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重回宅舞時代快訊
在直播電商中,直播電商銷售額增速為12.1%,比如2022年直播電商的銷售額曾一度達到過124%。
音樂響起,燈光一暗,只剩下滿屏的大長腿在屏幕中“掃動”。
雖然看不清主播們的臉,但是紅色的背景燈光,配合魔性的BGM,在專業的運鏡加持下,把舞臺的氛圍拉到極致,這就是最近團播爆火的《掃腿舞》。這場掃腿舞的風潮,也讓團播快速出圈,一些明星、網紅,甚至是帶貨主播們都紛紛跨界做起團播。
從7月份開始,頭部帶貨主播廣東夫婦就在抖音開始團播,他們與無憂傳媒“宇宙009”和“宇宙R.E.D”兩個男團合作,鄭建鵬和言真夫妻倆全程參與到男團的直播舞蹈中。廣東夫婦與宇宙男團的直播,吸引了接近2500萬人觀看,在線人數峰值達到31.1萬。
作為帶貨主播,廣東夫婦在看到團播背后巨大的流量潛力后,迅速將團播與帶貨結合起來,并開啟了一場藍月亮主題的帶貨團播。在這場直播中,廣東夫婦和男團成員們身著印有藍月亮logo的服裝,一手捧著藍月亮洗衣液,一邊挑著《掃腿舞》、《萬物生》等熱門團舞。
有數據顯示,這場藍月亮的帶貨團播吸引了1981萬人觀看,較近10場場均觀看人次上升28.76%,預估的GMV達到2500萬-5000萬,較近10場場均帶貨GMV上升40.82%。這樣的數據,雖然難以與廣東夫婦巔峰時期的帶貨數據相比,但也創造了近半年來的一次小高峰。
在流量紅利消失后,直播帶貨開始進入瓶頸期,頭部主播們的帶貨數據集體下滑,頭部主播們曾經最擅長的“靠燒錢換流量”的打法難以為繼,正是在這些背景下,團播為帶貨打開了新的流量“閥門”。
但就內容形態來說,團播絕對不算新東西,它不過是宅舞的復數版本。
要知道,在整個視頻內容生態當中,宅舞可算是最古老的一種,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的生命力也最強。
從最早期的B站紅人咬人貓,到后來遍布抖音、快手的唱跳主播,對于流量主來說,宅舞的“保溫效果”,就像衣柜里的那件羽絨服。甚至早幾年,就連銀行也都借助過宅舞在視頻平臺起號。
你可以說,帥哥美女跳舞,滿足了人類最底層的娛樂需求,也可以說我們對內容生態的開發,可能確實沒什么想象力了吧。
01
自帶流量的團播,已經成為帶貨領域的“抖+”平替。
“東莞鞋王”就已經吃到團播的紅利。2020年,迪寶鞋業的董事長入駐抖音,他在簡介中寫到,已經做鞋30余年,曾給多個一線奢侈品代工,人稱“東莞鞋王”。自從入駐抖音后,這位“東莞鞋王”連續發布了200余條作品,但是點贊量基本都只有一二百。
五年后,“東莞鞋王”突然火了。7月10日,“東莞鞋王”發布的視頻點贊量達到近8萬,在那條視頻中,他帶著公司的跨境總監、營銷總監、供應鏈總監和開發總監五人一起跳了《大展宏圖》。
這不是一個偶然,在后來的幾天里,“東莞鞋王”又連續發布了幾條熱門團播舞視頻,例如帶著公司的總監們跳《掃腿舞》,點贊量也基本在兩萬以上。
這位“東莞鞋王”還趁著這波熱度開啟直播帶貨,在當時只有1.5萬粉絲的情況下,首場場觀人次達到2.2萬,GMV也達到7.5-10萬元。
有數據統計,在2024年中,抖音平臺日均團播直播間約4000個,截至目前這個數據已經激增至7500個。在個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頭部公會們都開始把重心轉向團播,團播也成為今年直播行業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
其實團播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賽道,早期的秀場直播也是采用這種形式。秀場主播們主要靠顏值以及跳舞唱歌等才藝吸引粉絲互動,并通過粉絲們刷禮物、打賞進行變現。為了刺激粉絲們打賞,多名主播們會同臺獻藝打PK,激起粉絲們的勝負欲,讓粉絲們在亢奮的狀態下多刷禮物支持。
團播剛剛興起時,也是類似的模式,一般都是由五個六主播同時登臺,每人都有自己的半分鐘到一分鐘的代表舞曲,不同的禮物對應著不同的代表舞曲,粉絲們可以通過刷禮物來“點舞”,沒有禮物支持的主播們只能坐“冷板凳”。再后來,團播的形式演變成主播們同跳一支舞,但是粉絲刷禮物支持最多的可以贏得C位。
但是單純靠刷禮物變現的模式,早已被印證為不可持續。比如虎牙發布的2024年Q4及全年財報中顯示,其去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為14.96億元,營收已經出現連續13個季度的下滑。虎牙營收的下滑,主要是因為直播收入出現下滑,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榜一大哥”們的打賞越來越少了。
這也意味著,團播雖然自帶流量,但也需要尋找更多的變現方式,這正好與處于流量焦慮的直播帶貨“不謀而合”。今年以來,無憂傳媒旗下的男團已經陸續為唐魅可TOMMARK、麻辣王子、半天妖等品牌帶貨、OST旗下的男團也有絕味鴨脖等有過帶貨合作。
在帶貨的過程中,一些品牌還創造出一些類似秀場的玩法,比如“宇宙009”男團在給香飄飄帶貨時,還是采用最經典的PK玩法,但是PK時不是刷禮物而是買貨。“宇宙009”的6名成員各代表香飄飄的一種口味,粉絲們想要讓自己喜歡的男團成員站到C位,只需要購買這位成員代表的口味就能“投票”。
02
從去年開始,直播帶貨行業就已經開始出現了轉折。
為了發展更健康的直播生態,各個內容平臺對于頭部主播的支持力度均已減弱,力爭打造百花齊放的生態,所以成為頭部的機會少了很多。與此同時,在目前的直播生態當中,哪怕是頭部,能對粉絲形成“卡里斯馬”式影響力的也僅剩下董宇輝等極個別主播。
于是,仍然留在牌桌上的主播們,要想吸引品牌合作,就必須有人氣,但人氣又不好聚,也只好通過買量的方式來實現,不管是投流還是掛福袋。但買來的流量又很難轉化成真實的消費,哪怕轉化成了,由于前期成本過高,不管是品牌方還是主播都很難獲得正向收益。
這樣的鏈條在不斷運轉過程中,逐漸讓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變得越來越脆弱。
辛巴和廣東夫婦甚至公開表示,一場直播要虧損幾千萬。一個直觀的數據是,遙望科技2024年依然處于虧損狀態,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虧損,而且與2023年一樣,虧損規模在10億以上。
于品牌們而言,想要進入直播間,就要承擔起高昂的“坑位費”,甚至還要承擔起轉嫁的“流量稅”。比如屢屢出現的廣東直播間的藍月亮,如今依然高度依賴直播帶貨,其2024年財報顯示,雖然其毛利率高達60.6%,營收較去年同比增長16.8%至85.56億港元,但是其虧損卻達到7.49億港元,是自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藍月亮出現虧損的一個原因,是其銷售及分銷開支的大幅度上升。財報顯示,藍月亮2024年銷售及分銷開支達到50.49億港元,較2023年增加55.6%,而這部分開支的增加,則主要由于銷售及營銷活動增加,尤其是推廣新產品、開發新渠道以及品牌建設,從中也不難看出直播帶貨給品牌增加的成本壓力。
在這種壓力下,很多品牌都選擇自己搭建直播間,留在達人直播間的就剩下一些高毛利的白牌商品,甚至是三無產品,這些產品帶來的問題不斷,也導致帶貨主播們屢屢翻車。現在自帶流量的團播的興起,雖然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品牌們的“流量稅”壓力,但依然沒有辦法改變直播帶貨行業的趨勢。
靠著俊男靚女營造氛圍,雖然能吸引眼球,聚集流量,但是團播與帶貨的場景依然沒有辦法完全融合。在這種重娛樂的氛圍中,主播們的顏值才藝才是直播間的重點,他們并不會像傳統帶貨直播間一樣講解產品,即使粉絲們會在PK等氛圍下沖動買單,也只是基于對“愛播”的支持,而不是品牌的信任。
當讓人上頭的團播結束,粉絲們從虛擬回到現實,“荷爾蒙流量”的退出會帶來后遺癥,例如發生退貨等問題,而這些只能由品牌自己承擔。
并且,團播這種形式,弱化了主播們的個人存在感,雖然符合各大直播電商平臺們“去頭部”的趨勢,但也減弱了與粉絲們的聯系。同樣的妝造,同樣的舞蹈,在美顏濾鏡和燈光的加持下,也讓主播們失去個人特色,很難打造出像“董宇輝”這類的粉絲粘性很強的大主播,所以很多觀眾都是看個熱鬧,很難把流量變成留量。
就像“東莞鞋王”一樣,雖然靠著團播火出圈,但到現在也才沉淀出1.7萬粉絲。想要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里留住觀眾們有限的注意力,甚至是帶動產品的銷量,并不是一件易事。
03
靠著“荷爾蒙流量”刺激消費,直播帶貨走上回頭路,可能是因為“真沒招了”。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電商市場研究報告》中提到,中國電商市場整體進入瓶頸期。該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以618的銷售額為例,全網銷售額增速為-7%,已經開始負增長。分開來看,綜合電商銷售增速為-6.9%,直播電商銷售額增速為12.1%。
雖然直播電商的銷售額仍然實現增長,但是較前兩年卻有所放緩,比如2022年直播電商的銷售額曾一度達到過124%。這也意味著,直播電商也開始承受起較大的增長壓力。
更何況,隨著近段時間即時零售領域出現群雄逐鹿的局面,近場電商開始實現爆發式增長。雖然各大的巨頭們的燒錢補貼大戰還聚焦在餐飲外賣領域,但是不難看出其近場電商業務的布局早已覆蓋服裝、日用品、3C等領域。
曾經的直播電商靠“低價”迅速占領消費者心智,營造出只要蹲守直播間就能買到低價商品的氛圍,但現在帶貨直播間泛濫,甚至有的直播間還能做到24小時不間斷直播,失去稀缺性的帶貨直播,也失去曾經因為新鮮感而蹲守的消費者們。
而且,經過電商行業去年的低價大戰,直播電商也早已沒有了低價優勢。
在電商行業整體飽和的情況下,近場電商的崛起,也勢必會擠壓直播電商的生存空間。畢竟不論是從價格、效率還是體驗上來看,近場電商都更有優勢,更符合消費者需求模型,一旦培養起消費者的近場電商消費習慣,往后消費者就更“由奢入儉難了”。
當然,在直播電商中,還有一部分流量必然會流向品牌店播。抖音電商的數據顯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開啟店播的品牌商家數量同比增長113%,近7成的商家通過店播獲得收入,有16.2萬的商家店播銷售額同比增長100%,超1000個商家店播銷售過億。
品牌打造自己的直播間后,讓直播帶貨回歸到一種常規的銷售形態,不愿意再被高昂的坑位費和流量稅所綁架,這也進一步壓縮帶貨達人們的生存空間。
在直播帶貨鼎盛時期,主播們的花樣百出,有靠演技與品牌方拉扯的,有靠文采立人設的,甚至也有靠炒作賣慘的,但現在的消費者們明顯已經不吃這一套了。于是主播們又將團播當作救命稻草,甚至有些為了博眼球,開始搞起了擦邊。
擦邊的內容從來不缺流量,因為它能滿足人們最不與外人道的需求。但除了商K,終究沒有多少正經品牌愿意總在“雷區蹦迪”。
這條路究竟能走多遠呢?不妨讓我們回頭去看看。
2021年,曾有一個名為“美少女嗨購go”的賬號,直播內容就是四個美少女邊蹦迪邊賣貨,曾經也創下過3個月帶貨超過3000萬的業績。但是現在這一團隊早已解散,美少女帶貨的泡沫不到一年就已經被戳破了。(魏霞)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