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即將迎來一場硬仗了快訊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一季度營收增長6%至1595億,這個營收增速雖然一般般,但是利潤倒是爆發了。
作者 | 侯旭
編輯 | 劉漁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一季度營收增長6%至1595億,這個營收增速雖然一般般,但是利潤倒是爆發了。
騰訊一季度的毛利、經營利潤(non-IFRS)和凈利潤(non-IFRS)增長23%、30%、54%,明顯跑贏營收。而且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騰訊已經持續六個季度實現利潤增速大于毛利增速、毛利增速大于營收增速。
騰訊一季度凈利潤總額為502.65億元,這也是騰訊歷史上首次單季度凈利潤突破500億元大關。近期騰訊股價也隨著港股反彈而創下年內新高,在400港元上下徘徊。
可以發現,阿里和騰訊在經營上出現了明顯分化。
在《阿里又向社會輸送了不少人才》一文中我們提到過,阿里一季度通過犧牲利潤來實現增長,在“用戶為先”的戰略下,阿里正在喚回性價比消費者和中小商家,導致阿里大部分業務的利潤率都明顯下滑。總的來說,淘天正在實現一場業務轉型,以應對拼多多和抖音電商的沖擊。
但騰訊更加看重盈利水平,即使有視頻號這種重量級的業務,也并沒有貿然砸入大量資源,反而視頻號為騰訊帶來了大量利潤,這讓整個公司的經營更加穩健。
具體來說,騰訊一季度的網絡廣告收入增長26%至265億,官方表示主要是受到視頻號、小程序、公眾號、搜一搜的拉動,另外騰訊也透露視頻號用戶時長同比增長80%。
增值服務業務基本穩定達786億元,其中游戲業務稍微有點難看,收入同比微降0.4%至481億,但游戲業務依舊貢獻了騰訊30%收入。
但顯然,騰訊今年年初猛砸錢的《元夢之星》總體未達預期,依舊被網易《蛋仔派對》碾壓,現在看來似乎短期難以超越。
實際上財報顯示,本季度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同比增長7%,基本就來自于《元夢之星》的宣發。但在財報中騰訊極少提及《元夢之星》的情況,說明恐怕數據并不好看,騰訊對其的優先級恐怕也在下調。(詳見《《元夢之星》做的是你孩子的生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將會在5月推出《地下城與勇士:起源》(DNF 手游),市場對這款游戲期望頗大,或許將會成為騰訊下一個爆款游戲。
但不管怎樣,《元夢之星》的失利讓騰訊游戲業務已經稍顯乏力,馬化騰此前也曾批評過騰訊的游戲團隊,游戲業務要重獲高速增長恐怕也是一場硬仗。
另外,騰訊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2B業務)在一季度增長7%至523億元,增速相對去年下滑明顯,騰訊說主要是線下消費放緩所致,不過企業服務增長不錯,主要是由于云服務和視頻號商家服務費增長所致。
下面主要說一下視頻號的問題,視頻號無疑是騰訊未來最大的業務重心,也被馬化騰說是全村的希望。
我們最初并不太看好視頻號(詳見《我為什么不看好視頻號》),主要原因是用戶使用場景、賬號體系等一系列問題在微信中難以調和,盡管現在視頻號勢頭不錯,但我們在2020年對于視頻號的不少分析,可以說是依舊沒有過時。
2022年微信公開課中,微信官方表示“視頻號要成為微信體系內最原子化的內容組件”,其實也就是通過微信流量來帶動視頻號,目前來看效果確實明顯。
本季財報中騰訊提到視頻號用戶時長同比增長80%,按照此前騰訊官方數據推算約在60分鐘左右,同時視頻號用戶時長已經超過朋友圈的兩倍。
可以說視頻號是騰訊增長的一大源泉,能夠有效激活廣告業務、游戲宣發和2B企業服務業務。在本次財報中,視頻號出現了十次之多,可以看出騰訊的重視程度。
總體上我們認為,視頻號的增長和廣告業務變現應該不大需要擔心。一方面騰訊在舉微信之力扶持視頻號,再加上視頻化的內容消費趨勢,視頻號的流量顯然還會繼續增長;
另一方面商業廣告也很容易嵌入視頻號的用戶場景中,只不過張小龍肯定會考慮廣告加載率和用戶體驗的平衡,不太可能會像抖音那樣放那么多廣告。
但電商體系搭建恐怕還是視頻號未來的難點所在,目前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視頻號電商感知不強,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視頻號電商也沒有明顯的標桿案例,從騰訊自身的角度來看,電商需要重運營團隊,可能與騰訊的組織文化也不算太匹配。
也就是說,視頻號第一場“流量仗”已經問題不大,內容體系算是搭建了起來;但第二場“電商仗”恐怕才是一場硬仗,騰訊難以輕松獲勝。
不管怎么說,作為微信生態內容創作者,我們今年公眾號矩陣流量已經增長近100倍,也希望視頻號接下來能越來越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