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銷量困境:尹同躍豪言難圓,IPO之路蒙陰影快訊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此前曾定下目標,誓言要讓奇瑞新能源產品的銷量迅速攀升,并躋身產業前三甲。
隨著9月份的落幕,國內各大車企的銷售成績單也逐一揭曉。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比亞迪以累計275萬輛的銷量穩居榜首,奇瑞汽車則以175.2萬輛的銷量緊隨其后,吉利汽車和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然而,在這份看似輝煌的成績單背后,奇瑞汽車卻面臨著一種復雜而矛盾的局面。
一方面,奇瑞汽車在業界總銷量上名列前茅,出口量也屢創新高,這無疑是其市場表現的亮點之一。然而,另一方面,奇瑞新能源車型雖然增長迅猛,卻仍未真正躋身主流市場。直到現在,奇瑞仍是國內唯一尚未上市的大型汽車集團。
尹同躍目標落空,銷量不及預期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此前曾定下目標,誓言要讓奇瑞新能源產品的銷量迅速攀升,并躋身產業前三甲。然而,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9月份奇瑞新能源的零售銷量為4.37萬輛,與品牌方公布的數據存在1.52萬輛的差距。而在1至9月的累計銷量方面,奇瑞新能源達到了23.21萬輛,與品牌方數據的差值則約為9.96萬輛。在第三季度,其銷量僅位列行業第九。
相比之下,前三季度銷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中,吉利汽車和特斯拉的銷量都遠超奇瑞新能源,吉利汽車以52.7萬輛的銷量位居第二,特斯拉則以46.02萬輛緊隨其后。因此,如果奇瑞新能源想要在剩下的三個月內達到尹同躍所設定的目標,其年底銷量至少需要達到70萬輛,這顯然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目前,奇瑞新能源的月銷量僅為4至5萬輛,其年底銷量超過其他競爭對手都顯得頗為困難。因此,尹同躍所說的豪言壯志,很難真正的實現。
產品品質遭質疑,設計缺新意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奇瑞新能源在銷量上基礎相對薄弱,與比亞迪、吉利等領先廠商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唯有主打性價比方能立足市場。然而,即便是在性價比方面,奇瑞新能源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星紀元ET,這款承載著奇瑞厚望的車型,試圖以親民的價格贏得消費者的芳心。事實上,星紀元ET18.98萬的定價看似頗具誠意,實則配置已被大幅削減,讓人大失所望。車機系統體驗糟糕,缺乏自動亮度調節等基礎功能,讓這臺車如同一個失去了靈魂的機器人。至于智能駕駛技術,星紀元ET更是顯得力不從心,其選擇的博世方案與華為的合作機會擦肩而過,讓產品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更令人失望的是,星紀元 ET還采用了陰陽配置的策略,讓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分辨哪一款車型才是真正值得購買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消費者的信任之墻上,又狠狠地砸下了一錘。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奇瑞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眾多廠商的挑戰。盡管其采用了不輕易成立新品牌、競爭以燃油為主、輔以C-DM混動車型、對純電投入最少的策略,但這種布局雖然有助于產品矩陣從燃油為主過渡到新能源,卻也讓新能源產品難以成為爆款,新能源子品牌難以立足。
更為關鍵的是,奇瑞在與華為的合作上也顯得猶豫不決。它不僅決定自主建立銷售部門,還試圖爭奪智界品牌的營銷主導權。這種態度上的變化不僅影響了與華為的合作進程,也讓消費者對其未來的發展戰略產生了質疑。
奇瑞新能源或成IPO征途上的絆腳石
如今,奇瑞新能源正面臨著這樣一個頗為棘手的局面,或將成為其母公司奇瑞汽車在IPO征途上的一大隱患。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重要選手,奇瑞汽車的上市之路可謂充滿曲折。自2004年起,奇瑞便踏上了尋求上市的征途,然而,無論是因借殼方案與汽車業務關聯度不足、股票交易價格難以達成一致,還是遭遇金融危機導致的股市動蕩以及內部管理不善等問題,都讓奇瑞的上市夢想屢次受挫。盡管期間奇瑞也曾試圖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手段煥發新生,以期更快步入資本市場的大門,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奇瑞仍是國內大型汽車集團中唯一尚未上市的“孤家寡人”。
近日,市場傳出奇瑞汽車將在中國香港啟動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消息,估值高達7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2.21億元)。然而,對于這一傳聞,奇瑞汽車的高層卻選擇了沉默,未予正面回應。
奇瑞汽車上市之路的坎坷,背后隱藏著多重復雜因素。首要問題在于,奇瑞長期依賴燃油車作為銷量支柱,而當前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青睞有加,使得奇瑞在融資方面處于不利地位。
今年前三季度,奇瑞總銷量達到175.30萬輛,其中燃油車銷量高達142.1萬輛,占比超過八成,而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不足兩成,遠低于比亞迪、吉利等國內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甚至低于在新能源轉型中面臨挑戰的長城汽車。盡管奇瑞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國內市場的實際影響力并未與銷量數據相匹配。2023年,奇瑞出口量超過93.7萬輛,占比全年總銷量近半,且出口車型幾乎全部為燃油車。鑒于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衡量車企成長潛力的重要標準,奇瑞在這一領域的缺失無疑對其估值構成了負面影響。
其次,奇瑞旗下尚缺乏一個獨立且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而這類品牌往往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從而順利實現上市。此外,奇瑞復雜的股權結構也成為其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另一方面,車型布局失衡,高端車型稀缺。奇瑞旗下擁有奇瑞、捷途、星途和iCAR四大乘用車品牌,看似品牌矩陣完善,實則問題重重。奇瑞和捷途品牌下的車型在細分市場上存在嚴重重疊,導致產品線混亂,市場布局未能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
作為國內唯一尚未上市的大型汽車集團,奇瑞的上市之路依然任重道遠。面對市場的重重考驗,奇瑞能否在2025年前成功實現IPO,仍需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