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連跌、被爆關廠,上汽大眾“如履薄冰”快訊
“上汽大眾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要求我們整個團隊要如履薄冰、分秒必爭地去爭取市場。”這是不久前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公開接受采訪時袒露的心聲。
圖片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上汽大眾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要求我們整個團隊要如履薄冰、分秒必爭地去爭取市場?!边@是不久前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公開接受采訪時袒露的心聲。
鑒于目前市場表現,陶海龍所言不虛,上汽大眾的日子的確不算好過。一是今年前8個月產銷雙降,其中產量同比下降4.6%至68.4萬輛,銷量同比下降4.8%至67.8萬輛;二是有報道稱,在大眾汽車考慮關停部分歐洲產能的同時,上汽大眾也正計劃于明年關閉其位于江蘇南京的工廠。
雖然后面上汽大眾方面回應稱,目前南京工廠的一切生產工作都在正常運行中,但還是有不少人擔憂其未來銷量是否能支撐得起產能。很難說,為了降本增效,上汽大眾會不會也走上部分合資車企關廠、裁員、降薪的老路。
在汽車行業大變局下,即使扎根中國市場40年的上汽大眾,也有些力不從心了。今年7月,原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海龍接任上汽大眾總經理一職。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他的帶領下,上汽大眾還能否重新“火”起來?
1
月銷量四連跌
1984年10月簽約奠基的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受益于在中國市場長期的扎根,上汽大眾一直是國內合資車企的“標桿”,書寫了很多傳奇。
像是1995年11月,上汽大眾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內第一家通過此認證的單位。還有2016年,成為中國首個年銷量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在最輝煌的2015年-2018年期間,上汽大眾更是分別憑借181.2萬輛、200.2萬輛、206.3萬輛和206.5萬輛的成績,連續4年拿下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
那會,朗逸、帕薩特、途觀等車型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現象級產品。2018年,朗逸家族全年累計銷售50.4萬輛,成為當年唯一一款銷量破50萬輛的轎車品牌。SUV途觀則是合資SUV銷量冠軍,全年累計銷售超過了30萬輛。
只可惜,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從2019年開始,叱咤風云30多年的上汽大眾便遭開始遇到了威脅。當年上汽大眾銷量為200.2萬輛,雖然守住了年銷200萬輛大關,但同比還是下滑了3%。
接下來兩年,上汽大眾銷量分別為150.6萬輛和124.2萬輛,同比繼續下滑24.8%和17.5%。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銷量下滑的2019年-2021年里,上汽大眾還丟失了乘用車市場銷冠之位,花落隔壁一汽-大眾。
總算到了2022年,上汽大眾有了點起色,累計銷量達到132.1萬輛,同比增長6.4%??蛇@樣增長態勢并沒能持續下去,去年上汽大眾銷量再次回到下滑通道,只實現了121.5萬輛,同比下滑約8%。
時間來到今年,根據上汽集團的產銷快報,前8個月上汽大眾累計銷量為67.8萬輛,同比下降了4.8%。其中,8月銷量達8.5萬輛,同比下降22.75%。并且我們注意到,從5月份開始截止到8月份,上汽大眾的單月銷量已經連續四個月同比下滑。
這也難怪陶海龍在接受采訪時會用“壓力非常大”來形容現狀了,并要求整個團隊“如履薄冰”“分秒必爭”。對于上汽大眾來說,現在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時期,必須盡快提升銷量來撐住銷售網絡和品牌定位,不然將有可能成為飯桌上的菜,而不是坐在飯桌上吃菜的那個了。
2
關停工廠傳言
一般情況下,在遇到銷量和利潤下滑時,企業都會開展一些開源節流行動。之前就有報道顯示,大眾汽車可能在德國裁員3萬人,以尋求在歐洲萎縮的汽車市場中變得更具競爭力,其中裁員幅度最大的部門將是研發部,將有4000人到6000人失業。
稍后,又有媒體報道,大眾汽車也已經在中國市場開啟人員裁減,目標是助力其實現三年內在全球范圍內降低20%管理費用。甚至現在這把“火”還蔓延到了上汽大眾工廠身上,有消息稱,上汽大眾正計劃于明年關閉其位于江蘇南京的工廠。
據悉,該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帕薩特及斯柯達品牌旗下多款車型,年產能達36萬輛。上汽大眾計劃將南京工廠的部分工人搬遷至其位于江蘇儀征的另一家工廠,該工廠目前專注于生產轎車朗逸。
不過,上汽大眾方面很快出來作出解釋,稱南京工廠的一切生產工作都在正常運行中,目前帕薩特全系車型產能充足,生產、銷售一切正常。只是基于市場需求和產品規劃,上汽大眾未來有很多新產品要推出,包括全新的燃油產品和新能源產品?;谌庐a品型譜,生產基地也要做相應的規劃。
這似乎是在辟謠又不完全是,只能說南京工廠目前還沒有關閉,但不保證以后會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車圈能見度》注意到,有關上汽大眾關廠的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去年年中時,江蘇儀征的工廠就被提及過。
根據那會的信息,上汽大眾位于上海安亭的3座整車廠正在進行產線調整,其中第一工廠在2022年7月結束生產,目前已永久關停,部分產線搬遷至江蘇儀征;二廠已啟動合班,將兩個生產輪班合并為一班;三廠大概率于2023年下半年啟動合班。
即使按官方所說的,這背后有整體升級轉型的原因,是合理規劃旗下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生產布局中的一環。但關廠傳言看多了,還是很難不讓人擔憂上汽大眾的產能利用率和效益問題。
就去年來說,上汽大眾設計產能達208.8萬輛,而實際產能只有120.2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58%,意味著有近90萬輛產能是屬于閑置的狀態。今年前8個月,產能利用率亦很低,通過采取關閉冗余產線來降低支出或許是一個無奈而又必然的選擇。
3
如何重振雄風?
事實上,上汽大眾當前遭遇嚴峻挑戰,一方面有國內市場大環境的因素。今年8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了63.4%,而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6.6%。在這種情況下,上汽大眾難以獨善其身。
另一方面,上汽大眾也有自身的短板需要補足。此前中保研帕薩特、途觀L在碰撞測試中的糟糕表現,就讓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有所降低,觀望情緒增加。這兩年,隨著電動化時代的到來,上汽大眾由于先前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少,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量。
因此,不管南京工廠之后會作何調整,眼下對于上汽大眾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得回歸到產品和銷量上來。
對此,上任不久的陶海龍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上汽大眾絕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出牌不能自亂陣腳。”“上汽大眾的轉型是必要的,但是這個過程必須要堅持正規軍的打法、體系性的打法。”
具體怎么打?表現在產品戰略上則是“做加法”,一方面在產品矩陣上做加法,另一方面則是在產品競爭力上做加法。
在產品矩陣方面,上汽大眾計劃以不同的能源形式在8萬-32萬元的價格帶形成密集的產品布局,基本上每1萬元的區間就會有一款產品;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則是計劃將已經表現較好的重磅車型打造成一個家族,進而推動品牌向上。
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亦透露,今年是上汽大眾產品準大年,Pro三部曲有兩部曲在今年已經發布。而產品矩陣做加法的同時,上汽大眾也對部分產品進行了優化,來滿足更多細分市場用戶的需求,企業的戰略是油電同進,ID.系列上也進行了產品升級。
看來,上汽大眾還沒有“躺平”,只是這些戰略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來驗證。好消息是,今年8月,上汽大眾交付新能源車達1.4萬輛,同比增長23.3%,刷新本年度月交付記錄。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有望成為銷量增長點。
“中國市場的卷遠遠沒有結束,誰更勝一籌都很難說,更遠遠沒到game over的時候,決勝的關鍵還是在于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在陶海龍看來,合資企業仍有機會。接下來就看,在他這個新官的帶領下,上汽大眾能否再次站起來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