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新材IPO被否,新三板集郵黨該注意了金融
7月31日,泰達新材首發申請未獲通過,成為繼愛威科技后第2家未能被否的新三板企業。
7月31日,泰達新材首發申請未獲通過,成為繼愛威科技后第2家未能被否的新三板企業。
自2016年8月份開始,由于IPO預期的臨近,泰達新材開始受到新三板集郵黨的追捧。8月15日,泰達新材召開股東大會審議了關于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議案,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公司股價從6.44元一路飆升至19.10元,不足一個月時間股價翻了3倍。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掛牌新三板之前,公司股東人數為9名。而在去年申報IPO停牌前,公司股東人數已經上升到171名,這意味著公司在掛牌新三板后共增加了162名股東,其中有142名外部股東是在進入上市輔導后進場的。
在泰達新材停牌前,這142名集郵黨就已經平均浮盈超過1倍。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顯示,柯伯成、柯伯留兩兄弟為泰達新材實控人,在IPO之前,兩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從2015年年末的50.70%增加到停牌前的54.37%,期間共增持了約160萬股。其中柯伯成在這波上漲行情中就共增持了3.2萬股,占區間總成交額約7%,是這波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此外,在2016年年報中,一位名為張季芳的個人投資者赫然出現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據公開資料推斷,該名投資者在泰達新材轉做市期間共買入公司股票67.5萬股,目前持有股票市值為1289萬。隨著泰達新材IPO被否,復牌后的股價堪憂。
泰達新材被否的兩大可能原因:
1、營收下滑且扣非后凈利潤不及3000萬
泰達新材招股說明書透露,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分別為1.70億元、2.06億元及1.7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分別為1761萬元、2686萬元和2689萬元。
近兩年,泰達新材扣非后凈利潤均低于3000萬元。并且,2016年,泰達新材的凈利潤雖基本2015年持平,但營收規模卻出現了下滑。
2017年上半年,泰達新材的營收規模繼續呈現下滑趨勢:半年營收7824萬元,同比減少27%。歸屬于掛牌股東的凈利潤為1722萬元,也基本與去年同期的1626萬元持平。
還有,泰達新材主要產品偏苯三酸酐銷售價格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是原材料價格高于同行上市公司。
營收下滑、扣非后凈利潤也不高,并且證監會似乎也無法從泰達新材的報表里挖掘出能讓該公司業績增長的因素,這點或許是其被否的“硬傷”之一。
2、發審會或認為它有降低薪酬增加業績的嫌疑
在發審會上,泰達新材被問及:董監高中年薪最高的為總經理的7.62萬元,是否存在刻意壓低薪酬增加業績的情況?
并且,公司最近一年銀行存款余額僅為597.72萬元,但報告期各年均進行大額分紅,累計分紅5872.5萬元,是否存在通過現金分紅支付員工薪酬的情況?
在發審會眼里,他們或許認為,泰達新材有降低薪酬增加業績的嫌疑。上個月,證監會曾表示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
資料顯示,去年,泰達新材員工人數為138人,比2015年年末的164人少了近30名,公司的解釋是“將子公司歙縣啟泰樹脂有限公司轉讓,期末不再將啟泰樹脂員工納入公司人數”。
據了解,泰達新材并非個例。今年年初同樣被否的深圳西龍同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存在扣非后凈利潤低于3000萬元及員工人數大幅縮減的情況。
還有上月底被否的西藏國策環保,近三年扣非后凈利潤均不及2000萬元。同時,在發審會上也被問及這個問題:除公司存在記賬不規范的情形之外,過去三年,公司高管薪酬總額逐年下降,董事長薪酬大幅下降,并且還有超過九成的公司員工未繳納住房公積金。
哪些新三板企業容易IPO被通過呢?答案是扣非凈利潤低于3000萬或已成為IPO的基本門檻。分析15家上會的新三板公司可以發現,IPO被否的愛威股份和泰達新材有個共同點,就是近兩年的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者的平均值低于3000萬元,而其他13家成功過會的企業均邁過了這個門檻。
附上正在排隊、且近兩年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值的平均值低于3000萬元的新三板公司名單:
【來源:金融之家 作者:Oneway】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