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銷量再度跌破萬輛,比亞迪海豚為何走上了五菱宏光的老路?快訊
去年比亞迪海豚狂銷36.7萬輛,月均銷量在3萬輛以上;上市33個月,累計銷量超過66萬輛。但2024年以來,海豚的銷量就再也沒有超過2萬輛,2月份和4月份兩次跌破萬輛大關。
震驚!比亞迪海鷗月銷量破萬了!
不過此破萬,非彼破萬——2024年4月份,比亞迪海鷗月銷量為9995輛。
要是其它品牌,這個成績可以開個慶功宴,但放在比亞迪這里,足夠開個反思大會了。若是在長城哈弗,也許已經上微博自我檢討了。
原因很簡單,比亞迪海豚的下滑速度超出想象。
去年比亞迪海豚狂銷36.7萬輛,月均銷量在3萬輛以上;上市33個月,累計銷量超過66萬輛。但2024年以來,海豚的銷量就再也沒有超過2萬輛,2月份和4月份兩次跌破萬輛大關。
那么,去年還是甄子丹一般以一打十的車型,今年怎么就突然滑落了,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海豚這個車是怎么火起來的。
海豚是一款車長為4125mm的純電小型車,續航里程分為302km和420km兩種,有著年輕、時尚的外觀,基礎配置方面也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這種車型的定位很明確:市區代步車,針對的是時尚青年、帶娃寶媽、單身貴族等群體,因此一經上市,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銷量不斷攀升。
比亞迪海豚上市之前,已經有歐拉等廠商在打小型車的主意。與此同時,大眾POLO、本田飛度等同級別燃油車當時也有著不錯的競爭力。但海豚上市后,這些車型迅速敗陣,本田飛度之類的燃油車在性能強悍的海豚面前不堪一擊,而歐拉好貓之類的車型整體實力又不足,海豚迅速確立了優勢。
可以這么說,消費者要想買一款純電代步小車,海豚幾乎是最優選擇。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里,海豚等于說自己占了一個獨特的生態位,同級別車型中罕有敵手,因此在市場上大肆收割。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小型車、微型車,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海豚是如此,一代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早期純電微型車霸主奇瑞小螞蟻也是如此。再往前看,本田飛度、大眾甲殼蟲、大眾POLO、奇瑞QQ之類的車型,也是在紅極一時之后迅速滑落。
主要的原因在于,海豚這種車型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它只能收割那些特定用戶:家里有車、海豚是第二輛車、家里有充電樁或者充電方便、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等這些第一批的用戶收割完之后,銷量下滑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純電小型車、微型車能搶占市場,有一個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的理由:價格便宜。但如果站在普通用戶的角度來說,它其實一點兒也不便宜,也沒有什么性價比。
目前在售的比亞迪海豚官方指導價為9.98萬元,只比宋Pro DM-i便宜了一萬元,但后者明顯空間更大、配置更高、動力更強,而且還沒有續航焦慮。
用戶花11萬元買一款宋Pro DM-i,就可以滿足一個五口之家的日常用車需求,既能通勤也能跨省市自駕游;但同樣的價錢如果用來買海豚,它只能起到日常代步的作用,空間小、續航短、動力弱,出遠門還會有續航焦慮,突出的就是一個“功能單一”。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買海豚的消費者,其實購車預算都是比較高的,家里一般也有其它車型去滿足日常需求,因此才會選擇海豚這種10萬元級別的代步車。
此前王傳福說過,中國60%以上的家庭都沒有車,而且純電車型并不適合作為家庭第一款車,因此成本較高,續航焦慮的問題短期內也無法解決。家庭用戶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主力,但大多數的家庭用戶實際上都沒有“花十萬只為代步”的能力。
除此之外,同價位其它車型的上市,也在不斷化解海豚的優勢。這里邊最典型的就是比亞迪元UP,這是一款純電小型SUV,價格比海豚還便宜,但卻有著更大的內部空間,而且價格比海豚還低。對家庭用戶來說,用車功能廣泛的元UP顯然是更劃算的。
不僅如此,五菱繽果等競爭對手的實力也在逐漸提升,它們在整體性能上比不過海豚,但價格更為低廉。既然都是為了代步,那么90kW與100kW的功率、300km與400km的續航,又有多大區別呢?
實際上,過去兩年海豚銷量的爆發,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市場上可選的純電小型車并不多,但經過不斷的內卷,現在10萬元的預算就能買到一款不錯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自然就沒有多少購買海豚的動力了。
不出意外的話,海豚的銷量將很難回到巔峰狀態,接下來的時間里,能維持月銷過萬就算不錯。這并不是因為海豚的產品性能變差了,而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成熟,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他們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對比亞迪來說,海豚銷量持續下滑確實不是什么好事兒。但仔細想想,從海豚手中搶客戶的宋、元不也是比亞迪的嗎?而且,在消費者更加理性之后,照樣會買比亞迪其它車型。市場越來越成熟,這不正是比亞迪想要的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