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快跑重慶墜坑,百度無人駕駛如何填補信任“赤字”?汽車
8月6日,重慶永川內環東路一處市政施工溝槽,讓百度(NASDAQ:BIDU)旗下 Robotaxi 品牌“蘿卜快跑”從“全球L4自動駕駛標桿”的神壇跌落。
8月6日,重慶永川內環東路一處市政施工溝槽,讓百度(NASDAQ:BIDU)旗下 Robotaxi 品牌“蘿卜快跑”從“全球L4自動駕駛標桿”的神壇跌落。
現場視頻顯示,在重慶永川區內環東路的一處市政施工溝槽里,一輛白色無人車車頭朝下扎入 3 米深坑,女乘客徒手攀爬逃生。
另據觀察者網的視頻顯示,望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稱,“車輛是‘自己開進去的’,乘客身體無大礙。”
頗具諷刺的是,在隨后杭州日報就該事采訪“蘿卜快跑”官方時,官方客服卻在回應中強調,“安全是我們蘿卜快跑無人駕駛乘用車第一準則。目前是商業化試點總營運里程已超過1億公里,從未發生責任事故的?!?/p>
截至目前,百度官方目前尚未就該事對外發表官方回應,但該事件在無人駕駛賽道中,無異于一次壓力測試,當引以為傲的“零事故”被打破,百度在無人駕駛賽道上的領跑故事何以為繼?
01.扎入深溝的無人車,打臉李彥宏?
壹度PRO注意到,在公開的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到,在事發施工路段周邊的溝槽周邊,設有 1.2 米高圍擋及“前方施工”等提示。
而根據百度百科顯示,作為蘿卜快跑的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在硬件配置上,搭載有38個傳感器與1200Tops算力計算平臺,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同時,在今年6月還新增了補盲激光雷達。
同時,據公開資料顯示,技術上,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全面應用了“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的可靠性,安全水平可接近國產大飛機C919。
而就是這樣一臺“武裝到牙齒”的無人車,竟未能識別顯性路障,而理論上,對于配備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多重傳感器的無人車而言,識別這種靜態障礙物本應是"基礎題",數據參數和實際表現的反差,也進一步暴露出,該事件的發生,或許不只是單一技術缺陷,更是其快速擴張中,場景覆蓋不足的系統性風險。
同時,上述事故的發生,也進一步打臉了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于今年2月,在“世界政府峰會”(World Goverments Summit 2025)上的發言, 彼時,李彥宏曾與阿聯酋AI部長奧馬爾·蘇丹·奧拉馬(Omar Sultan AI Olama)對談時表示,“Robotaxi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從蘿卜快跑的實際記錄來看,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1/14?!?/p>
而顯然,相較冷冰冰硬件參數、PPT上的安全方案和出險率的概率,每一次乘客關上車門時的真實托付,才是更具現實意義,也更有說服力的提案。
02.屢屢翻車的無人駕駛,還撐不起百度新的增長曲線
從百度自身來看,對于無人駕駛汽車業務可謂是寄予了厚望,在業務拓展上,其目前已與神州租車等展開合作。同時,在其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會上,李彥宏還稱,“隨著硬件和人力成本的持續下降,以及運營規模的擴大帶來的效率提升,百度已經看到了清晰的盈利路徑。蘿卜快跑有望成為百度長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但與百度和李彥宏在無人駕駛汽車業務的野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無人駕駛業務的屢屢翻車。壹度PRO注意到,在此次“扎進深溝”的事件之前,百度自動駕駛已多次被曝出現事故。
2023年7月17日,曾有博主放出一段百度旗下無人駕駛測試車在變道過程中與后方車輛發生剮蹭后,徑直離開的視頻,在該博主的視頻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在行駛途中,突然變道并擠到了最左側車道內的車輛,最終導致了上述碰撞事故的發生,而由于在碰撞發生后,該測試車短暫停留后,自動啟動并揚長而去,而從該車輛身上的LOGO來看,該車為百度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蘿卜快跑”的車輛。
無獨有偶,去年7月,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發布視頻稱,“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武漢街頭與行人相撞,而根據當時現場的視頻來看,有一個行人正躺在出租車前,該事發生后,百度方面曾回應媒體稱,“事故發生于武漢市漢陽區鸚鵡大道與國博大道交會路口,是車輛在綠燈亮起啟動之際與一名闖紅燈行人發生輕微接觸,事故發生后我司第一時間配合警方處置,并陪同送醫檢查,目前正在醫院進一步觀察和休息?!?/p>
結語
當蘿卜快跑成為百度押注的第二增長曲線,并成為李彥宏眼中“清晰的盈利路徑”時,對于百度來說,妥善處理好技術、運營和對車輛的監管,則成為了當務之急,畢竟,相較無人駕駛汽車業務的盈利來說,賽道再寬,也容不下持續翻車的信任赤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