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陷入了液態奶低增速“魔咒”?快訊
在2023年前三季度A股乳業的營收排行榜中,伊利股份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圖片來源:Pixabay
在2023年前三季度A股乳業的營收排行榜中,伊利股份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日前,伊利股份發布了2023年三季度報。今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營業收入為970.91億元,同比增長3.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3.8億元,同比增長16.36%。
客觀來看,伊利股份的業績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不過,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伊利股份的發展也面臨著營收增速減少的困境。
征探君查閱發現,2017年-2022年,伊利股份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2.00%、16.92%、13.97%、7.24%、14.11%和11.40%。
聯系到今年前三季度降至個位數的營收增速,伊利股份的業績發展也不免引發關注。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為啥增長不動了?
01
營收增速降至新低
在我國,伊利的發展也代表著中國乳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1956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選擇了奶牛品種好、規模較大的7戶奶牛養殖戶組成養牛合作小組。這就是伊利的前身。1993年,經過股份制改組后,“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3年之后,伊利股份掛牌上市,成為中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9年,伊利創立液態奶事業部,在國內首家大規模引入超高溫滅菌技術及液態奶生產線,開創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伊利也開始從蒙古走向全國。
企業創建以來,伊利可以說是始終處在發展的快車道。Wind數據顯示,1994年伊利股份營業總收入剛剛突破1億元,到1998年已經突破10億元,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
液態奶事業部的成立迅速帶動了伊利股份業績的迅速抬升。到了2003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3億元,首次躍居中國乳業第一位。僅僅兩年之后,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在行業內就率先突破了100億元。也是這一年,伊利集團與北京奧組委正式簽約,牽手北京奧運會,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準、為2008年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
不過,從21世紀開始,伊利另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出現了——這就是由從伊利出走的牛根生創建的蒙牛。根據公開資料,當時牛根生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由于和時任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被迫出走。
財報數據顯示,2007年,蒙牛乳業的營業總收入已經完全超過伊利股份。這一年,蒙牛乳業的營業總收入為213.18億元,伊利股份則只有193.6億元。
此后伊利雖然竭力提升,但伊利的這場“敗北”一直持續到了2011年才有所改觀。這一年,伊利股份以微弱的優勢超過蒙牛乳業。此后,雙方在你追我趕中均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目前伊利股份仍然遙遙領先。
目前,蒙牛乳業還沒有發布2023年三季度報,不過,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發展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23年上半年,伊利股份的營業總收入為659.82億元,同比增長4.38%。
與之對比,蒙牛乳業的營業總收入為511.19億元,同比增長7.1%。
盡管伊利股份的營收依然領先,但同比增速已經稍顯落后。
02
液體乳營收增長艱難
通過上文分析不難看出,不管是與同行業其他乳企的競爭,還是多年業績情況對比,伊利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速都不算太優秀。
為了更好地弄清楚企業發展狀況,征探君仔細扒了蒙牛乳業的三季度報,同時做了詳細的對比。
從業務條線來看,目前伊利股份旗下擁有液體乳、乳飲料、奶粉、酸奶、冷凍飲品、奶酪、乳脂、包裝飲用水幾大產品系列。
從營收構成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液體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飲產品和其他產品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54.32億元、199.22億元、103.83億元和4.72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的比重分別為68.01%、20.71%、10.79%和0.49%。
不難看出,液體乳業務和奶粉及奶制品業務貢獻了伊利股份目前接近九成的主營業務收入。
與去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液體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飲產品和其他產品的業績同比增速分別為2.07%、6.38%、12.86%和5.15%。占伊利股份主營業務接近七成的液體乳業務,似乎有點增長困難。
為了驗證這一想法,征探君又多梳理了幾份財報。今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液體乳業務共實現營業收入424.23億元,同比減少1.09%。
2022年,伊利股份液體乳營業收入849.26億元,同比微增0.02%。這一年,蒙牛乳業的液態奶收入為782.69億元,同比增長2.3%。可以看出,單從液態奶業務來看,蒙牛和伊利之間的差距并不算大。伊利股份想要維持液態奶領域老大的地位,還要再加把勁。
對于業績發展,伊利股份在今年半年報中提及,當前,國內經濟處于復蘇期,消費品行業面臨著消費信心不足、需求增長乏力、新生兒數量減少等挑戰,短期內乳制品消費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當然,伊利股份也在積極推動液體乳的發展。根據公司方面的介紹,今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推出了“金典”A2β、活性乳鐵蛋白等有機牛奶系列產品、“舒化”安糖健無乳糖牛奶以及“安慕希”與“暢輕”0蔗糖低GI系列酸奶、“QQ星”原生A2β酪蛋白兒童牛奶、“每益添”小青檸活菌型乳飲品等創新型產品,可見伊利股份在推動液體乳方面也是非常努力的。至于最終會在多大程度上提振公司業績,可能要在年報中進一步分析了。
03
行業競爭加劇
除了消費者信心和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原因,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當下液體乳領域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雖然伊利股份仍然牢牢占據著龍頭地位,但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新生網紅品牌正在侵蝕著伊利股份的蛋糕。
首先,盡管當下消費者信心短期不足,但需求增長還是存在的。部分乳品細分市場的零售額同比依然呈現上漲趨勢。
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純奶品類的市場零售額同比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有機純奶(常、低溫)的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7.1%。此外,擁有2.5億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近30%的縣城及縣級市城區,已成為乳品市場增量的重要貢獻者。凱度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縣城及縣級市城區購買常溫液態乳品的家庭戶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1%。
征探君數了一下,現在市場上常見的牛奶品牌,除了伊利、蒙牛、光明,還有認養一頭牛、三元、德亞、安佳、天潤、紐仕蘭、新希望等品牌。其中,被網友戲謔稱“靠營銷出圈”的品牌認養一頭牛,更是一路高歌猛進。
牛奶的細分賽道也越來越復雜多樣,兒童牛奶、脫脂牛奶、有機純牛奶、早餐奶、純牛奶、鮮牛奶、全脂牛奶、無乳糖牛奶、有機高鈣牛奶、營養奶、高鈣純牛奶、進口脫脂牛奶等細分標簽看得人眼花繚亂。
除了傳統的牛奶企業,近年來很火的“跨界風”之下,一些“外行奶企”也開始瞄準牛奶賽道。今年9月4日,喜茶官宣推出行業首款新茶飲專用真牛乳——3.8源牧甄奶。據悉,該牛奶富含3.8g/100mL優質乳蛋白,且以100%生牛乳為原料,不含植脂末和任何添加劑。喜茶表示這是新茶飲品牌跨界乳品行業做牛奶的一次全新嘗試。當天,“喜茶官宣跨界做牛奶”的消息也沖上了微博熱搜。
從當前躍躍欲試擠入“牛奶圈”的企業可以看出,當下不是牛奶需求的市場飽和了,而是更高品質、更細分賽道的牛奶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形成。新入局者依然“有肉吃”。即便強如蒙牛、伊利這些行業巨頭,如果不能跟緊潮流的發展趨勢加強創新,也難免陷入增速緩慢的窘境中去。
作者丨張玉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