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互娛業績連續三年承壓 失守A股行業頭把交椅 立案調查“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觀點
近年來,三七互娛業績持續承壓,2024年的營收、市值全面落后于ST華通,已失守A股游戲行業頭把交椅。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近年來,三七互娛業績持續承壓,2024年的營收、市值全面落后于ST華通,已失守A股游戲行業頭把交椅。
4月29日,三七互娛發布2025年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10.67%、10.87%,業績全面承壓。公司4年前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29億元,募投項目實施期限多次延長,特別是5G云游戲平臺建設項目,累計投資額不足兩千萬元,投資進度僅為個位數。
更須警惕的是,三七互娛兩年前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至今尚無結論,爆雷“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經營業績持續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三七互娛業務布局涵蓋全球網絡游戲的研發與發行,旗下擁有游戲研發品牌“三七游戲”,專業游戲發行品牌“37手游”“37GAMES”“37 網游”。
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57.83億元,同比增長7.53%,再創新高。游戲用戶規模6.74億人,同比增長0.94%,為歷史新高點。
三七互娛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4.41億元,雖再創新高,但增速顯著掉隊;歸母凈利潤26.73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而更早的2021至2023年,三七互娛的業績陷入增長停滯,營收在165億元上下小幅波動,凈利潤保持25億~30億區間,這就給了后來者居上的機會。2024年,ST華通營收暴漲七成,突破200億元大關,首次超過三七互娛,坐上行業頭把交椅。
游戲出海方面,三七互娛2024年實現境外營業收入57.22億元,同比減少1.47%,占總營收比重從35.1%降至32.81%。而ST華通的境外收入高達113.68億元,同比激增85.9%,占據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展望2025年,三七互娛的經營業績或繼續承壓。
2025年一季度,三七互娛實現營業收入42.43億元、歸母凈利潤5.49億元,同比下降10.67%及10.87%。
公司解釋稱,一方面系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一季度上線的《時光雜貨店》《英雄沒有閃》《時光大爆炸》等多款游戲處于推廣初期,另一方面主要系受產品生命周期影響,《尋道大千》《靈魂序章》等數款上線超過一年的成熟期產品流水相較于2024年同期自然回落。
TapTap
公開資料顯示,《時光雜貨店》《英雄沒有閃》《時光大爆炸》TapTap評分分別為4.6、6.3、4.3(滿分10.0)。其中,《時光雜貨店》《時光大爆炸》差評居多,特別是1星評價數量遠超4、5星,反映出玩家強烈不滿情緒,主要涉及滾服(指頻繁開新服務器吸引新玩家/刺激老玩家重新付費)、逼氪(指氪金玩家和不氪金玩家完全是兩種游戲體驗)、服務器卡頓、彈窗廣告頻繁等。
游戲研發方面,2022-2024年,三七互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51億元、4.31億元、6.46億元,同比減少27.64%、21.13%、9.42%;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52%、4.31%、3.7%,呈逐年下降趨勢,且在5家游戲公司中排名墊底。與此同時,三七互娛的銷售費用率高達50%以上,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顯然,三七互娛游戲業務存在明顯的“重買量 輕研發”傾向。以2024年為例,公司九成以上的銷售費用系“互聯網流量費用”,高達91.51億元,是同期研發費用的14倍。而ST華通2024年的“市場推廣費”為74.6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3%,金額及占比均明顯低于三七互娛。
此外,三七互娛研發人員持續流失。2022年至2024年,三七互娛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1654人、1471人、1318人,同比減少15.48%、11.06%、10.40%,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從46.57%下降至40.57%。同期,ST華通的研發人員數量穩定在2200人水平,員工占比則從37.53%逐年升至39.16%。
某種意義上,三七互娛丟掉頭把交椅,ST華通實現彎道超車,或許與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研發策略有關。
立案調查仍在繼續
2023年6月27日,三七互娛、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李衛偉和公司副董事長曾開天分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李衛偉和曾開天立案。
三七互娛股價走勢(2023/6/1-2025/5/7)
一面是立案調查風波,另一面是經營業績承壓,資本市場對三七互娛的信心嚴重受挫。自2023年6月起,公司股價跌跌不休,從33.94元高位,一度跌至12元以下。截至今年5月7日收盤,報15.13元,總市值約335億元,兩年不到蒸發近一半。
時至今日,三七互娛尚未收到證監會就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因為該事項,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財務報表均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據證監會網站統計,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主要表現為:一是虛構購銷業務、濫用會計準則實施財務造假。部分上市公司為騙取發行核準、實現重組業績承諾或避免退市風險警示,通過虛構業務及銷售回款等方式虛增公司收入利潤,或者通過提前確認收益、少計減值準備、跨期調整成本費用等方式虛增利潤。二是利用違規擔保、資金占用等多種手段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個別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通過家族關聯企業長期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以上市公司名義向他人借款或以上市公司存款為質押向銀行貸款,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三是未依法履行重大事項等信息披露義務。從已經查實的重大遺漏、誤導性陳述案件看,既有未披露重大合同、關聯交易、重大訴訟等重大事項,也有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還有未經核實發布行業數據引發股價異動。
也就是說,三七互娛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大概與上述行為脫不開干系。
近年來,A股游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頻發。經初步統計,2024年至今,證監會共對ST凱文、ST中青寶、ST華通等3家游戲公司立案調查,并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合計罰沒超4000萬元。
結合上述案例,游戲公司實施財務造假的手段,通常包括:未按規定執行減值測試,導致少計或多計提資產/信用減值損失;虛構業務或提前確認收入,虛增或虛減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虛增或虛減利潤等。投資者須對公司相關科目的異動保持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末,三七互娛貨幣資金高達50.59億元,另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系理財產品、股權或股票)22.49億元、定期存款及大額存單30.78億元,資金儲備超100億元。
2024年度財務報表
本應“不差錢”的三七互娛,短期借款卻激增七成,達到26.54億元,其中質押借款20.04億元、信用借款6.5億元。年報顯示,公司將28.98億元定期存款用于質押借款。
賬上資金極為充裕的情況下,三七互娛為何要多此一舉,通過質押自有資金的方式申請借款?動機匪夷所思,投資者須警惕借款資金流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