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上市一年股價暴跌五成盈利堪憂 食安投訴2000起余惠勇苦撐加盟模式快訊
上市一周年之際,百果園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股價暴跌。
上市一周年之際,百果園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股價暴跌。
1月16日開盤,百果園集團(簡稱“百果園”,02411.HK)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最終收報4.18港元/股,單日暴跌30.33%,市值蒸發超27億港元。
此后,百果園股價連續下滑,到1月26日收盤,股價為3.29港元/股,上市一年后較最高點已然跌去超五成。
股價下跌之外,百果園目前還面臨諸多挑戰,核心盈利能力堪憂便是其中之一。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營收凈利潤實現雙增長,但高價水果的生意并不好做,從過往數據來看,2019年—2022年,百果園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10%上下,凈利率不超過3%。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率通過降本增效上升至3.95%。
百果園由余惠勇夫婦創立于2001年,在創辦不久便轉向“輕資產”的加盟模式,開始迅速擴張。
到2023年上半年末,百果園在全國擁有5958家門店,加盟門店和自營門店分別有5945家和13家。
目前公司超八成營收依靠加盟,但加盟模式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讓百果園遭遇到品控問題這一痛點。
1月28日,長江商報記者通過黑貓投訴平臺查詢發現,“百果園”共有1930起投訴,涉及食安問題的有水果被壓壞、丑橘椰子發霉、草莓長毛等。
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日前重提“萬店計劃”。而這一目標早在2017年就已確定,如今7年過去,仍未達成。
視覺中國圖
股價腰斬,八成營收依靠加盟
“水果零售連鎖巨頭”百果園,似乎正經歷多事之秋。
1月16日,百果園股價在開盤后急速跳水,最終跌幅超過30%。面對股價大跌,百果園回應稱,股價波動屬資本市場正常現象,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1月17日,百果園股價繼續下跌,跌幅達到9.57%;直至1月18日,其股價才勉強止跌。連續三個交易日,股價跌幅超過40%,市值蒸發超30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1月16日,百果園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5.6港元/股。上市當日,公司股價盤中最高觸及7.12港元/股,總市值一度超過百億港元,收于6.00港元/股,對應市值94.74億港元。
不過,此后公司股價再未上過7港元/股。截至1月26日收盤,百果園股價報收3.29港元/股,目前來看,上市一年后的百果園,其股價較最高點已然跌去超過五成。
除了股價下跌,百果園實際盈利能力堪憂。據了解,鮮果買賣本就是一門“吃力不討好”的生意,鏈條長、成本高等特質使百果園在獲得可觀收入的同時,卻賺不到什么錢。
財報顯示,2019年—2022年,百果園分別實現營收89.77億元、88.56億元、102.92億元和113.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9億元、0.49億元、2.30億元和3.23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為9.8%、9.1%、11.2%和11.6%,凈利率分別為2.8%、0.5%、2.2%和2.7%,始終在低位徘徊。
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實現營收62.94億元,同比增長6.4%,凈利潤同比上漲34.1%至2.6億元,總體來看業績處于增長之中,但與2022年業績相比較,增速已有所放緩。2022年百果園實現營收113億元、凈利潤3.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4%、40.35%。
同時,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半年報時的11.5%,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1.3%,其存貨平均周轉天數從8.8天,增加至9.2天。不過,公司凈利率通過降本增效上升至3.95%。
與同行洪九果品相比,百果園的表現也難言樂觀。
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分別為百果園的1.35倍、3.09倍,毛利率和凈利率均比百果園高出4%—5%。
那么,賣得貴、利潤空間更高的百果園為何盈利指標遲遲上不去呢?核心原因在于百果園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吞噬了利潤。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百果園的銷售費用占據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0.9%、88.8%和88.4%。
另外,從百果園業務結構看,其營收主要由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特許經營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會員收入三部分組成。2019年—2023年上半年,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對總營收的貢獻保持在97%以上,其中,公司管理的加盟店銷售收入約占比80%,區域代理管理的加盟店銷售收入約占比10%。
這也意味著,加盟門店越多,百果園賺得就越多。由此可見,百果園本質上做的還是高損耗、低毛利的水果零售生意,只是通過“類直營”模式將重資產運營的風險轉移到了加盟商身上。
不過,加盟商處于弱勢地位,將面臨自負盈虧、壓貨風險和門店增多帶來的競爭壓力。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加盟商稱加盟百果園后并不賺錢。有行業人士分析,百果園的高價策略與當前消費趨勢格格不入,畢竟現在電商平臺賣水果優惠力度都比較大,水果品質也并不低。
投訴不斷品控問題成痛點
資料顯示,百果園由余惠勇夫婦創立于2001年,最初只是一家51平方米的水果小店,開業后生意意外火爆。
然而,剛開到第三家直營店,余惠勇便發現,門店生意雖好,開店成本也高,實際并不賺錢,于是轉向“輕資產”的加盟模式。該模式下,百果園擴張迅速,至2008年已有100多家門店。
之后,資本開始入局。天眼查信息顯示,自2015年至IPO前,百果園一共進行了7輪融資,投資方達20多家,包括深創投、中金資本、招商資本等機構。其中,僅2018年一年,百果園就獲得了3輪融資,B輪融資規模達到15億元;2020年3月最后一次股權交易時,百果園估值達到120億元。
在資本的加持下,百果園再度開啟加盟模式,且擴張速度進一步加快。2021年底,百果園線下門店達5351家,分布在22個省市超過130個城市。到2023年6月底,百果園共有5958家線下零售門店,其中5945家為加盟門店,自營門店僅13家,較上年同期減少了3家。
作為余惠勇主推的經營模式,在上市敲鐘儀式上,他再次表示:“我們堅定選擇了加盟發展的道路,實踐已經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將長期堅持不變。”
然而,相比于直營模式,加盟模式對供應商的考驗相對較大,且品控問題也是核心的痛點之一,在跑馬圈地的背后,是消費者對加盟商的種種投訴。
長江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發現,截至1月28日,關于百果園的投訴多達1930條,包含惡意鎖定賬戶、賬戶余額無法提現、果品變質、門店欺詐等投訴,其中“三無退貨”投訴居多。
在行業人士看來,百果園主要依靠加盟商,但加盟模式的弊端在于企業對門店行為的控制力會相對較弱。
尤其是食品類企業,嚴要求的品控管理存在一定難度。不少加盟門店為了自身利益,會對總部的要求“陽奉陰違”,由此爆發出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百果園創始人、董事長余惠勇日前在黃金十年戰略發布會上拋出萬店目標,沖擊千億營收。同時,百果園還將適時開放全球加盟,預計十年內海外門店將突破500家,初步形成國際化格局。
在2023年中期業績會上,余惠勇也曾重提“萬店計劃”,目標達成時間為2027年,到2042年預計將達到3萬家。
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百果園就確定了萬店目標,只是時間一晃,過去了7年,仍未達成。
隨著加盟店越來越多,百果園能不能解決管理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新打法又能否支撐千億營收夢?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