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燒光400億“咬牙”內卷快遞江湖 極兔速遞累虧369億還能狂奔多久?快訊
雙十一大戰落下帷幕,經過幾年的市場洗刷,中國的快遞江湖又是怎樣的格局?
雙十一大戰落下帷幕,經過幾年的市場洗刷,中國的快遞江湖又是怎樣的格局?
極兔完成了上市,菜鳥奔赴IPO,百世快遞擬從美股私有化,京東物流收購了德邦,順豐繼續內生外延全球布局……國內快遞業波瀾再起。
快遞江湖,是快遞人的江湖。長江商報推出本期報道,選取極兔創始人李杰、百世快遞創始人周韶寧、菜鳥網絡CEO萬霖為代表,通過觀察他們近幾年在快遞市場的搏擊,側面反映中國快遞市場的風云變幻。
李杰仍在帶著極兔狂奔,但這場“燒錢”的內卷大戰還能堅持多久?
從手機代理商跨進快遞行業,從印尼回到中國市場,李杰攜極兔以冷面無情之勢,掀起了一場持續了三年的燒錢大戰。在國內快遞江湖幾乎被順豐、三通一達、京東瓜分完畢之際,極兔殺出了一條血路。蹚出這條路,李杰僅用了10個月時間。
從周韶寧手中買來百世快遞,通過王衛攬下順豐旗下的豐網,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李杰,借此進入了一二線城市,并接入淘寶電商平臺。極兔,已經成長為中國第四大快遞公司。
李杰曾說,先準備虧兩年。截至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01519.HK,下簡稱“極兔”)的已連虧三年半,累計虧損36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91.06%。在2023年港股上市之前,極兔已經融資400億元左右。
赴港上市成功,李杰又募集了35億港元,燒錢大戰依舊在咬牙堅持。
攪局者李杰,以及市值千億的極兔,還能狂奔多遠,還能跑多久?
挖段永平墻角“孵”極兔
在中國快遞市場,與順豐、京東、通達系“由內而外”擴張相反,李杰是一名“由外而內”的逆行者。
李杰的早期可能不太出色,甚少為外界熟知。傳言,李杰與拼多多的黃崢,曾同為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的門徒。段永平在投資圈久負盛名,曾與巴菲特共進午餐,被稱為“中國的巴菲特”。
早年,在步步高,李杰只是一名底層的銷售員。2002年,李杰被步步高總部相中,調任步步高音頻事業部經理,并被陳明永賞識,從而進入段永平的視野。步步高孵化了OPPO、vivo和小天才,陳明永掌舵OPPO,任命李杰為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
2013年,OPPO出海東南亞,李杰毛遂自薦,開拓印尼市場。從零開始,僅僅一年,印尼OPPO的市場占有率達7%,2015年,市占率提升至20%,躍居印尼手機市場第二。李杰也因此被任命為OPPO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部的CEO,成為OPPO東南亞市場的“掌門人”。
此時的李杰,發現了巨大商機。OPPO開拓印尼市場時,當地的物流速度還屬于國內十年前的水平,且價格昂貴,于是他決定自己干物流。
2015年,李杰聯合微軟印尼前總裁Tony Chen以及南京OPPO代理商百盛共同出資4000億印尼盾(約合1.124億人民幣)在印尼創立J&T Express(極兔速遞)。
在當時,印尼的快遞巨頭JNE占了70%的市場份額,但運營較為“佛系”,快件一周才能送達。李杰復制了步步高體系的區域代理模式,并利用步步高積攢的信譽、借助OPPO和vivo的關系網,在印尼市場開拓。不僅如此,極兔還挖了段永平的“墻角”。
極兔在印尼的初期業務就是為OPPO服務,極兔的核心員工都來自步步高體系。
印尼OPPO體系轉身為已所用,極兔迅速發展壯大。
2016年5月,成立第二年,極兔成為印尼第二大快遞公司。2017年9月,極兔在印尼已有100個分撥中心,4000個站點,3萬名員工。
2019年,成立第四年,極兔躍升為印尼第一大、東南亞第二大快遞公司。
這一年,極兔收購上海龍邦快遞,獲得在中國經營快遞資質。
攪局中國快遞市場
在東南亞獲得了成功的李杰,帶著極兔“回家”,他要將“野兔”變成“家兔”。但在中國同行看來,李杰是一名冷酷無情的攪局者。
在中國市場,李杰得到了前東家段永平、陳明永的鼎力相助,整個OPPO的銷售體系搖身一變成為極兔的龐大資源,OPPO旗下的經理層級大量充實到極兔的管理崗位,構筑了極兔中國最基礎的管理體系。甚至,部分城市OPPO的手機門店同時成為極兔的網點,無需極兔再單獨開設門店。OPPO分布在全國的代理商團隊,化身為極兔的各級加盟體系,直接幫助極兔鋪設網點。
真正讓市場感觸至深的是,李杰帶來的低價席卷中國物流市場,直接與順豐、京東及“四通一達”(中通、圓通、申通、百世匯通及韻達)展開低價廝殺。
極兔出現之前,快遞江湖各家爭得你死我活,極兔來了,就成為大家的“眼中釘”。2020年,同行集體封殺極兔。但是,聰明的李杰,從內部攻破堡壘。極兔從一個個細微之處擊破,“從農村包圍城市”,出高價策反同行加盟商,讓通達系的加盟商為極兔所用。
不談感情只談錢,李杰攜極兔就這樣進入了中國市場。極兔的殺入,將中國原本形成的物流格局攪得天翻地覆。
李杰還做了兩件讓業界有些不可思議的大事。
2021年底,李杰豪擲68億元現金收購了淘系成員百世快遞。百世快遞是老牌加盟制快遞企業,曾經位居市場一線梯隊,快遞網絡遍布全國。靠著這樁收購,極兔順利完成了國內快遞網絡布局,更為重要的是,極兔突破了通達系的封殺,正式加入電商快遞的大營。
在行業人士看來,完成對百世快遞收購整合,李杰及極兔才算真正成為中國快遞江湖的弄潮兒。
一個數字可以印證,2022年6月,極兔全網的日均業務量突破且穩定在4000萬件以上。這一數據說明,極兔躋身國內快遞行業第一梯隊。
收購豐網速運更是讓極兔“如虎添翼”。2023年5月,順豐控股的王衛將旗下專注于經濟型快遞業務的子品牌豐網賣給了李杰,對于連年虧損的豐網,李杰出價11.83億元。豐網覆蓋的全國27個省市,1671個加盟網點,全部改姓極兔。
李杰在中國物流市場大殺四方,讓同行深惡痛絕。行業內卷下,即便是“老大哥”順豐控股,在2021年也曾出現單季近10億元虧損。
傳統燒錢大戰能延續多久
“準備好先虧2年”,進擊中國物流市場時,李杰做了充分的燒錢準備。但他的燒錢大戰究竟能持續多久呢?
在瘋狂燒錢的背后,是李杰大舉融資。2017年、2018年,極兔融資1.83億美元,2020年融資12.9億美元,2021年融資18.2億美元,2022年融資20.8億美元,2023年5月,還獲得2億美元融資,累計募資達55.7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400億元。
2023年10月27日,極兔在港股掛牌上市,募資35.3億港元。
系列融資的背后,騰訊、高瓴、ATM Capital、博裕等資本爭相入股。目前,李杰持股11.54%,為極兔第一大股東,騰訊為第二大股東。
燒錢大戰三年多,李杰面臨新的難題:400億元燒光了,極兔仍然深陷虧損。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極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0.18億元、309.84億元、506.15億元、291.23億元,堪稱跳躍式增長。同期,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7.60億元、-110.52億元、-101.71億元、-119.31億元,三年半合計虧損369.14億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就虧超119億元,同比增虧75.82億元。
截至2023年6月底,極兔的資產負債率為191.06%,凈資產為-399.56億元。
在持續巨額虧損的情況下,極兔靠什么來支撐燒錢大戰呢?李杰宣稱的準備先虧兩年早已過去,仍然看不到極兔盈利的希望。
快遞物流屬于重資產、高投入行業,競爭壁壘依靠的是足夠密度的倉庫資源、轉運樞紐、干線路由、車輛設備以及業務員資源等,往往通過規模來攤薄成本。
順豐和京東采用直營模式,通過前期的高資本支出構筑了競爭壁壘,而通達系及極兔依靠加盟模式和區域代理模式,并未形成競爭壁壘,仍舊靠低價策略來搶市場。
極兔的國內業務何時能盈利,難以預測,不敢率先提價的李杰還得繼續價格戰,但能延續多久呢?
極兔是東南亞物流市場的老大,但國際市場競爭加劇,順豐、菜鳥、百世等紛紛出海。
狂奔的極兔遲早會慢下來。如果沒了海外市場支撐,李杰該如何變局?
本文源自:長江商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