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業務疲弱,百度新業務仍任重道遠快訊
傳統業務疲弱,百度新業務仍然任重道遠。
百度資料圖
最早喊出“all in AI”的百度,最近在人工智能領域又有了新的進展。
近日,百度智能云宣布與香港千帆科技合作設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科普培訓基地已于數碼港成立,百度智能云(香港)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同時落成啟用。基地正式落成后,將于2025年邀請百度科研團隊開展一系列教學及培訓活動,此外,基地還將與全港各大專院校合作,每年推出五期課程,預計惠及千名香港青年。
此外,百度已向香港運輸署提交自動駕駛測試先導牌照及自動車證書的申請,旗下無人駕駛網約車平臺“蘿卜快跑”計劃在香港試營運,最快今年底前在機場進行首階段測試。
受利好消息提振,港股市場上,百度集團(09888.HK)自11月22日創下階段低點75.2港元之后,連續上升。截至12月2日收盤股價為82.9港元,H股市值為1971億港元。
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投資并喊出“all in AI”,但十幾年過去,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依然沒有成為百度收入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貢獻核心收入的傳統業務正逐漸疲弱。
核心業務收入疲弱
根據百度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財報,當季百度實現營收335.5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3%;美國通用會計師準則(GAAP)下,其當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至76.32億元,但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下,凈利潤同比下跌19%至58.9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百度主要業務仍由百度核心與愛奇藝兩大板塊構成,百度核心收入為265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愛奇藝收入為72億元,同比減少10%,這也是百度當季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百度核心由在線營銷收入和非在線營銷收入兩部分構成,其中,在線營銷收入為188億元,同比減少4%,占核心收入的71%;而包括百度云、智能駕駛在內的非在線營銷收入為77億美元,同比增長12%,百度將此歸結于由智能云業務帶動。
可以看出,以廣告服務為核心的在線營銷收入占比超70%,這項傳統業務依然是百度的核心收入來源,但表現卻“不溫不火”,該項收入繼今年第二季度同比減少2%之后,第三季度同比降幅又擴大到4%。
在線營銷收入和愛奇藝的合力下,百度第三季度總收入同比下滑3%,創下近兩年來最大跌幅。
在業績電話會上,百度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將在線營銷收入下滑歸因為宏觀經濟挑戰、持續進行的AI驅動搜索改造,以及不斷變化的互聯網內容生態。
移動生態事業群組(MEG)負責人羅戎也表示,百度的廣告業務與宏觀環境高度相關。三季度房地產、特許經營和醫療保健等垂直領域持續疲軟,近期持續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仍需一些時間才能觸及到中小企業,并提升它們在廣告支出方面的信心,百度對未來的復蘇趨勢保持謹慎樂觀。
此外,百度一直在積極采用AI技術對其搜索功能進行改造。據百度介紹,目前百度搜索上已有20%的搜索結果由AI生成,在百度APP上,70%的每月活躍用戶開始參與到AI生成式內容中。但對百度、谷歌等傳統搜索巨頭來說,發展AI搜索意味著會直接影響其核心的廣告業務,跳過廣告商內容直接向用戶提供AI生成的答案,減少了廣告的曝光和點擊。
“我們對成本控制的持續關注,為第三季度業績奠定了基礎。”百度代理首席財務官何俊杰在財報中表示,得益于成功進一步優化成本,并在業務部門之間實現更高的成本效益,百度核心的經營利潤率維持穩定。
新業務仍在摸索期
李彥宏指出,在線營銷業務持續疲弱,但被智能云業務的增長所抵銷,“我們強大的人工智能能力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文心日益增長的使用量就是證明。”
根據財報,第三季度百度拓展文心系列模型,推出了兩款增強的輕量級模型Speed Pro及Lite Pro,進一步擴展文心系列模型的豐富性。今年11月,百度飛槳及文心生態已凝聚1810萬開發者,同月,文心系列模型處理的日均API調用量達到15億次,較8月的6億次大幅增加。
智能駕駛業務方面,第三季度百度旗下蘿卜快跑的自動駕駛訂單為98.8萬單,同比增長20%,第三季度蘿卜快跑的全無人駕駛單量占全國總單量超過70%,到了10月,這一比例進一步增加至80%,其第六代自動駕駛汽車RT6已在國內多個城市的公開道路上運營。
李彥宏在電話會上表示,武漢、重慶等能夠大規模開展完全無人駕駛運營的城市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也在積極尋求國際擴張的新機遇。
在第三季度77億元非在線營銷收入中,李彥宏表示,百度智能云業務收入達49億元,保持了11%的兩位數同比增長,增速相比上一季度的14%有所放緩,其中,生成式AI相關收入是主要增長驅動力之一,貢獻了11%的云收入,較第二季度的9%有進一步提升。
雖然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增幅可喜,但絕對收入并不樂觀,僅占當季百度總營收的不到兩成。“盡管面臨短期壓力,我們仍然堅持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戰略,并對我們的長期發展趨勢充滿信心。”李彥宏表示,“隨著我們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的規模,我們更有信心去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推動創新,為消費者、企業和整個社會創造價值。”
AI路漫漫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投資并在此后喊出“all in AI”,把自己定義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也可視作國內最早加持AI概念的公司。
2013年,百度在硅谷成立百度美國研究院,同年,百度在中國建立深度學習研究院,李彥宏親自任院長,中美兩個研究院吸引了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吳恩達等人。
2015-2016年之后,百度進入一個探索AI技術產品化和商業化的階段,AI團隊陸續拿出兩大成果:2015年9月,百度推出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度秘(DuerOS),用戶可以和度秘對話、聊天,同年年底,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次年4月,Apollo計劃發布,瞄準全無人駕駛。
2016年,百度把AI提升為公司戰略,一年之后,百度發布了公司新使命——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
在百度大腦、百度飛槳等AI軟件推出之后,2019年,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1.0,它可以根據用戶的描述生成文章、畫作、圖表、視頻等多種內容,就是至今大熱的 “生成式AI”。
文心大模型1.0在推出之后持續迭代升級,去年10月百度發布了文心大模型4.0,今年6月,百度又推出了文心4.0 Turbo。李彥宏透露,百度將于2025年年初發布文心大模型的新版本,以鞏固在基礎模型上的領先優勢。
有數據顯示,過去十余年來,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云等賽道上,累計投入超1700億元。但十幾年過去了,百度似乎一直沒有找到AI商業化的最佳切入點。
“我們在某些垂直領域已經看到了令人鼓舞的早期成果,包括法律、教育以及B2B服務領域。“羅戎在業績會上說,例如,面向廣告商的文心一言智能助手如今已經實現了有效銷售線索的增長,這既能為廣告商提升價值,又能增強整體用戶體驗。隨著早期基礎模型的不斷發展,預計這些智能助手未來將解鎖更大的營收機會。
不過,羅戎也表示:“即便如此,我們目前仍處于探索人工智能搜索商業變現機會的早期階段,我們正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采取審慎的方式推進。短期內,我們會優先考慮提升用戶體驗,而不是急于進行商業變現。
在百度管理層看來,產品轉型歷程有力地反映了百度的戰略方向,就是百度有意選擇優先考慮長期價值創造而非短期收益。
傳統業務疲弱,百度新業務仍然任重道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