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新車自燃廠家第一時間撬車標?此前被批“漠視生命安全”快訊
近日,在浙江杭州的某汽車租賃公司員工陳女士表示,新買2個月的極狐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發生自燃,北汽廠家員工到場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拆車標、、蓋黑布、拆內部件,協商過程中廠家的態度就是大不了賠錢。
天天消費訊,近日,在浙江杭州的某汽車租賃公司員工陳女士表示,新買2個月的極狐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發生自燃,北汽廠家員工到場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拆車標、、蓋黑布、拆內部件,協商過程中廠家的態度就是大不了賠錢。
陳女士表示,自己公司一共買了10臺極狐電動車,他們把車子租給了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再租給司機使用,結果在載客的時候車子突然自燃起火,廠家來人之后就蓋上黑布,并開始直接拆車標,拆零件,公司人員上去勸阻,但對方并不聽。
陳女士稱,公司目前還有9輛新車,發生自燃事件后,對車子的安全有一定的疑慮,并且希望廠家向公司公開道歉。
對此,極狐客服回應稱,對于網傳扣車標事件真實性還在核查當中。對于起火原因,工作人員反饋從是車輛上部起火,不是電池起火,目前消防已完成滅火,沒有人員受傷,已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協助消防部門確認起火原因。
被指“漠視生命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央廣網以“北汽極狐:漠視的安全”為題報道了極狐汽車的安全問題。
報道顯示,2022年6月8日,北汽極狐售后服務部向服務商下發一份通知,提示ARCFOX極狐旗下車型或存在ESP泵體滲油的風險,原因是ESP泵體內部故障。
作為車輛制動系統當中重要零部件,ESP泵根據傳感器數據,向四個車輪分配合理的制動力,控制車輛制動,而一旦出現滲油現象,四個車輪制動力分配就有可能出現問題,極端情況下會導致車輛失去制動,剎車失靈進而失控。
北汽極狐在通知中也提出了相關處理措施,即針對已售車輛在保養或本次極致呵“狐”夏季出行安全關愛服務季活動時,檢查ESP泵底部是否有油漬,同時確認制動液儲液罐剩余油量。
據了解,此次活動只面向了來店進行車輛保養或參加夏季出行安全關愛服務季活動的消費者。而在車主去4S店真正享受這份呵護時,維修操作卻包括ESP泵滲油檢查。這意味著如果車主沒有赴約這個活動,將會錯過關鍵的安全檢查,無法排除安全隱患,進而威脅駕駛安全和生命安全。
央廣網評論稱,這類所謂極致呵“狐”的車主福利反而成了掩蓋問題的幌子,在標榜“以極致安全為己任”的北汽極狐身上,是一種極大的諷刺,以及后者對消費者生命安全的漠視。
在車質網等投訴平臺,極狐汽車的投訴還有智能鑰匙不能解鎖、高階版駕駛模式無法開通、電池掉電、APP無法使用等涉及車身附件及電器等質量問題。
連續三年凈虧損超50億元
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藍谷極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自誕生之初,一方面既有時代紅利加持,另一方面,因極狐承擔著北汽新能源戰略轉型以及沖擊高端的重任,北汽為極狐投入大量行業頂級資源。
2017年9月北汽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框架》,北汽藍谷也是國內首家和華為基于HI模式合作的車企。隨著華為和北汽合作的加深,2021年上市的極狐阿爾法S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車型。
除含“華”量高外,極狐含“寧”量同樣不容小覷。因北汽在寧德時代發展關鍵時期幫助寧德時代完成從0到1的搭建,相較于其他新能源廠商,寧德時代和北汽合作更深。如2019年寧德時代首代CTP產品首發北汽新能源,2022年寧德時代首款2.2C快充電池在極狐上順利落地。
然而,極狐銷量并不理想。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極狐交付量分別為4993輛和1.26萬輛。銷量雖有所增長,但2022年也只完成4萬臺銷售目標的31.5%。2023年極狐銷量雖同比增長138%至30016輛,但仍未達到2022年的4萬輛目標。
低迷的銷量導致北汽藍谷連續虧損。2021-2023年,北汽藍谷實現營收86.97億元、95.14億元、143.2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虧損分別為52.44億元、54.65億元、54億元,連續三年凈虧損超50億元。
根據近期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北汽藍谷扭虧失敗,今年上半年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24億元至2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9.8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預計扣非后凈利潤虧損24.5億元至27.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5.12億元。
針對上半年業績虧損,北汽藍谷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日趨白熱化,擠壓利潤空間;同時,為持續推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形象銳化、運營效率提升上持續投入,因此對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