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控人”遭證監會追問,富友支付四戰IPO勝算幾何?快訊
第四次沖刺上市,富友支付的IPO之路又迎來一次“考驗”。
第四次沖刺上市,富友支付的IPO之路又迎來一次“考驗”。6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其中要求富友支付補充說明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依據和合理性等情況。
自遞交招股書以來,公司凈利潤波動較大、毛利率逐年下滑、多次因違規被罰等問題為富友支付帶來了IPO“不確定性”爭議。在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相關監管工作持續完善的背景下,富友支付能否邁過這道“坎兒”,又該如何應對?
公司治理、數據保護等需補充材料
4月底,富友支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申萬宏源香港為聯席保薦人。時隔一月,中國證監會公示指出,請富友支付就以下事項補充說明,請律師進行核查并出具明確的法律意見。包括“請列表說明2018年3月以來股權變動定價依據及公允性,并說明納稅申報情況、工商變更登記辦理情況、獲主管部門同意情況。”“請說明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依據和合理性。”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3.6億元人民幣,具有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多用途預付卡、跨境支付等業務資質。富友集團是富友支付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96%。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富友集團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52.72%。
就在4月25日,富友支付法定代表人由張軼群變更為付小兵。根據招股書披露,張軼群現任董事會主席,負責集團的整體管理及運管、外部事務及財務管理;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付小兵負責集團的整體業務運營及投資執行;執行董事陳建負責整體發展戰略、業務及投資計劃以及主要決策。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解釋道,監管層要求說明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相關情況,應該是想要確定“無實控人”這一信息披露是否真實。
事實上,支付機構無實際控制人的情況并非個例。2023年12月,人民銀行正式批準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螞蟻集團的此番變革,與合規及消費者保護密切相關。“為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螞蟻集團擬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采取一系列升級舉措,包括引入更多獨立董事、調整主要股東投票權結構、推動股東投票權更加透明分散等。”螞蟻集團表示。
在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的優勢在于決策更加高效,在創業初期更能把握市場機會;而無實控人的機構則更適合穩定市場,由于股權分散,更容易保護中小股東的權利,但同時也可能增加運營和決策成本。
除了對上述情況的追問,證監會還要求“說明公司及下屬公司開發運營的網站、App、小程序、公眾號等產品情況,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內容的類型、規模,以及信息內容安全保護措施;收集及儲存的用戶信息規模、數據收集使用情況,上市前后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安排或措施;個人信息及敏感個人信息出境的具體情況,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整體來看,證監會要求補充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股權變動的合法性與透明度、公司治理及經營模式、信息安全與數據保護等方面。“可以看出目前監管對于涉及跨境業務中數據出境的關注度在提高,消費者個人信息和權益的保護力度也在加大。”王蓬博分析道。
對于監管追問情況及回應,北京商報記者向富友支付方面采訪了解,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在盤和林看來,不可避免的是,補充說明這一程序本身會使IPO延遲。而對于IPO成功是否構成影響,王蓬博補充到,關鍵還要看此后的問詢結果。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2023年以來,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相關監管工作持續完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關于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等文件密集頒布,對境外上市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富友支付需要通過補充說明的方式,進一步展示其目前的經營狀況,以及在合規工作上是否有所改善。
改進關鍵是穩定盈利預期
證監會同時要求富友支付說明前期擬申請A股上市的相關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對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
而在今年沖擊港股之前,富友支付籌謀上市已久,曾于2015年、2018年、2021年三次備戰A股上市,但均未果。
在王蓬博看來,支付機構在A股上市受到多因素影響,如行業監管的加強,行業處于變革時盈利模式和穩定性都會被質疑,對行業頭部機構的整頓也會影響到其他支付機構的估值。彼時富友支付三次沖A失敗也與支付行業發展狀況相關,如互聯網金融和P2P等行業震蕩、支付龍頭公司上市未成功、疫情等等。
然而,自富友支付擬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消息傳出,公司凈利潤波動較大、毛利率逐年下滑、多次因違規被罰等問題頻頻引發市場爭議,帶來IPO“不確定性”。
難題之一便是盈利能力。從招股書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2021—2023年,富友支付營收分別為11.02億元、11.42億元、15.06億元;凈利稍有下滑,分別為1.47億元、7116.5萬元、9298.4萬元。同時,其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21年的30.5%降至2023年的25.2%。
值得注意的是,富友支付2023年境內支付業務收入為13.2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到了87.78%。當前,境內支付業務存量競爭加劇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支付機構紛紛謀求出海等破局思路。富友支付在支付行業“馬太效應”裹挾下,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王蓬博評價,一方面渠道服務商交易規模增加、行業激烈競爭下的商戶拓展會導致傭金費率降低,明顯符合國內市場真實商戶收單交易處理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面富友支付收入主要以支付通道服務為主,商業解決方案等企業數字化服務方向收入占比較低,跨境支付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種種風險確實會給富友支付的上市進程帶來不確定性,企業必須想辦法改善以減少投資人和監管層的疑慮。”在盤和林看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改進應該是穩定盈利預期,如從科學角度出發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作出客觀評價。
談及后續增強投資者信心及合規展業的改進措施,富友支付方面未對北京商報記者作出回應。不過在招股書中,富友支付也曾表態,上市后將進一步擴展客戶群、挖掘現有客戶群的重要機會、持續投資科技平臺和基礎設施以強化產品組合和差異化解決方案、擴大合作伙伴網絡,持續完善互利共贏生態圈、進一步發展跨境數字支付服務,拓展國際業務。跨境方面,5月,富友支付旗下子公司Mega Team 與星展銀行(香港)就在新加坡、印度等市場合作推出本地收款賬戶服務展開探討,計劃進一步深化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