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麒麟戲稱“境內最大博彩公司”,泡泡瑪特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快訊
在盲盒經濟的浪潮中,泡泡瑪特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市值已突破2000億港元。然而,在這輝煌成就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令人擔憂的陰影與挑戰。
在盲盒經濟的浪潮中,泡泡瑪特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市值已突破2000億港元。然而,在這輝煌成就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令人擔憂的陰影與挑戰。
泡泡瑪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盲盒產品的獨特魅力。然而,這種魅力卻也成為了一種爭議之源。盲盒的成癮性和不確定性讓不少消費者為之瘋狂,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他們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自控力,而陷入了盲盒的“賭博”陷阱。據媒體報道,泡泡瑪特的盲盒產品中,隱藏款和特別款的概率極低,這種設計被質疑為誘導消費者持續購買。更有甚者,稀有款盲盒在二級市場被炒至天價,未成年人成為其中的重要推手。這不僅助長了他們的不良心理,還可能導致消費成癮和價值觀扭曲。
今年初,泡泡瑪特的公司年會上,請來了明星郭麒麟,結果他一上臺說的開場白是:“特別高興能參加咱們境內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會。”
雖然公司創始人王寧馬上更正,“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不過玩笑話背后,或許也可以看出一些盲盒與博彩的共通之處。
更令人擔憂的是,泡泡瑪特在未成年人消費監管方面存在諸多漏洞。盡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規定,向未成年人銷售盲盒需相關監護人同意,但泡泡瑪特在實際操作中卻未能嚴格執行這一規定。部分線上平臺在購買盲盒的流程中依然缺乏監護人同意的確認環節,使得未成年人得以輕易購買盲盒產品。這種監管不力不僅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質疑和批評。
除了未成年人消費監管問題外,泡泡瑪特還面臨著高管減持套現的質疑。在公司股價不斷攀升的過程中,實控人王寧及公司高管多次進行減持套現操作。這種“高拋低吸”的行為不僅引發了市場對公司前景的擔憂,也加劇了股價的波動。尤其是在高管完成減持后,公司股價往往會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這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影響了公司的市場形象和聲譽。
2021年11月,泡泡瑪特股價從105港元/股的高點腰斬至56.782港元/股,創始人王寧在階段高點減持1304.2萬股,套現7.4億港元。2022年股價跌至低谷時,王寧夫婦增持部分股份,但規模不及此前減持。
2023年4月,非執行董事何愚以均價32.32港元/股減持208.83萬股,套現6749.39萬港元。當年5月、10月:非執行董事屠錚兩次累計減持2100萬股,套現8.56億港元。
2024年10月,王寧旗下GWF Holding通過信托UBS Trustees (B.V.I.) Ltd.以每股71.98港元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1085萬股,合計涉資約7.81億港元。同時,王寧持股40.96%,楊濤、劉冉、司德等公司高管共同合資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也減持1085萬股,完成套現約7.81億港元。
泡泡瑪特其他核心高管除了通過Pop Mart Hehuo減持套現外,公司首席運營官司德也單獨減持210萬股,套現1.51億港元。此外,海外業務總裁文德一也披露減持12.5萬股,套現899.75萬港元。
僅這一輪減持,泡泡瑪特高管合計減持2392.5萬股,套現金額折合人民幣約15.59億元。當時在高管完成減持后,公司股價迅速出現大跌,一度創下公司年內最大單日跌幅。
此外,泡泡瑪特還面臨著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等問題的投訴。據相關報告顯示,泡泡瑪特在潮玩行業的消費維權輿情中占據了較高比例。其中涉及產品甲醛含量超標、虛假宣傳、未成年人消費退款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綜上所述,泡泡瑪特在盲盒經濟的浪潮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未成年人消費監管不力、高管減持套現、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等問題都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絆腳石。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泡泡瑪特恐將難以維持其市場領先地位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公司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以確保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穩健發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