙向奔赴的狀態,無疑正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真實寫照。
當B端和C端的雙向奔赴開始出現,特別是當B端和C端不再是對立和分裂的個體,以往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所看到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二元分立的產業結構將會被打破,隨之而來的是,以數實融合為主導的新產業時代的來臨,而當新的產業形態開始衍生和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時代,或許已經來臨。
B端,以供給側改革奔向C端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玩家們開始主動擁抱AI,開始尋找自身與AI結合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開始用AI來改造自身。
如果我們對于B端的這一系列的操作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以供給側改革來實現產業端的升級,從而更好地滿足C端的需求,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B端開始自我改造,當B端開始自我創新,我們看到的是,以往所形成的產業元素、產業邏輯、產業衍生品開始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如今的電商,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如今的零售,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零售,如今的資訊,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訊,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B端之所以會發生如此深刻而徹底的改變,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們試圖通過供給側改革的方式來衍生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C端的需求,它們不再把C端看成是一個被收割的對象,而是更好地為C端服務。
可以說,只有這樣,B端玩家們才能在產業互聯網的新周期里繼續獲得新的發展,才能在存量時代繼續占得市場。
否則的話,B端玩家們非但會在拓展市場上舉步維艱,甚至連繼續留在牌桌上的機會都不會存在了。
因此,如果我們對于當下正在發生著的這樣一場產業互聯網的新變革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B端開始通過供給側改革的方式提升和完善自身,并且以此為切入點,更好地服務于C端,更好地擁抱于C端,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B端真正開始審視C端用戶的真實需求,而不再是像消費互聯網時代一樣僅僅只是將C端看成是一個改造的對象,僅僅只是將C端看成是一個可以被資本改造的對象。
而這樣一種B端通過供給側改革向C端奔赴的過程,正是產業互聯網的真實寫照。
C端,以主人翁的姿態奔向B端
當deepseek開始出現,我們看到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應用景象,C端用戶開始通過自身的方式來利用這樣一種新產品,C端用戶開始通過自身的要求對于B端提出新的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時候的C端,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B端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改造的存在,而是成為了一個更加主動、積極,更加富有主人翁意識的存在。
可以說,透過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一系列的AI產品的應用,我們看到的是,C端用戶的角色、地位開始發生了一場深刻而徹底的改變。
當C端用戶不再僅僅只是一個被改造的對象,而是開始主動地去向B端提出需求,它的角色開始發生根本上的改變。
C端用戶的這樣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由此所帶來的潛能的釋放,其實就是產業互聯網真正的本質內涵所在。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消費互聯網時代的C端,而僅僅只存在新產業形態下的組成成分,它們沒有主次之分,幾乎都是產業發展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很顯然,這完全打破了消費互聯網時代業已形成的那樣一種二元分立的模式,從而真正實現了B端和C端的重混。
深入分析不難看出,正是C端用戶的自我覺醒,以及由此所導致的B端和C端的界限的消弭,才真正導致了這樣一種現象的發生。
而這樣一種現象,正是產業互聯網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最為真實的狀態。
B端與C端,衍生出新的產業形態
產業互聯網,之所以會與消費互聯網有本質上的區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其實并沒有新的產業形態產生,而僅僅只是在產業末端的渠道產生的改變。
我們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聯網+」模式,幾乎都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在消費互聯網之所以沒有新的產業形態的產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B端和C端并未真正完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雙向奔赴。
當AI時代來臨,特別是由此開始導致的產業互聯網的從理想照進現實,我們看到的是,新的產業形態開始出現。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玩家們不再是消費互聯網時代的虛擬經濟形態,抑或是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實體經濟形態,而是蛻變成為了兼具虛擬經濟形態和實體經濟形態的數實結合的新產業形態。
在這樣一種全新的產業形態之下,玩家們僅僅只是做平臺,僅僅只是做中心,僅僅只是堅持虛擬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邏輯,必然無法適應產業的發展的,只有真正用虛實結合的產業形態,才能真正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占據一席之地。
近些年以來,我們看到的互聯網玩家們對于實體經濟的擁抱,我們看到的實體經濟的玩家們對于互聯網的擁抱,幾乎都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可以說,只有當B端和C端在雙向奔赴的基礎上,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只有它們在這樣一種過程當中衍生出來了新的產業形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才能夠實現。
結論
當AI的浪潮洶涌來襲,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B端和C端的雙向奔赴為代表的新浪潮的來臨。
在這樣一種全新的趨勢之下,無論是B端和C端都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開始以一種雙向奔赴的方式參與其中。
當B端和C端開始雙向奔赴,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產業互聯網的真實樣子。
隨著B端和C端的雙向奔赴,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二元產業結構開始被打破,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一元產業結構開始衍生和出現。
當新的產業形態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時代,或許將會來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