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掉隊、高管流失,長城汽車遭遇“成長的煩惱”?快訊
2月1日,長城汽車傳來好消息,宣布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95.82%至24988輛,其中硬派越野新能源車型銷量第一、新能源方盒子SUV車型銷量第一。
圖片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2月1日,長城汽車傳來好消息,宣布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95.82%至24988輛,其中硬派越野新能源車型銷量第一、新能源方盒子SUV車型銷量第一。
為了繼續發展新能源,有媒體報道,長城汽車內部正在探討鋪設新能源直營門店的方案,目前已開始招聘相關人員并從外部引入了一批有直營經驗的負責人,包括曾在理想汽車工作的項目負責人馮復之等。
看得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方面增速喜人,但從整體看其轉型仍任重道遠,明明是老牌車企,卻在新能源時代有著一副“后來者”的樣子,鮮見爆品出現。
另外,長城汽車的盈利狀況同樣令人擔憂。不久前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公司營收1734.10億元,同比增長 26.26%,但歸母凈利潤為70.08億元,同比下降15.22%,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仍在持續。
去年,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2024年公司將在PHEV和BEV市場全面發力,力爭實現銷量190萬輛,凈利潤72億元。在極度內卷的情況下,長城汽車能實現這一目標嗎?
1
增速喜人仍然掉隊
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稍有不慎就會被擠下“牌桌”,即使是長城汽車這樣的老牌車企也難以高枕無憂。
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5輛左右,同比雖然有著295.82%的大幅度增長,但環比還是出現了下滑。去年12月的銷量是2.99萬輛,11月更是有3.11萬輛,10月也超過了3萬輛。
而與同行相比,長城汽車的新能源也有掉隊的情況。像是吉利汽車在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突破30%,達到了6.58萬輛,同比提升近六倍,環比增長14.3%。其中,純電動車型同比提升3倍,插電式混動車型則由去年同期的588輛激增至2.95萬輛。
比亞迪在今年1月份則是蟬聯中國新能源銷冠,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0.15萬輛,同比增長33.14%。其中乘用車為20.1萬輛,同比增長33.9%;純電動汽車10.53萬輛,插電混動汽車9.57萬輛。
如果再放眼到去年全年的銷量水平看,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26.2萬輛的總銷量,僅完成了原定64萬輛目標的40%。相較比亞迪的302.44萬輛、吉利汽車的48.75萬輛、以及長安汽車自主品牌的超47萬輛,還是落后不少。
這或與長城汽車此前對于大勢的誤判離不開關系。2016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股東大會上稱,“長城汽車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跟隨者”。彼時,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能否發展起來充滿質疑,“蔚小理”還處在PPT造車階段。
因而,當時的長城汽車更愿意押注燃油SUV市場。只不過令魏建軍沒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車會在短時間發展如此迅速,同行之間的競爭會如此劇烈。
即使后來長城汽車嗅到了危機,抓緊補課,在過去的2023年密集上市了哈弗梟龍MAX、猛龍、二代大狗PHEV,魏牌高山、藍山,歐拉閃電貓暗夜版,坦克400 Hi4-T、500 Hi4-T等十余款新能源車型,但依然慢了對手們一拍。
在去年的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CGO李瑞峰在談及公司面臨的問題時,就坦言長城轉型面臨諸多爭議,企業內部也在反思自身的戰略布局,直言“長城汽車深蹲的時間比較長”。
如今有消息稱,為了發展新能源,長城汽車內部正在探討鋪設新能源直營門店的方案,目前已開始招聘相關人才,首批規劃的門店數量或達百家。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如果屬實可能將給其新能源銷量規模的擴大帶來想象空間。
2
盈利不佳高管流失
除了新能源“焦慮”之外,長城汽車業績也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不知是否受此影響,近年來公司高管頻頻離職。
先說說業績,長城汽車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734.10億元,同比增長26.26%;實現歸母凈利潤70.08億元,同比下降15.22%。
對此,長城汽車方面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歸因于車型結構持續優化、單車售價及銷量持續增長。而報告期凈利潤低于去年同期主要是由于同期匯率收益影響。此外,2023年第四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環比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系年終獎金計提所致。
話雖如此,券商機構方面還是下調了長城汽車的評級。比如大摩發布研報稱,由于市場預期降低,令近期汽車相關股價出現回調,將維持持平的行業觀點。該行將長城汽車評級下調至“與大市同步”,認為其缺乏有競爭力的電動車新車型推出,目標價下調至11.5港元。
大華繼顯發表評級報告稱,長汽去年全年銷售按年升15%至123萬輛,較目標低了23%;至于2024年,集團銷售目標190萬輛,按年升54%,該行認為這并不可能實現,尤其因為內地乘用車市場放緩和競爭加劇。
基于此,該行將長城汽車2023年至2025年純利預測分別削減13%、27%及28%,目標價由13.5港元下調至9港元,其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
而伴隨著券商機構的“不看好”,長城汽車高管頻頻出走的現象也被提起,光2023年,就有多位高管告別長城汽車。
去年初,原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加入小鵬汽車;去年5月,歐拉、沙龍雙品牌總經理文飛從長城汽車離職;10月,原魏品牌CEO陳思英離開長城汽車;11月初,原長城汽車公關總經理果鐵夫加入吉利旗下雷達汽車;12月,原長城哈弗總經理李曉銳被曝加入小米汽車。
進入2024年,這種情況還在繼續。最新的消息是,長城汽車旗下哈弗品牌營銷執行副總裁喬心昱已于近日離職。其于2018年加入長城汽車,曾擔任魏牌CMO、副總經理、產品策劃部總監等。
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魏建軍曾表示:“長城汽車如果掙不了錢,中國幾乎誰的汽車都掙不了錢。”的確,長城汽車依然是國內車企陣營中的“巨頭”,但一面是虎視眈眈的強敵們,一面是高管的頻繁出走,長城汽車要說一點沒壓力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 | 李李
來源 | 車圈能見度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