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成功于偏執,受困于偏執智能
“黃鳴的成功來自于他的偏執,也受困于他這種偏執”,一位曾在黃鳴創業早期跟了他十年的知情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記者這樣評價近日因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而“一鳴驚人”的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
“黃鳴的成功來自于他的偏執,也受困于他這種偏執”,一位曾在黃鳴創業早期跟了他十年的知情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記者這樣評價近日因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而“一鳴驚人”的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
春節祥和氣氛未退,黃鳴的發聲卻顯得另類。他因舉報而被外界得知:原來皇明集團已經負債約20億元。恐怕皇明集團的員工連領工資都成了問題。
黃鳴
黃鳴是一個怎樣的人?
上述知情人士說,黃鳴過去性格很急,現在上年紀了柔和了很多。“他做事很辛苦很嚴格甚至苛刻,身邊的人如果沒達到他的要求就會發火。但是在產品方面(的嚴格)沒的說。行業里做太陽能產品質量沒有哪家企業是比得上皇明的。”
其實黃鳴這幾天給外界的印象也卻是急中帶柔,一開始舉報德州市委書記畫風急驟如暴雨,而后又在自己朋友圈發布內心獨白字里行間都是滿溢的情感流淌。黃鳴說了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改變自己對內在和外界事物的負面判斷,凡遇到事情都做另外一種自我暗示:“世上還是好人多”、“天無絕人之路”、“辦法總比困難多”、“困頓都是挑戰更是機遇,應該慶幸才對!”,事情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不過從皇明集團的現狀看,黃鳴的言和行看起來是很不統一的,要送給黃鳴的問題是:太陽能行業紅利消失的時候,黃鳴沒有判斷嗎?為什么沒有帶領企業嘗試突圍,走出困境?太陽谷這個政府項目為什么會捆綁的這么深,黃鳴身邊沒有人給他建議嗎?
“他對行業的判斷還是非常準的”,不過,上述知情人士對黃鳴不無欣賞,他說,太陽能行業當時競爭十分惡性,很多企業在工程投標中以惡性低價競爭,而黃鳴寧可不做,也要堅守質量,這是市場的原因,卻也影響了皇明集團之后的效益。
黃鳴曾經抨擊“這個行業爛透了”,折射出他對惡性競爭的厭惡和痛斥。當時,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產品雷同、缺乏創新,小規模、低水平的企業比比皆是,產業競爭十分粗放。大概從2013年開始,太陽能行業的產量也開始一路下滑。數據顯示,2013年太陽能集熱系統年生產量達到6360萬m2峰值,這之后開始走下坡路,到2016年生產量為3950萬m2,這期間,小規模,低水平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已處于關、停、并、轉狀態,零售市場日漸式微,工程市場發展迅速。
作為競爭對手,日出東方被黃鳴多次攻擊,但與皇明集團專注專一的畫風不同,日出東方在太陽能行業低谷時期做了多元化嘗試,比如做凈水和熱能產品,后來又收購了帥康電氣75%的股權進入廚電行業。
從事凈水事業的職業經理人龐亞輝對兩家企業有過接觸,他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對比起來,黃鳴沒有為自己培養出人才梯隊,而日出東方是賽馬機制,老板徐新建也放得開。黃鳴早起對太陽能的普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他的企業文化非常糟糕。
“差不多是一言堂模式”,上述知情人士如此印證,“黃鳴對太陽能很堅守,不喜歡做別的,他自己不倡導做別的”。
盡管作為對手皇明集團和日出東方有著不同的路徑,但太陽能行業的風口隕落讓身處其中的企業都未能幸免遭遇困境。即使日出東方,這些年的多元化突圍也非一帆風順,2012年上市當年,日出東方的營業收入達到歷史最高值的33.65億元。此后逐年下滑,2015年時僅為25.95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23.52億元,同比下降9.37%,與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命脈完全重合。
“太陽能企業基本上都受困于行業,能走出困境的大企業并沒有幾家”,上述知情人稱,反而一些中等企業活的很滋潤。
據其向記者透露,在山東本土,有約十來家的中等企業,他們在一些工程項目上,因為成本控制的很好,能做到2億-5億的規模(平板市場),這相比他們過去的日子反而很滋潤。而那些大企業效益卻不如這些中等企業。
如今,黃鳴和他的皇明集團被困境所包圍,但是不管哪種外界評論,在黃鳴面前可能都顯得捉襟見肘,因為用他自己的話說:哪怕當一些人(尤其是媒體人)對一些不“商人”的行為用“商人”價值觀評頭論足的時候,我只能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來源: 中國家電網 作者:明彥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