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越熱銷,小米越騎虎難下快訊
小米SU7在吊足外界胃口后終于在3月28日上市,標準版21.59萬元,Pro版24.59萬元,Max版29.99萬元。
撰文 / 劉寶華
編輯 / 涂彥平
設計 / 趙昊然
小米SU7在吊足外界胃口后終于在3月28日上市,標準版21.59萬元,Pro版24.59萬元,Max版29.99萬元。
幾個月鋪天蓋地的價格競猜終于落下帷幕。
米貴傷粉,米賤傷軍,現在這個價格總算皆大歡喜,小米發布會后曬出的大定數顯示,4分鐘1萬臺,27分鐘5萬臺。
粗線條來看,小米SU7和近兩年大部分新車上市的感覺相似,在主要性能、配置方面拉滿或接近拉滿,如果把各個性能拉出來一一比較,能更明確地知道SU7的強項與弱項。比如主要電動性能與核心競品的對比中,SU7幾乎所有參數都領先特斯拉Model 3,但仍有一些維度落后于3個月前上市時的極氪007。
第一款車做到這個份上,已經非常強悍。
2023年12月底小米SU7亮相后,我并不太關心價格,因為小米SU7一定會成功。小米SU7乃至小米汽車會成功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小米一定會造出不錯的車,二是小米會把車賣得不錯。
車會不錯是因為,在如今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如此發達、供應鏈如此成熟的情況下,蔚小理等不少初創公司都做得風生水起,小米擁有更雄厚的資金、更豐富的資源、更強大的供應鏈調動能力、更具積累的互聯技術與生態,沒有理由造不好車。
近兩年,當我試駕過一款款新勢力、新品牌的汽車產品后,深切感到電動化大大降低了造車門檻,智能化大大改變了競爭規則,新汽車品牌完全有機會與老牌巨頭一爭高下。就像雷軍自己說的,小米SU7跟特斯拉、保時捷相比,一定有些維度做得更好,也一定有些維度不如后兩者。
其次,小米一定會把車賣得不錯。賣好一輛車的難度大于造好一輛車,創業公司更是如此,因為缺乏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粉絲、渠道網點。小米在這些方面比創業公司條件好得多,小米賣車的優勢明顯大于造車的優勢。
因此,我絲毫不懷疑小米能造出不錯的車,而且把車賣好。
蔚小理這些汽車公司,把車造好賣好就是成功,但對小米來說,車賣好并不一定意味著成功。因為小米是家科技公司,汽車業務在整個小米集團、小米生態中的定位和規劃與汽車公司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本來并不是特別重要,但在2024年2月27日之后,情況突然復雜了。
是日,蘋果宣布放棄造車,轉向生成式AI。這基本上標志著智能電動車窗口期已過,生成式AI成為現任風口。不僅蘋果,美國所有科技公司都撲向生成式AI。
雷軍當天的微博是“看到這個新聞,非常震驚!小米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他們深知造車難度,3年前依然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認認真真為米粉造一輛好車!”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不知道小米有沒有49年加入國軍的感覺。小米造車的所有理由,蘋果比它更充分,但就在小米汽車木已成舟時,數年沒有新方向的科技圈迎來了新風口,所有公司一致行動,All in AI。
美國能引領全球不是因為底特律,是因為硅谷。蘋果在糾結10年之后終于回歸它應在的賽道。
小米本來應該在中關村,現在去了亦莊。
小米SU7上市3天前,有消息稱百度將為蘋果今年的iPhone16、Mac和ios18提供AI功能——在上一輪競爭中明顯落后的科技友商在下一輪風口中已經占了先機。
科技企業造車并不是小米一家,但各家情況不同。華為的所有造車項目都是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華為的重點是智能技術與核心零部件,比較少重資產投入,進可攻退可守。百度在極越中更是只占35%的股份,核心高管并沒有被汽車業務牽扯。
小米幾乎是All in造車。雷軍在SU7上市發布會上宣布小米2023年研發總投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9.2%,今年預計將超240億元。其中汽車研發投入多少沒有說,可以參考的是蔚來2023年研發投入134億元,小米留給其他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會太大。
2023年12月28日的發布會上,雷軍詳細介紹了小米自研的9100噸一體式壓鑄、CTB電池、高轉速電機等等。
在其他科技公司爭先恐后撲向生成式AI時,小米在鉆研壓鑄機,雷軍振奮于自研電機在實驗室實現了35000轉。
智能電動汽車已經不是改變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行業,并且不夠賺錢,但小米木已成舟,并且搭上了雷軍大部分時間與精力。
雷軍在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談到蘋果不造車,“小米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我今天已經演示了各種互動,你想,車就是個房間,底層是軟件,本質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使用。我覺得不管是我們還是蘋果,都是在做一樣的東西,我覺得我要是蘋果,我不會放棄。我覺得這是個完全不能放棄的項目,和做AI不矛盾。當然他們不做了我們也松了一口氣,讓小米做蘋果產品首選,現在是我的目標?!?/p>
下一步,小米要不要做AI?小米要如何分配資金和雷軍的時間精力?
現在是3月底,智能電動車標桿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較年初下跌了近30%,同期英偉達的股價上漲超過80%。時代切換起新歡舊愛毫不手軟。
2024年很可能是AI應用元年,小米汽車開始銷售。從GPT到Sora,今后每一次AI變革節點都會讓絕大多數科技公司如坐針氈。有沒有可能SU7越熱銷,小米越騎虎難下?
拖家帶口的SU7
回到車本身看的話,小米SU7與其他智能電動車最大的區別不在技術、配置、性能上,SU7不是單獨一款車,而是一個產品群的核心的基座。
雷軍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說“今天晚上至少發了一百個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SU7的中控屏實體按鍵499元,智能雙表盤699元,車載無線充電手機支架149元,車載手機支架99元,全景天幕遮陽簾299元,米家前風擋遮陽傘129元,拾音氛圍燈199元,小米對講機449元,對講機充電座169元,戶外藍牙音箱699元,椅背平板支架套裝399元,車載K歌麥克風499元,智能香氛機套裝399元,兒童安全座椅,頭枕149元,后備箱收納箱399元,前備箱收納盒299元……
這些周邊商評不同于車輛功能和配件的選裝,而是日常用車中有可能用到的車載商品,和改善型車載工具和娛樂設施。
這些車載周邊商品顯然是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這是小米造車的一個獨特優勢,有超過400家現成的生態鏈企業可以幫助小米圍繞汽車開發周邊商品,因此小米汽車不僅有車手互聯的天然便利性,還有更多官方車載產品可選,通過這些產品,車主可以隨意改造和打扮自己的愛車,小米也有了更多盈利途徑。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手機支架。汽車進入大屏時代后,哪怕是傳統車企,打造車機系統的目標都是消滅手機支架,手機起家的小米反而在車里專門設置了手機支架底座,開發官方手機支架。
這也是爭議最大的周邊商品,有人認為非常貼心實用,有人認為這是對自己車機最大的傷害。
此外,小米SU7在許多細節設計上考慮得非常周全。比如車載冰箱內置防滾架,能解決表箱內飲料太少時跟隨汽車轉彎發出噪音的情況,手套箱能放入14寸筆記本電腦,每個門板都有雨傘收納槽,后排下方也有2個雨傘收納槽。
爭議
2個多小時的發布會也迎來不少槽點。
比如,一般車企的小訂是可退的,大定是不可退的,小米SU上市當晚公布的訂車方式,5000元大定定金7天內可退。有人稱之為“重新定義了大定”,也有人判斷,“定金可退,那就一定會有大批人退定。”
還有觀眾抱怨,發布會2個小時完全是因為說得太多事無巨細,“連機器人都吹了快10分鐘,難道別家的車都是人手敲出來的嗎。”
SU7的車是有競爭力的,小米超強的營銷和宣傳能力經常用力過猛,給小米帶來兩極分化的風評。
比如1月小米官方發布SU7答100問中提到“小米SU7除傳統舒適、運動等模式以外,支持無限自由度的自定義駕駛模式!包括加速、轉向、懸架高低與阻力、前后驅動力分配、動能回收等十大項調節,每一項都可以精細調節。當所有參數組合起來可提供多達16.8億種駕駛模式,這是在任何汽車上都不曾提供過的自由體驗?!?/p>
16.8億種駕駛模式,也重新定義了駕駛模式。
還有一類爭議宣傳被稱作“雷軍對比法”、“米氏對比法”,來自小米筆記本Air的宣傳文案“比一枚硬幣還要薄”。通常人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想不到,原來“一枚硬幣”指的是硬幣立起來的高度,而非硬幣的厚度。這個極具爭議性的文案雖然很有傳播力,但也引起了網友群嘲。
雷軍可能也預感到會有不少反噬,發布會前幾天在社媒、發布會當天在現場都請大家輕噴SU7。
終端
3月25日起,小米在全國29城59家門店同步啟動了小米SU7靜態品鑒。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27日前往朝陽區西大望路合生匯的小米之家探店,在上市前一天了解小米線下狀況。
該店的位置在合生匯B2層,夾在VIVO和華為中間,共有十幾位店員,這三天,店里每人每天平均接待四五十位預約靜態品鑒的客戶,這還不包括臨時路過掃碼進來咨詢的人們。
根據小米汽車的規定,只要在app上預約了靜態體驗,店員們必須打電話回訪確認,到店后由專人對接,詳細講解。
一個女孩說就是路過看看,很喜歡轎跑車型,顏色不太符合自己的喜好。兩個男青年說他們不是米粉,但關注了小米汽車,先預約過來看看,要等價格和試駕完之后再看是否購車。還有一對情侶有購車意愿,希望購買一輛能在京津冀和往返近郊的新能源汽車,來合生匯是去5層看其他品牌的車,正好B2層的小米和隔壁的華為問界都有展車,就一起看看。
每個店員都對小米SU7的性能了若指掌,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生記硬背,而是帶著信念感如數家珍。
他們會特別強調,小米SU7的車機對其他手機系統非常友好,除了自家的小米手機之外,還支持蘋果手機和其他手機品牌;小米SU7一改反人類的隱藏式門把手設計,推出人性化的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不僅能夠降低風阻,還預防低溫等極端天氣時門把手被凍住的場景。
“雷總傳遞到我們一線人員的理念就是,小米SU7所有的設計,不管是車機系統還是外觀內飾,都是基于我們日常的場景來設計,能夠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不像一些汽車會堆砌一些可能設計很超前但是用不到的功能?!钡陠T說,對于從傳統燃油車過渡到電動車的用戶,或者對一些年長不太熟悉智能座艙的用戶,小米SU7也保留了一些實體物理鍵,幫助這些用戶逐漸熟悉和適應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