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北汽新能源到底是怎么了?快訊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這就是北汽新能源的真實寫照!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這就是北汽新能源的真實寫照!
回顧北汽新能源這一路的經歷,我相信很難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血壓,為啥這么說呢?我們往下看。
北汽新能源(全稱: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它由世界500強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起并控股,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控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汽新能源成立當年我國便推出了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計劃,新能源補貼時代正式到來,由于成立時間極早,北汽新能源因此吃到了很多國補政策所帶來的紅利。背靠北汽集團這棵大樹,擁有眾多的資源加持,當別人還在為生產資質和資金等問題所煩惱之時,北汽新能源已經起步,可以說這是一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尖子生”!
到2013年時,北京汽車在公司成立的4年之后開始了批量生產,在那個新能源的上古時期,該品牌憑借EC180、EX360等初代產品開始大肆收購市場。也正是在這一年,北汽新能源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占盡天時與地利的北汽新能源還有著人和的加持,依靠著國企的背書,北汽新能源在早期便與北京的多家出租車公司簽署了供貨合同,開始為當地出租車公司提供新能源汽車,這也為其后續進軍B端市場打下的基礎。根據乘聯會所發布的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北汽新能源的電動車不但占據了全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1/5左右,而且還超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成為了當年的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冠。除此之外,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北汽新能源連續7年蟬聯中國電動汽車銷冠,在最巔峰的2019年,其全年銷量數據達到150,601臺,面對這一數據,如今的很多新勢力車企也只能望而興嘆。
時間線推進到這里,北汽新能源看起來是繁花似錦,實則是危機暗伏。首先由于受到北汽集團與相關部門的精心照顧,北汽新能源更像是養在溫室里的花朵,自身競爭力并不強,從開始到現在,該品牌很大一部分車型依舊是沿用了油改電技術,直到2020年才推出EB22純電平臺。其次在此前那個特殊的時間段,北汽新能源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了B端市場上, B端與C端的銷量占比接近7:3。再者受到技術相對落后,質量不過關等因素影響,北汽新能源早前大買的諸多車型后續都陸續出現了電池壽命衰減過快,半路拋錨,車輛起火等問題,用戶對此苦不堪言,北汽新能源的口碑因此快速崩壞。這一切的一切都導向一個結果,那就是北汽新能源的失敗。
2019年之后,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2020年全年銷量僅有25,914臺,相較于2019年同比下滑82.79%。像北汽新能源這般恐怖的銷量下滑幅度我們前所未見,雖然這背后有著疫情因素的影響,但是積重難返的北汽新能源注定難以呈現當年的輝煌。
銷量下滑與賬面虧損是一對雙生子,兩者往往相伴而行,受到北汽新能源的拖累,其母公司北汽藍谷的虧損亦在持續擴大,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北汽藍谷2023年凈虧損約54億元,這是北汽藍谷連續第4年虧損,再加上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凈利潤為-27.5億元至24.5億元),其累計虧損已經達到250億元左右。
眼看北汽新能源大勢已去,北汽藍谷只得重新“練號”,被寄予厚望的極狐汽車就這樣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從銷量方面來看,極狐的此前表現著實談不上優秀,其2023年全年銷量剛剛突破3萬臺。不過在24年6月之后,極狐月銷量數據開始飆升,當月銷量達到8000臺以上,8月份更是成功邁過了萬臺大關,不過目前來看極狐汽車基本上也只是個第二梯隊末尾的水平。
再聊聊北汽藍谷的另一張底牌“華彰”,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享界。根據最新信息來看,享界S9在上市20天之后大定突破了8000臺,這是個不錯的開始。不過對比當時的問界,享界的表現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車叔總結
如今的北汽新能源已經深陷虧損泥潭,雖然他有著強大的背景實力,可通過更多方式來籌集資金,不過這只是在飲鴆止渴。說到底,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沒有優秀的產品、技術與口碑一切都是空談,而留給北汽新能源繼續混日子時間已經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