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卷款千萬跑路,六個核桃出什么事了?快訊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來源/品牌界的007
作者/品牌界的007
引言:“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這句六個核桃的廣告語,我想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它曾以狂轟亂炸般的投放方式,讓人想忘記都難。
這也讓六個核桃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節日聚餐的必備飲料。
然而,如今臨近過年,正是六個核桃給各地經銷商供貨,備戰春節旺季的時候,卻傳出了某地經銷商卷款千萬跑路的消息,令行業嘩然。
01、經銷商跑路,六個核桃尷尬了
“成都郫都區和新都區的六個核桃經銷商,駿可商貿有限公司老板收了預付款不見人影。交了預付款商家多達500家以上,貨款已經多達上千萬,在此希望政府給商家些出面做主幫忙把貨款追回來。”
圖源: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
近日,注意到,在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上,出現了多條有關“六個核桃經銷商卷款跑路”的相關投訴。
而12月5日,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區分局在該平臺回復,立即責成郫都區公安分局進行調查處理,思源派出所已受理,現在開展進一步調查取證中。
對于經銷商駿可商貿卷款跑路的消息,此前并非沒有預兆。
根據商家曬出的截圖顯示,在有近500人的“六個核桃貨款追討群”內,駿可商貿老板馬某某曾表示,自己并沒有卷款跑路,人在河北處理其他工作,是因為連續三次沒完成養元公司下達的任務,11月26日,養元公司發文取消了他六個核桃的代理權,所以通知業務暫時停工,等貨到之后會復工,此次簽約收款共400多萬。
同時,馬某某還表示,年底會有130萬的貨陸續到成都,同時也會有其他項目資金回籠,請大家給半年時間。
但是,這些說辭更像是馬某某跑路前的“穩定軍心”。
12月1日,不少商家去到馬某某位于郫都區的公司,發現早已人去樓空,倉庫里空蕩蕩,沒有一件貨物。
此外,不同于馬某某“被取消代理權”的說法,在媒體向六個核桃主體公司養元飲品求證時,得到的回復是,“駿可商貿與養元雙方已經合作多年,今年突然停止打款和下訂單。公司多次詢問駿可商貿后,對方表示不愿繼續做。”
因此,雙方于今年11月中下旬解除了經銷合同。
這或許也說明了馬某某的卷款跑路,是蓄謀已久。
02、逆風翻盤后,再陷低谷
雖然對于六個核桃來說,每年經銷商有增有減很正常,跑路的也屬于個別情況,但殘酷的現實是,六個核桃,確實今非昔比,不如以前好賣了。
眾所周知,六個核桃算得上是養元飲品的“救星”。
2005年時,養元的前身,是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團下的一家保健品公司。
因為經營不善,瀕臨破產,時任總經理的姚奎章游說了公司58名員工,大家東拼西湊眾籌了309萬元,買下了全部股份。
為了挽救公司,姚奎章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加鋅奶、蘋果醋、老白干白酒等銷量不佳的產品線,僅保留了“養元核桃”這一個核桃乳品類。
同時,為了突出品牌的差異化,強化賣點,姚奎章還將“養元核桃”改名成了“六個核桃”。
圖源:六個核桃官微
事實證明,姚奎章的這一決策是明智的。
一方面,當時的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形成的是“東銀鷺、西唯怡、南椰樹、北露露”的格局,但銀鷺主打花生,唯怡主打混合堅果,椰樹賣的是椰汁,露露強調的是杏仁,核桃露品類幾乎沒有競品。
這就減少了六個核桃在經營上的競爭壓力,可以更好地打開市場。
另一方面,改名為“六個核桃”,簡直心機滿滿。
加上那句廣告詞“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以及斥巨資邀請陳魯豫擔任代言人、在CCTV1新聞聯播后投放30″廣告等營銷打法,很快,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個“有6個核桃、可以補腦”的飲料品牌。
2015年,養元飲品經過十年時間的磨礪,營收達到了近百億。2018年,養元飲品還成功在A股上市,受到資本市場追捧。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一時期的養元飲品,也已經到了品牌發展最高峰,并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2022年,養元飲品實現營業收入約59.23億元,同比下滑14.24%。與巔峰時期的近百億營收相比,近乎腰斬。
根據2023年三季度財報顯示,養元飲品實現營收45.87億元,同比增長9.6%。而不同于其他6大區域營收增長的趨勢,今年1-9月,六個核桃西南地區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這也正是引發“經銷商跑路”風波的區域。
03、成也六個核桃,敗也“六個核桃”
曾經備受歡迎的六個核桃,到底為什么賣不動了?
其中很大原因,在于近年來大眾對“六個核桃是否真的有六個核桃”的質疑,導致了品牌口碑的下滑。
我想在很多人心目中,看到“經常用腦,就喝六個核桃”廣告語,會想當然地以為,一瓶飲料中包含六個核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圖源:六個核桃官微
但確實如此嗎?
數據顯示,一瓶六個核桃中含有蛋白質1.44克,且招股書所披露的信息顯示,飲品當中只有核桃仁含有蛋白質。
但是,一個重15克的核桃,含有的蛋白質是2.23克,以此推算,一瓶六個核桃中只有0.6個核桃。
不僅沒有六個核桃,“核桃補腦”的傳統觀念,近年來也被越來越多專業人士辟謠,其營養價值甚至不如豆漿和牛奶。
2017年,知名職業打假人王海就曾盯上六個核桃。
王海以喝了六個核桃“沒有變聰明”為由,將六個核桃的公司和代言人陳魯豫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貨并賠償經濟損失500元。
盡管王海的起訴最終被法院駁回,但這也引起更多人對六個核桃的關注,“收割智商稅”、“廣告打擦邊球”的負面輿論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六個核桃銷量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產品創新不足。
在推出六個核桃近20年時間里,養元飲品可以說一直是“一個單品打天下”。
當年砍掉冗雜的產品線,讓養元飲品能夠輕裝上陣,起死回生,但是,在品牌發展壯大后,仍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埋下了隱患。
特別是當六個核桃受到消費者廣泛質疑,但又沒有可以拉動增長的第二曲線,養元飲品只能坐以待斃。
盡管為了迎合市場趨勢,六個核桃還推出了“零糖”版,但仍然是圍繞著六個核桃的IP打轉,并沒有太大突破。
圖源:六個核桃官微
同時,如今的核桃乳市場,盡管六個核桃依然是“扛把子”,但周圍已經環伺很多競爭對手。
銀鷺、露露,甚至連椰樹集團都開辟了核桃乳產品線,伊利、蒙牛、可口可樂等也在搶占植物蛋白領域,這些都會蠶食六個核桃的市場份額,讓養元飲品危機四伏。
成也六個核桃,敗也“六個核桃”,這句話或許可以用來解釋養元飲品的尷尬境地。
當消費者心生憂慮,經銷商也在跑路,這是否說明,講出品牌新故事,六個核桃已經迫在眉睫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