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警告下,極星汽車能否力纜狂瀾?快訊
據央廣網報道,近日,消費者王女士在鄭州盒馬國貿店買了帶有外包裝袋的鍋巴,食用中卻發現,其中一塊鍋巴附著有不明黑色異物。
三年就能學會了?
作者:大鵬
編輯:張戈
風品:陳晨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有進有退,才是健康市場。
無論A股的面值退市,還是美股的“一美元”退市,猶如一道“市場底線”,強化了優勝劣汰、良幣效應。
遙想2022年6月,極星汽車在美納斯達克正式上市,作為擁有沃爾沃、吉利兩大實力金主的高端電動車品牌,一時間吸引諸多投資者目光。
然跌眼鏡的是,僅短短兩年光景就陷入了“退市”危機,股價也一度跌至歷史低點。
下跌源于5月17日收到納斯達克的違規通知,未按時提交2023年報。公司股票在5月20日起連續多日出現較大幅下滑,并在5月21日降至1美元以下。截至美東6月18日,極星汽車報收0.69美元。已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美元。
按照納斯達克規定,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將收到警告,如警告發出90天里仍不能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自救以提升股價,將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面臨退市風險。
至于年報“難產”原因,4月30日極星汽車公告稱,公司需更多時間結清賬簿和記錄、完成財務報表編制,并完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審查程序,同時修正2021和2022年度和中期財報中的某些錯誤。極星汽車預計,此次修正會對2021年凈虧產生不到5%的正面影響,以及對2022年的凈虧損產生不到5%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自2022年6月上市以來,極星汽車股價整體走勢就不討喜、一直在波動下滑。最新收盤價較上市首日的13.36美元高點,已累跌約93%。
當然,企業也沒閑著。6月5日,據界面新聞,吉利系高管欽培吉即將接替陳思英,出任極星科技首席運營官。6月17日極星汽車又宣布,正與現有和全新的合作伙伴合力擴大零售市場足跡,計劃2025年進入法國、捷克等7個全新市場。6月18日,極星汽車宣布,董事會主席Samuelsson將卸任,大眾中國前CEO范安德接任。
不禁疑問,系出名門的極星汽車何以至此?上述“宏圖”、高管變動,又能提振多少業績信心?
01
業績連虧、年銷量不達標
中國市場缺存在感
“補血”+裁員可解?
還是基本面說話。
2021年和2022年,極星汽車收入13.37億美元、24.62億美元,利潤虧損10.07億美元、4.66億美元。截至2023年前三季,公司收入18.44億美元,利潤虧損4.68億美元。兩年多時間,已累虧19.41億美元。
業績連虧背后,銷量不振是一個重要考量。據經濟觀察報,2020年至2023年,極星汽車全球銷量1.02萬輛、2.90萬輛、5.15萬輛和5.46萬輛,持續增長值得肯定,但整體體量相較比亞迪、蔚小理等還有不小差距。尤其2023年,同比增速遇到瓶頸,2024年一季度甚至開始負增,全球銷量約0.72輛同比下降40%。
要知道,據每日經濟新聞,極星汽車2023年曾定下8萬臺銷量目標。隨著上半年銷售不及預期,年中極星又將預期調低至6~7萬臺,即便如此5.46萬臺的成績單仍沒達標,可謂十分尷尬。
細分銷量區域構成,大部集中在歐美地區。據汽車之家,2022年極星賣出去的5.15萬輛中,有3萬多輛是銷往歐盟市場。
反觀中國市場則較為羸弱,據經濟觀察報,2021年極星汽車在華銷售新車2048輛,僅占其全球銷量6.90%。2022和2023年,極星汽車官方并沒選擇公開中國市場數據。據每日經濟新聞,2023年在華銷量約1100輛。自2020年首款車型交付以來,極星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約5000輛。2024年前4月,極星汽車在華累計銷量不足1000輛。還沒新上市小米汽車4月份一周賣得多(4月共交付了7058輛)。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背靠沃爾沃、吉利兩大實力金主,卻在新能源汽車第一大消費國幾乎沒有存在感,極星汽車自然難起銷量、實在令人嘆息。
眾所周知,汽車業是典型的規模產業。尤其新能源車企,快速起量是拉升毛利率、擺脫虧損泥潭、回饋研發形成良性生態、特色護城河的不二法門。
自身銷量不盡人意,外部“補血”就成了重中之重。就在2023年11月,極星汽車宣布,已從股東沃爾沃汽車獲得總計2億美元可轉換貸款;吉利瑞典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正為其提供一筆2.5億美元的定期貸款,總計4.5億美元。
2024年2月28日,極星汽車又宣布,獲得外部融資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48億元),為三年期貸款,由12家國內外銀行組成的銀團共同提供。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集中精力推出新車。這筆融資提供了完成今年的極星2、3和4以及2025年加入的5款車型項目所需的資金。”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英格拉斯表示。
此外,為緩解資金壓力,極星還勒緊褲腰、刀刃向內進行人員縮減。據長江商報,極星2023年5月份宣布全球范圍內裁員10%并凍結招聘。2024年1月又宣布,由于當下市場充滿挑戰,計劃全球范圍內裁減約45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15%左右。
02
起大早趕晚集
僅因不適應中國“卷”?
夯實品控很重要
只是無論補血還是裁員,都是權宜之計,真正脫困還在自身盈利能力的改善。
公開信息顯示,極星汽車誕生于歐洲瑞典,2005年成為沃爾沃的性能車型供應商。2009年,沃爾沃把極星納入旗下賽車與性能車研發部門。
背靠沃爾沃加持,性能和設計是極星兩大優勢,在歐美市場已有一定知名度。無論產品技術還是品牌深遠度,并不輸現有新能源新勢力。以公司第一代產品極星1為例,最大輸出高達600馬力,最大扭矩1000?!っ?,憑借強大性能和極簡風顏值,一亮相就在歐洲打開了知名度。
然而,這一切到了國內市場就換了光景。
2024年4月,極星科技董事長兼CEO沈子瑜曾感嘆:“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品牌知名度是不行的,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這是因為2017年到2018年后,極星在中國市場的投入比較有限,包括在企業、產品規劃以及智能化、本地化上都沒有大的投入。”
確實,極星進入中國的時間剛剛好,市場方興未艾、有大把大把的攻城略地機會。要知道,理想汽車首款車型理想ONE在2019年4月10日正式上市、蔚來第一款車ES8,2017年底也才上市。
遺憾的是,極星卻沒把握住機會,投入有限、戰略誤判讓其把大好市場拱手相讓。
就拿同為吉利旗下的兄弟品牌領克來說,2017成立,同樣定位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國內知名度卻遠超極星汽車。據觀察者網,2024年一季度,領克汽車銷量6.11萬輛,同比增長64%,超過極星2023全年銷量。
當然,近些年國內市場內卷度有目共睹。2024年6月6日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坦言“中國汽車業的價格戰舉世無雙”,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說“過度競爭將帶來劣幣驅逐良幣”、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則認為“將卷出屬于中國的世界級品牌”
沈子瑜感嘆“中國市場太卷,和別人去卷價格、卷參數,我們沒有太大優勢,卷不過,也卷不動”。
考量在于,基本的質量關似乎也不多扎實。2023年4月,極星4在上海車展全球首發上市。然不到一年就因質量問題啟動召回。2024年3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顯示,日前,極星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要求,決定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11月29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3—2024年款國產極星4純電動車型,共計1867輛。
據極星汽車介紹,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因制動控制器軟件問題,可能觸發制動控制降級,造成制動電子助力等功能失效,制動效能減弱,存在安全隱患。
瀏覽車質網,相關投訴也多集中在質量瑕疵、價格不穩等方面。
說千道萬,駕乘體驗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一切“卷”的核心基石。價格、參數等方面,極星可以佛系一些,但在質量紅線上卻一定要足夠狼性。眾所周知,“老大”沃爾沃就是以“安全”著稱,才贏得消費者信任,走上長期主義。看看上述召回質疑,極星還有多少功課要補呢?
03
從管理層到產品定位
為何換來換去?
更深一度審視,企業發展遲滯,產品定位飄忽不定也是一個考量。
公開資料顯示,極星在全球共推出了極星1、極星2、極星3和極星4四款車型。但四款車間不乏割裂感,并沒形成一套合力打法。
遙想2018年8月,極星1發布,對標特斯拉ModelS,定價高達145萬元,每年限量500輛,搞起饑餓營銷。反觀理想的“理想one”、小鵬的”G3”等則憑借性價比,讓第一臺車迅速打開了市場。
2020年11月,極星第二款車Polestar 2(極星2)姍姍來遲,對標特斯拉MODEL3 ,價格定為29.98萬起,相對平民了不少。然彼時,新勢力代表蔚小理已進入大規模交付期,極星汽車在國內品牌知名度較低。且電力驅動的新能源車不同于傳統燃油車,性能技術得不到充分體現,而彩電冰箱大沙發看得見、摸得著,更容易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此后又疊加“儀表板軟件速度表設置值錯誤”“車輛與逆變器連接部件存在故障”等質量質疑,進而再一次沒泛起多少市場水花。
2022年推出的極星3,售價又重回高端定位,雙電機長續航版69.8萬,高性能版79.8萬。只是忽高忽低的車型定價,難免令市場有些迷惑觀望。
目前,極星汽車在國內主要依賴極星4銷量。據金融界,該車今年前4月累計銷量746輛。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對于車企來說,尤其新能源這樣的新興市場,品牌市場定位至關重要。這關系到消費者的圈層、也關系到競爭對手是誰?瞄準哪一市場,如理想的移動家庭定位、問界的智慧汽車定位、蔚來主打換電等等;回顧極星產品線,定價忽高忽低,說明車企對品牌定位,以及市場發展相對缺乏清晰認知,不僅難收獲爆款車型,甚至還容易擾亂品牌定位、市場認知。
不止于此,掐指算來,據界面新聞,極星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已歷經數次換帥。
2024年1月2日,陳思英正式加盟極星科技,擔任首席運營官,全面負責公司營銷板塊。其曾先后在北汽、觀致、領克、長城、吉利等多品牌任職。到任極星后,陳思英采取系列品牌營銷措施,如宣布周迅和陳坤成為代言人、買車送手機等,不過一番努力,極星銷量并沒明顯增長。
6月5日,據界面新聞,吉利系高管欽培吉即將接替陳思英,出任極星科技首席運營官。后者調任產品規劃高級副總裁。
6月7日,財經網聯系到極星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方確認該消息真實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心而論,陳思英在任僅半年時間,想扭轉現狀將極星帶出困境,難度可想而知。留給陳思英的時間顯然不足,再次更迭是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浮躁現狀,值得企業深思。
04
吉利加磅 新帥能否“燒”出新氣象
好在,接棒者欽培吉也是吉利體系老人。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1年其就在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任職,先后任職沃爾沃汽車集團大中華區銷售和經銷商網絡副總裁、大中華區銷售公司首席運營官。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擔任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
一線經驗豐富,可以看出極星汽車依然緊抓銷售,這給了外界諸多期許。
如同硬幣兩面,挑戰問題之外,極星面臨的潛在轉機同樣也不少。
首先,作為一家“新勢力”豪門,背靠吉利、沃爾沃的極星是幸運的。沃爾沃2024年2月宣布,不再向極星提供資金,并會把所持部分股份轉讓給吉利控股。業內人士認為,極星由此將能得到吉利更多的資源傾斜,以助其發力國內市場,實現全球增長目標。
吉利控股集團CEO、極星董事會成員李東輝表示,吉利控股會繼續為極星提供全面的運營和財務支持,并將長期持有極星股份,也會適時參與極星未來融資計劃。
其次,中國市場雖卷,機會潛能也大。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無論產品質量、技術水平,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消費接受度、消費能力都邁上了新臺階。
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懂車帝推出《2024新能源汽車消費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含乘用車與商用車)滲透率預計將接近40%,且新能源車意向購買用戶已與燃油車旗鼓相當。
再次,全球市場也有大把“處女地”待掘。極星上述2025年進入法國、捷克等7個全新市場,加速地域擴張步伐,無疑令投資者為之一振。
回到開篇,面對股價低于1美元的退市危機,納斯達克也提供了一定緩沖期,允許公司在規定時間內采取措施來恢復合規狀態。其次,可通過多方式來改善財務狀況和提升股價,例如資產重組、引入戰投等。還可通過法律途徑來爭取更多時間和機會。
整體看,極星汽車雖危機重重、負重前行,可也不乏紓困解困的騰挪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欽培吉曾在沃爾沃展臺發布會上放狠話稱“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都說新人新氣象、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學會、學不會之間,銷售出身、大步走上“帥臺”的欽培吉、范安德能否大力出奇跡、力纜狂瀾,“燒”出一片嶄新市場,“燒”出一個嶄新極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